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L-2,4二氨基丁酸对高压氧惊厥发作的影响

    张清泉;金淑仪;姜正林;沈勤;庄坚;

    BALB/C系小白鼠经5 atm高压氧暴露可引起高压氧惊厥发作。预先给动物腹腔内注射8 mmol/kg DABA,可减少动物高压氧惊厥发作及延长发作潜伏期,但有明显的毒性。本文结果显示高压氧惊厥发作和GABA代谢障碍有关。

    1985年02期 1-2+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L-2,4二氨基丁酸对高压氧惊厥发作的影响

    张清泉;金淑仪;姜正林;沈勤;庄坚;

    BALB/C系小白鼠经5 atm高压氧暴露可引起高压氧惊厥发作。预先给动物腹腔内注射8 mmol/kg DABA,可减少动物高压氧惊厥发作及延长发作潜伏期,但有明显的毒性。本文结果显示高压氧惊厥发作和GABA代谢障碍有关。

    1985年02期 1-2+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毁损中脑网状结构对惊厥发作的影响

    段树民;庄坚;

    大白鼠分为对照组、中网毁损组、皮质毁损组。用三碘季胺酚制动,从双侧顶部皮质引导ECoG。经颈静脉插管缓慢匀速注射BIC产生惊厥,以ECoG首次出现棘波时所注射的BIC剂量为阈值剂量。中网毁损后,ECoG同步活动增强,BIC惊厥平均阈值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1)。BIC惊厥阈值的降低,可能是毁损中网后消除了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去同步作用,因而有利于异常同步痫波的产生。

    1985年02期 3-5+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 毁损中脑网状结构对惊厥发作的影响

    段树民;庄坚;

    大白鼠分为对照组、中网毁损组、皮质毁损组。用三碘季胺酚制动,从双侧顶部皮质引导ECoG。经颈静脉插管缓慢匀速注射BIC产生惊厥,以ECoG首次出现棘波时所注射的BIC剂量为阈值剂量。中网毁损后,ECoG同步活动增强,BIC惊厥平均阈值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1)。BIC惊厥阈值的降低,可能是毁损中网后消除了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去同步作用,因而有利于异常同步痫波的产生。

    1985年02期 3-5+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 兔颈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中枢投射

    徐慧君;武义鸣;冯家笙;周也仁;

    本文用HRP经节传递法研究兔颈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中枢投射,发现除结状神经节细胞被标记外,颈静脉神经节亦有部分细胞被标记。迷走神经内脏传入纤维标记终末,主要见于同侧孤束核及连合核;对侧孤束核,双侧极后区和延髓背侧网状结构,三叉神经脊束核巨细胞亚核、胶状质亚核,颈髓1-2节后角颈部及胶状质背内侧部邻近楔束处,均可见稀疏的标记终末。并见到标记纤维从孤束核区伸入迷走神经背核。

    1985年02期 6-8+42+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 兔颈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中枢投射

    徐慧君;武义鸣;冯家笙;周也仁;

    本文用HRP经节传递法研究兔颈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中枢投射,发现除结状神经节细胞被标记外,颈静脉神经节亦有部分细胞被标记。迷走神经内脏传入纤维标记终末,主要见于同侧孤束核及连合核;对侧孤束核,双侧极后区和延髓背侧网状结构,三叉神经脊束核巨细胞亚核、胶状质亚核,颈髓1-2节后角颈部及胶状质背内侧部邻近楔束处,均可见稀疏的标记终末。并见到标记纤维从孤束核区伸入迷走神经背核。

    1985年02期 6-8+42+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 人群蠕形螨感染的连续观察

    柴鸿英;马继红;王祖权;

    作者于1982年9月至1984牟5月对205名大学生感染人体蠕形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四次观察。四次检查的感染率在9.76~23.41%之间;累计阳性者85人。感染度较低。约5%的感染者面部有轻度皮肤病变。各次检查之间以及男女生之间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但每次检查都有较多的新感染者(43~58.3%),而且阴转现象也比较明显(10~78.5%)。本文对各次检查时新检出阳性及阴转现象进行了讨论。

    1985年02期 9-10+44+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人群蠕形螨感染的连续观察

    柴鸿英;马继红;王祖权;

    作者于1982年9月至1984牟5月对205名大学生感染人体蠕形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四次观察。四次检查的感染率在9.76~23.41%之间;累计阳性者85人。感染度较低。约5%的感染者面部有轻度皮肤病变。各次检查之间以及男女生之间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但每次检查都有较多的新感染者(43~58.3%),而且阴转现象也比较明显(10~78.5%)。本文对各次检查时新检出阳性及阴转现象进行了讨论。

    1985年02期 9-10+44+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徐克成;叶林;孟宪镛;葛政举;杨大明;史逸才;

    本文测定172例各种肝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TC),并与99例正常人对照。发现各肝病组血清HDLC和HDLC/TC比值降低,尤以原发性肝癌组降低最显著,不仅远低于正常人,而且明显地低于其他肝病组。初步认为,凡肝病患者的血清HDLC低于40mg/dl或HDLC/TC比值低于0.28,应警惕肝内新生物存在。

    1985年02期 11-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徐克成;叶林;孟宪镛;葛政举;杨大明;史逸才;

    本文测定172例各种肝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TC),并与99例正常人对照。发现各肝病组血清HDLC和HDLC/TC比值降低,尤以原发性肝癌组降低最显著,不仅远低于正常人,而且明显地低于其他肝病组。初步认为,凡肝病患者的血清HDLC低于40mg/dl或HDLC/TC比值低于0.28,应警惕肝内新生物存在。

    1985年02期 11-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肺癌89例的诊断分析

    张春芳;王靖南;

    本文对89例肺癌的诊断作了分析。初诊至确诊时间大于3个月者51例,占57.3%。早期有59例误诊为肺炎、肺结核、慢支等,占66.3%。经手术治疗的44例中,切除者27例,占总病例数30.3%;术中未见转移者仅19例,占21.46%。本文对肺癌临床特点以及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1985年02期 13-17+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肺癌89例的诊断分析

    张春芳;王靖南;

    本文对89例肺癌的诊断作了分析。初诊至确诊时间大于3个月者51例,占57.3%。早期有59例误诊为肺炎、肺结核、慢支等,占66.3%。经手术治疗的44例中,切除者27例,占总病例数30.3%;术中未见转移者仅19例,占21.46%。本文对肺癌临床特点以及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1985年02期 13-17+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初治急性白血病凝血象检查的临床意义 附70例分析

    顾桂兰;王锡林;陈唤青;杨锦媛;

    本文观察了7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凝血象,着重分析了6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凝血象异常情况,认为凝血象异常是急性白血病出血的重要因素,但其并不影响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的成功率,且提示纤维蛋白原减低可作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1985年02期 18-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初治急性白血病凝血象检查的临床意义 附70例分析

    顾桂兰;王锡林;陈唤青;杨锦媛;

    本文观察了7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凝血象,着重分析了6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凝血象异常情况,认为凝血象异常是急性白血病出血的重要因素,但其并不影响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的成功率,且提示纤维蛋白原减低可作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1985年02期 18-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病时的细胞支架抗体(摘译)

    阮荣玲;

    <正>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人血清中常含高滴度自身抗体,其中某些抗体如平滑肌抗体可与细胞支架包括微丝、中间丝和微管起反应。本文作者用长春花硷处理、培养的人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基质,建立了一种能分别检测抗微丝、中间丝和微管的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24例CAH(内1例HBsAg阳性,余均阴性)、15例PBC和20例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以及32例健康人的血清中这三种细胞支架抗体出现情况作了研究。

    1985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病时的细胞支架抗体(摘译)

    阮荣玲;

    <正>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人血清中常含高滴度自身抗体,其中某些抗体如平滑肌抗体可与细胞支架包括微丝、中间丝和微管起反应。本文作者用长春花硷处理、培养的人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基质,建立了一种能分别检测抗微丝、中间丝和微管的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24例CAH(内1例HBsAg阳性,余均阴性)、15例PBC和20例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以及32例健康人的血清中这三种细胞支架抗体出现情况作了研究。

    1985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与预后 附352例临床分析

    董春生;李文英;吴志敏;

    本文分析了352例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212例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组140例。按室性早搏波形特征及心电图其它异常改变分别判断其临床意义,提示室性早搏中的连发、多源性,或合并有病理意义的心电图异常,运动后或心率增快时出现的、以及儿童或老年人发生的室性早搏均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预后较差,应及时正确的防治。

    1985年02期 22-24+47+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与预后 附352例临床分析

    董春生;李文英;吴志敏;

    本文分析了352例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212例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组140例。按室性早搏波形特征及心电图其它异常改变分别判断其临床意义,提示室性早搏中的连发、多源性,或合并有病理意义的心电图异常,运动后或心率增快时出现的、以及儿童或老年人发生的室性早搏均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预后较差,应及时正确的防治。

    1985年02期 22-24+47+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早期诊断的探讨 附23例分析

    王祖权;支剑笙;徐学康;

    本文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23例和慢性肾炎2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无肾功能不全者,贫血、高尿酸血症、血清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增高均较为突出;发现肾功能不全时,部分病人有高钙血症的特点。本文就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出讨论。

    1985年02期 25-2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早期诊断的探讨 附23例分析

    王祖权;支剑笙;徐学康;

    本文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23例和慢性肾炎2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无肾功能不全者,贫血、高尿酸血症、血清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增高均较为突出;发现肾功能不全时,部分病人有高钙血症的特点。本文就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出讨论。

    1985年02期 25-2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影响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因素的探讨(摘要)

    徐克成;孟宪镛;黄介飞;刘毓荃;朱沛;华雪娟;

    <正> 通常在考虑影响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的因素时,往往重视药物的作用而忽视药物以外的因素。本文对108例经内窥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于6~12个月后作内窥镜复查,66例(61%)溃疡愈合。分析影响溃疡愈合的因素可能为:男性,经济条件差,近期上腹痛、夜间痛和背痛,吸烟,饮酒,溃疡旁炎症和十二指肠球腔狭窄等。如将上述因素每一种计为1分,进行积分,可见随着积分的升高,溃疡愈合率明显降低。显然,认识上述各种不利因素对于有效治疗和判断预后是至为重要的。

    1985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影响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因素的探讨(摘要)

    徐克成;孟宪镛;黄介飞;刘毓荃;朱沛;华雪娟;

    <正> 通常在考虑影响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的因素时,往往重视药物的作用而忽视药物以外的因素。本文对108例经内窥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于6~12个月后作内窥镜复查,66例(61%)溃疡愈合。分析影响溃疡愈合的因素可能为:男性,经济条件差,近期上腹痛、夜间痛和背痛,吸烟,饮酒,溃疡旁炎症和十二指肠球腔狭窄等。如将上述因素每一种计为1分,进行积分,可见随着积分的升高,溃疡愈合率明显降低。显然,认识上述各种不利因素对于有效治疗和判断预后是至为重要的。

    1985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英国勃拉特福特大学Leach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正> 英国勃拉特福特大学药理学研究院主任、药学系药理部主任G.D.H.Leach教授应我院邀请,于4月18日至23日在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在此期间,Leach教授就多个器官瀑布式表面滴流法在测定皮肤受损后炎症递质中的应用、镉离子对交感神经支配和器官反应性的影响、甲基与苯甲氧翔苯乙烯基酮对心血管和平滑肌的作用、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等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并带来了许多有关药理实验操作的录象带,进行了清醒大鼠动脉血压连续描记方法和多器官标本瀑布式滴流技术等药理实验示教。 Leach教授的学术报告和实验示教受到全院师生热烈欢迎。

    1985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英国勃拉特福特大学Leach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正> 英国勃拉特福特大学药理学研究院主任、药学系药理部主任G.D.H.Leach教授应我院邀请,于4月18日至23日在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在此期间,Leach教授就多个器官瀑布式表面滴流法在测定皮肤受损后炎症递质中的应用、镉离子对交感神经支配和器官反应性的影响、甲基与苯甲氧翔苯乙烯基酮对心血管和平滑肌的作用、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等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并带来了许多有关药理实验操作的录象带,进行了清醒大鼠动脉血压连续描记方法和多器官标本瀑布式滴流技术等药理实验示教。 Leach教授的学术报告和实验示教受到全院师生热烈欢迎。

    1985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原因探讨

    许其倓;

    本文分析口服有机磷化合物中毒死亡10例,其死亡原因为:洗胃不及时或不恰当致大量毒物吸收致死者占60%;错误用药、致命性心律失常、脑水肿和应激性溃疡致出血性休克死亡各1例。本组无阿托品过量致死者。由此认为降低中毒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充分地洗胃,合理、足量使用阿托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和防治其心、肺、脑以及消化道的并发症。

    1985年02期 29-31+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原因探讨

    许其倓;

    本文分析口服有机磷化合物中毒死亡10例,其死亡原因为:洗胃不及时或不恰当致大量毒物吸收致死者占60%;错误用药、致命性心律失常、脑水肿和应激性溃疡致出血性休克死亡各1例。本组无阿托品过量致死者。由此认为降低中毒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充分地洗胃,合理、足量使用阿托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和防治其心、肺、脑以及消化道的并发症。

    1985年02期 29-31+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脊髓髓内肿瘤直接切除疗效观察(摘要)

    刘道坤;邓传宗;

    <正> 本文报告直接切除脊髓髓内肿瘤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8~70岁,平均为35.8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21.6个月。本组除3例高颈段肿瘤术后死亡外,23例均获治愈或好转出院,15例存活至今,有4/5恢复活动能力。作者主张一期手术切除肿瘤;认为争取全切除,注意保护脊髓,减压骨窗够大,应用显微技术及术后应用脱水剂和激素,是提高疗效的方法。

    1985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脊髓髓内肿瘤直接切除疗效观察(摘要)

    刘道坤;邓传宗;

    <正> 本文报告直接切除脊髓髓内肿瘤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8~70岁,平均为35.8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21.6个月。本组除3例高颈段肿瘤术后死亡外,23例均获治愈或好转出院,15例存活至今,有4/5恢复活动能力。作者主张一期手术切除肿瘤;认为争取全切除,注意保护脊髓,减压骨窗够大,应用显微技术及术后应用脱水剂和激素,是提高疗效的方法。

    1985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小儿紫癜性肾炎凝血机制的观察

    钱镜秋;吴月芳;周佩文;丁润生;

    本文对27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进行凝血象检查。KPTT在肾炎及非肾炎组均可缩短且可随抗凝治疗而变化,当病情恢复时亦随之正常。ⅧR:Ag增高者多为肾炎Ⅲ、Ⅳ、Ⅴ型病例,Ⅰ及Ⅱ型非肾炎病例仅有个别增高。PT及PCT在正常范围而TT延长者仅4例。本文观察结果表明:动态测定KPTT与ⅧR:Ag水平有助于发现紫癜性肾炎凝血增强及抗凝治疗的进行,而ⅧR:Ag水平更可作为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1985年02期 32-34+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小儿紫癜性肾炎凝血机制的观察

    钱镜秋;吴月芳;周佩文;丁润生;

    本文对27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进行凝血象检查。KPTT在肾炎及非肾炎组均可缩短且可随抗凝治疗而变化,当病情恢复时亦随之正常。ⅧR:Ag增高者多为肾炎Ⅲ、Ⅳ、Ⅴ型病例,Ⅰ及Ⅱ型非肾炎病例仅有个别增高。PT及PCT在正常范围而TT延长者仅4例。本文观察结果表明:动态测定KPTT与ⅧR:Ag水平有助于发现紫癜性肾炎凝血增强及抗凝治疗的进行,而ⅧR:Ag水平更可作为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1985年02期 32-34+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205例远期随访

    姚伟然;吴月芳;

    随访1966年1月至1982年12月急性肾炎病例205例,年龄2~14岁。随访时间平均8.4年。随访结果:痊愈者194例(94.6%)、迁延者7例(3.4%)、慢转者1例(05%)、死亡者3例(1.5%)。出院时痊愈的33例中,有3例复发,其中1例至今未愈,提示痊愈的病例亦应定期随访观察。恢复上学的139例中,发病后2~3个月内复学者73例(60%)。作者认为肾炎发病后3个月,如已临床痊愈或仅有轻度尿改变,可以考虑复学,但应避免体力活动,并以尿常规作为筛选监护。尿常规正常后,再以Addis计数测定血沉,作为监护就更为妥当。

    1985年02期 35-36+62+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205例远期随访

    姚伟然;吴月芳;

    随访1966年1月至1982年12月急性肾炎病例205例,年龄2~14岁。随访时间平均8.4年。随访结果:痊愈者194例(94.6%)、迁延者7例(3.4%)、慢转者1例(05%)、死亡者3例(1.5%)。出院时痊愈的33例中,有3例复发,其中1例至今未愈,提示痊愈的病例亦应定期随访观察。恢复上学的139例中,发病后2~3个月内复学者73例(60%)。作者认为肾炎发病后3个月,如已临床痊愈或仅有轻度尿改变,可以考虑复学,但应避免体力活动,并以尿常规作为筛选监护。尿常规正常后,再以Addis计数测定血沉,作为监护就更为妥当。

    1985年02期 35-36+62+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附九例报告

    周治平;徐根福;张春芳;林美华;

    本文对9例变应性亚败血症进行了分析,该病以发热、皮疹、关节痛等为主要特征,容易误诊为败血症、淋巴瘤、风湿热等。对应用激素的剂量、用法等进行了探讨。

    1985年02期 37-3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附九例报告

    周治平;徐根福;张春芳;林美华;

    本文对9例变应性亚败血症进行了分析,该病以发热、皮疹、关节痛等为主要特征,容易误诊为败血症、淋巴瘤、风湿热等。对应用激素的剂量、用法等进行了探讨。

    1985年02期 37-3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的б肝炎——一种类似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疾病(摘译)

    胡月霞;陈义平;

    <正> 为了明确感染Delsa因子(6)与某种急性乙型肝炎迁延不愈的关系,作者检测了1978~1981年在意大利三个医疗中心:意大利南部、意大利岛、意大利中部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58例б标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IgG抗б(占抗б的绝大多数)和IgM抗б,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测定血清б抗原,同时测HBeAg和抗HBe,IgG抗HBc和IgM抗HBc、HBsAg。结果发现:58例血清б抗原全部阴性;急性发作期34例IgM抗б和(或)IgG抗б滴度增高;IgG抗б都在1~3个月内增高到高滴度水平(10~3~10~5),且持续不降。此58例的б感染率,意大利南部为22/27(81%),意大利岛为12/18(67%),意大利中部为0/13;总б感染率为34/58(58%)。

    1985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的б肝炎——一种类似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疾病(摘译)

    胡月霞;陈义平;

    <正> 为了明确感染Delsa因子(6)与某种急性乙型肝炎迁延不愈的关系,作者检测了1978~1981年在意大利三个医疗中心:意大利南部、意大利岛、意大利中部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58例б标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IgG抗б(占抗б的绝大多数)和IgM抗б,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测定血清б抗原,同时测HBeAg和抗HBe,IgG抗HBc和IgM抗HBc、HBsAg。结果发现:58例血清б抗原全部阴性;急性发作期34例IgM抗б和(或)IgG抗б滴度增高;IgG抗б都在1~3个月内增高到高滴度水平(10~3~10~5),且持续不降。此58例的б感染率,意大利南部为22/27(81%),意大利岛为12/18(67%),意大利中部为0/13;总б感染率为34/58(58%)。

    1985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婴幼儿营养不良与喂养、感染的关系 附100例分析

    杨淑贤;郭荣仙;杨泽之;

    本文报道100例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于一周岁以内占75%;人工喂养占68%;合并感染性疾病154种,每例患儿伴有一种以上。通过综合治疗,好转出院占86%,死亡占10%。本文强调合理喂养是消灭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

    1985年02期 40-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婴幼儿营养不良与喂养、感染的关系 附100例分析

    杨淑贤;郭荣仙;杨泽之;

    本文报道100例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于一周岁以内占75%;人工喂养占68%;合并感染性疾病154种,每例患儿伴有一种以上。通过综合治疗,好转出院占86%,死亡占10%。本文强调合理喂养是消灭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

    1985年02期 40-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尿PAGE出现病理性低分子蛋白带的临床意义 附48例分析

    王玉成;徐学康;黄肇川;

    <正>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可以将尿液中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加以组分。通常根据凝胶条中尿蛋白的组成部分及其电泳特征将尿蛋白分为五型,即正常型、低分子型、中分子型、高分子型和混合型。正常型、低分子型和混合型的电泳带,均可出现分子量在5万以下的低分子蛋白带,但正常型尿蛋白的量及组成特征易同其它两型区别。我们将低分子型和混合型蛋白尿中的低分子带统称为病理性低分子蛋白带,以资区别于正常型中的低分子蛋白带。病理性低分子蛋白带的出现,常标志着病变侵犯了小管一间质,这对于肾脏病具有定位诊断的价值。本文对48例出现病理性低分子蛋白带的病因、肾功能进行分析,结合有关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1985年02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尿PAGE出现病理性低分子蛋白带的临床意义 附48例分析

    王玉成;徐学康;黄肇川;

    <正>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可以将尿液中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加以组分。通常根据凝胶条中尿蛋白的组成部分及其电泳特征将尿蛋白分为五型,即正常型、低分子型、中分子型、高分子型和混合型。正常型、低分子型和混合型的电泳带,均可出现分子量在5万以下的低分子蛋白带,但正常型尿蛋白的量及组成特征易同其它两型区别。我们将低分子型和混合型蛋白尿中的低分子带统称为病理性低分子蛋白带,以资区别于正常型中的低分子蛋白带。病理性低分子蛋白带的出现,常标志着病变侵犯了小管一间质,这对于肾脏病具有定位诊断的价值。本文对48例出现病理性低分子蛋白带的病因、肾功能进行分析,结合有关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1985年02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阿米巴性心包炎 附五例报告

    黄宗勤;王鸣和;邹毓斌;方义方;

    <正> 阿米巴性心包炎较罕见。本院二十多年来共收治5例,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本组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之一:(1)心包穿刺脓液呈巧克力色,并检获阿米巴原虫;(2)心包脓液呈巧克力色,经抗阿米巴药物治疗获痊愈;(3)确诊为阿米巴性左叶肝脓肿,病程中并发心包炎者。 2.一般分析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20~50岁青壮年占4例。病程最短12天,最长者达年余。

    1985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阿米巴性心包炎 附五例报告

    黄宗勤;王鸣和;邹毓斌;方义方;

    <正> 阿米巴性心包炎较罕见。本院二十多年来共收治5例,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本组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之一:(1)心包穿刺脓液呈巧克力色,并检获阿米巴原虫;(2)心包脓液呈巧克力色,经抗阿米巴药物治疗获痊愈;(3)确诊为阿米巴性左叶肝脓肿,病程中并发心包炎者。 2.一般分析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20~50岁青壮年占4例。病程最短12天,最长者达年余。

    1985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 附三例报告

    王建力;张振楷;

    <正> 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Pig-mentation macularis multiplex idiopathica)较为罕见,国内迄今尚少报道。现将我们最近见到的3例报告如下。例1 男,62岁,干部,已婚。1984年4月24日初诊。20天前,患者偶尔发现两大腿内侧有一些蚕豆大小的浅灰色斑,边缘不红,无自觉症状。以后逐渐发展到躯干部和上肢。发病前无服药史及砷剂接触史;1962年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作胃大部切除术;无烟酒嗜好;亲属中无类似发生。

    1985年02期 48-49+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 附三例报告

    王建力;张振楷;

    <正> 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Pig-mentation macularis multiplex idiopathica)较为罕见,国内迄今尚少报道。现将我们最近见到的3例报告如下。例1 男,62岁,干部,已婚。1984年4月24日初诊。20天前,患者偶尔发现两大腿内侧有一些蚕豆大小的浅灰色斑,边缘不红,无自觉症状。以后逐渐发展到躯干部和上肢。发病前无服药史及砷剂接触史;1962年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作胃大部切除术;无烟酒嗜好;亲属中无类似发生。

    1985年02期 48-49+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冷凝集素综合征与淋巴瘤一例报告

    陈唤青;

    <正> 冷凝集素综合征又称寒冷性凝集素病。临床并非少见,但由淋巴瘤所致十分罕见。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王某,男,42岁。四肢末端及面部遇冷发绀,温暖后可消失,反复发作2月余,不规则发热伴左上腹块月余,于1979年2月26日首次入院。体检:T38℃。神清,消瘦。两腋下可触及绿豆至黄豆大小、质软、活动、无压痛的4枚淋巴结。四肢指(趾)端、面颊部、耳廊均明显发绀。巩膜无黄染,无甲状腺肿大,心肺正常。肝在右肋下1.5cm;脾大至脐平,质中;无腹壁静脉曲张及腹水

    1985年02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冷凝集素综合征与淋巴瘤一例报告

    陈唤青;

    <正> 冷凝集素综合征又称寒冷性凝集素病。临床并非少见,但由淋巴瘤所致十分罕见。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王某,男,42岁。四肢末端及面部遇冷发绀,温暖后可消失,反复发作2月余,不规则发热伴左上腹块月余,于1979年2月26日首次入院。体检:T38℃。神清,消瘦。两腋下可触及绿豆至黄豆大小、质软、活动、无压痛的4枚淋巴结。四肢指(趾)端、面颊部、耳廊均明显发绀。巩膜无黄染,无甲状腺肿大,心肺正常。肝在右肋下1.5cm;脾大至脐平,质中;无腹壁静脉曲张及腹水

    1985年02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家族性多囊肾病合并多囊肝四例报告

    陈瑞琴;徐君杰;钱桐荪;

    <正> 多囊肾病分为成人型与儿童型。前者多见,平均500例尸检中有1例,占终末期肾衰竭的5~7%。并发多囊肝约占30%。迄1983年底,国内共报道成人型多囊肾病218例,其中并发多囊肝者56例,占25.68%。我们报道一家族有4例患多囊肾病合并多囊肝。先证者Ⅲ_3,仇某,男,54岁。间歇性肉眼血尿32年。因周身奇痒,胃纳锐减,鼻衄50多天,昏睡1天入院。1972年血压高达240/120,伴轻度蛋白尿,曾误诊为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1980年又诊为氮质血症。

    1985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家族性多囊肾病合并多囊肝四例报告

    陈瑞琴;徐君杰;钱桐荪;

    <正> 多囊肾病分为成人型与儿童型。前者多见,平均500例尸检中有1例,占终末期肾衰竭的5~7%。并发多囊肝约占30%。迄1983年底,国内共报道成人型多囊肾病218例,其中并发多囊肝者56例,占25.68%。我们报道一家族有4例患多囊肾病合并多囊肝。先证者Ⅲ_3,仇某,男,54岁。间歇性肉眼血尿32年。因周身奇痒,胃纳锐减,鼻衄50多天,昏睡1天入院。1972年血压高达240/120,伴轻度蛋白尿,曾误诊为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1980年又诊为氮质血症。

    1985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对硫磷中毒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报告

    陆子遗;李珍;

    <正> 患者:卞某,女,26岁。1982年7月10日上午用农药对硫磷(1605)喷洒棉田,药液泼湿背部衣裤,未予重视。傍晚觉头昏并渐加重。晚间出现腹痛、胸闷、大汗淋漓、极度乏力、呕吐一次、排稀水便一次,诊断为对硫磷农药中毒入院。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史。体捡:T 36℃,P 46次/分,Bp 10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糜,面色灰白,皮肤湿冷;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存在;肺呼吸音正常;心界不大,心率48次/分,律不齐,心音无异常;腹平

    1985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对硫磷中毒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报告

    陆子遗;李珍;

    <正> 患者:卞某,女,26岁。1982年7月10日上午用农药对硫磷(1605)喷洒棉田,药液泼湿背部衣裤,未予重视。傍晚觉头昏并渐加重。晚间出现腹痛、胸闷、大汗淋漓、极度乏力、呕吐一次、排稀水便一次,诊断为对硫磷农药中毒入院。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史。体捡:T 36℃,P 46次/分,Bp 10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糜,面色灰白,皮肤湿冷;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存在;肺呼吸音正常;心界不大,心率48次/分,律不齐,心音无异常;腹平

    1985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肝豆状核变性一家三例报告

    林丽芬;

    <正> 我科于1982年收治一例肝豆状核变性(间称肝豆)病人,追查家族史,发现患者同胞四人有三人患此病。现报告如下。例1 秦某,女,10岁,因面部及下肢浮肿二月,全身皮肤粘膜黄染五天而于1982年3月23日入院。曾在当地按肾炎处理,但浮肿黄疸进行性加重,继而腹部膨大,伴发热、纳减、无力。父母为表兄妹,体健。体检:神清,面色苍白,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眼睑和面部轻度浮肿。心尖区Ⅰ~Ⅱ级收缩期杂音,二肺清。腹:稍膨、腹壁静脉不

    1985年02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肝豆状核变性一家三例报告

    林丽芬;

    <正> 我科于1982年收治一例肝豆状核变性(间称肝豆)病人,追查家族史,发现患者同胞四人有三人患此病。现报告如下。例1 秦某,女,10岁,因面部及下肢浮肿二月,全身皮肤粘膜黄染五天而于1982年3月23日入院。曾在当地按肾炎处理,但浮肿黄疸进行性加重,继而腹部膨大,伴发热、纳减、无力。父母为表兄妹,体健。体检:神清,面色苍白,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眼睑和面部轻度浮肿。心尖区Ⅰ~Ⅱ级收缩期杂音,二肺清。腹:稍膨、腹壁静脉不

    1985年02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一例

    邵琴娣;陆敏;

    <正> 患儿:女,13岁。因发热、咳嗽,进行性颈项增粗半年余,于1983年8月19日入院。入院前半年发现颈部增粗,无怕热、多汗、激动等代谢率增高表现。当地医院检查T_30.9ng/ml(正常值1.0~2.28ng/ml),T_47μg%(正常值3.6~14μg%)。诊断为甲状腺肿大。服中药及海带无效,甲状腺继续增大,出现心悸、呼吸困难、面色发绀。3个月前去上海就诊,诊断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给予吸O_2、输液、地塞来松、卢戈氏

    1985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一例

    邵琴娣;陆敏;

    <正> 患儿:女,13岁。因发热、咳嗽,进行性颈项增粗半年余,于1983年8月19日入院。入院前半年发现颈部增粗,无怕热、多汗、激动等代谢率增高表现。当地医院检查T_30.9ng/ml(正常值1.0~2.28ng/ml),T_47μg%(正常值3.6~14μg%)。诊断为甲状腺肿大。服中药及海带无效,甲状腺继续增大,出现心悸、呼吸困难、面色发绀。3个月前去上海就诊,诊断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给予吸O_2、输液、地塞来松、卢戈氏

    1985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不同人群血清铁蛋白含量的比较分析

    陈秀玲;

    <正> 铁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铁贮存蛋白质,血清铁蛋白能反映机体内贮备铁总量和机体铁营养状态。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可发现隐性缺铁性贫血,鉴别贫血是否缺铁所致,观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此外,某些铁代谢异常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肉瘤、肝癌、乳腺癌等,测定血清铁蛋白是了解机体铁负荷状况的依据。本文对正常人和献血员的血清铁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985年02期 57-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不同人群血清铁蛋白含量的比较分析

    陈秀玲;

    <正> 铁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铁贮存蛋白质,血清铁蛋白能反映机体内贮备铁总量和机体铁营养状态。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可发现隐性缺铁性贫血,鉴别贫血是否缺铁所致,观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此外,某些铁代谢异常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肉瘤、肝癌、乳腺癌等,测定血清铁蛋白是了解机体铁负荷状况的依据。本文对正常人和献血员的血清铁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985年02期 57-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浮肿、腹泻、端坐呼吸(临床病理讨论)

    蒋季杰;徐学康;钱桐荪;蔡德巍;

    <正> 病历摘要沈某,女,25岁,工人。住院号234228。因反复浮肿一年,腹泻、气促不能平卧2天,于1980年9月6日入院。患者于1979年9月、妊娠中期发现面部及下肢浮肿,尿少,高血压。诊断为"妊娠中毒症"。经治疗未能控制病情,行剖腹产中止妊娠。出院后仍有头昏、胸闷和气急,治疗未有好转;近两月来夜尿多,晨起有恶心,脸色日见苍白。

    1985年02期 59-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浮肿、腹泻、端坐呼吸(临床病理讨论)

    蒋季杰;徐学康;钱桐荪;蔡德巍;

    <正> 病历摘要沈某,女,25岁,工人。住院号234228。因反复浮肿一年,腹泻、气促不能平卧2天,于1980年9月6日入院。患者于1979年9月、妊娠中期发现面部及下肢浮肿,尿少,高血压。诊断为"妊娠中毒症"。经治疗未能控制病情,行剖腹产中止妊娠。出院后仍有头昏、胸闷和气急,治疗未有好转;近两月来夜尿多,晨起有恶心,脸色日见苍白。

    1985年02期 59-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薛惠琴;张树生;

    <正>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其发病率虽较结核性脑膜炎低,但随着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它的发病率亦随之逐年升高,应引起临床上足够重视。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病原和入侵途径新型隐球菌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5~20μm,有出芽的孢子,但无菌丝,菌体周围有较厚的荚膜,对温度及酸碱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不耐高温。

    1985年02期 63-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薛惠琴;张树生;

    <正>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其发病率虽较结核性脑膜炎低,但随着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它的发病率亦随之逐年升高,应引起临床上足够重视。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病原和入侵途径新型隐球菌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5~20μm,有出芽的孢子,但无菌丝,菌体周围有较厚的荚膜,对温度及酸碱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不耐高温。

    1985年02期 63-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门脉高压症药物治疗(专题讨论)

    曹斌;

    <正> 徐克成医师今天重点讨论门脉高压症并发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药物防治问题。下面请大家结合最新文献发表意见。一、心得安对肝硬化患者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顾静医师长期连续口服心得安,对胃底静脉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对出血糜烂性胃炎都能降低其再出血率。连续口服二年以上,还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1985年02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门脉高压症药物治疗(专题讨论)

    曹斌;

    <正> 徐克成医师今天重点讨论门脉高压症并发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药物防治问题。下面请大家结合最新文献发表意见。一、心得安对肝硬化患者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顾静医师长期连续口服心得安,对胃底静脉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对出血糜烂性胃炎都能降低其再出血率。连续口服二年以上,还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1985年02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大剂量和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格雷夫斯氏病的疗效比较(摘译)

    徐松龄;

    <正> 作者用大剂量和常规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对113例格雷夫斯氏(Graves)病患者作了疗效比较。 113例中男性18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40岁(17~73岁)。依据临床表现,血清甲状腺素,甲状腺自身抗体,TSH,RAIU和扫描等确定诊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都经服他巴唑(MMI)或丙硫氧嘧啶(PTU)。A组65例,用大剂量MMI(平均60.7±14.5mg;40~100mg/日),或PTU(694±173mg;500~1200mg/日)。剂量维持不变,并于服药后2~3周每日加用T_350~75μg。B组48例用常规剂量治疗,不加T_3或T_4,MMI和PTU开始用量分

    1985年02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大剂量和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格雷夫斯氏病的疗效比较(摘译)

    徐松龄;

    <正> 作者用大剂量和常规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对113例格雷夫斯氏(Graves)病患者作了疗效比较。 113例中男性18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40岁(17~73岁)。依据临床表现,血清甲状腺素,甲状腺自身抗体,TSH,RAIU和扫描等确定诊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都经服他巴唑(MMI)或丙硫氧嘧啶(PTU)。A组65例,用大剂量MMI(平均60.7±14.5mg;40~100mg/日),或PTU(694±173mg;500~1200mg/日)。剂量维持不变,并于服药后2~3周每日加用T_350~75μg。B组48例用常规剂量治疗,不加T_3或T_4,MMI和PTU开始用量分

    1985年02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右肺中叶综合征误诊分析(摘要)

    陆蕙君;

    <正> 本文对9例右肺中叶综合征误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本组误诊为肺炎4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脓疡与肺癌各1例,漏诊1例。最后确诊为结核5例,其中支气管淋巴腺结核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息肉和支气管纤维瘤各1例。作者认为:(1)本综合征并非少见。反复呼吸道感染、咯血等不是其独有症状。凡X线胸部检查为右肺中部、右心缘或右肺门部片状阴影,经治疗不见消散者,应警惕本综合征存

    1985年02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右肺中叶综合征误诊分析(摘要)

    陆蕙君;

    <正> 本文对9例右肺中叶综合征误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本组误诊为肺炎4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脓疡与肺癌各1例,漏诊1例。最后确诊为结核5例,其中支气管淋巴腺结核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息肉和支气管纤维瘤各1例。作者认为:(1)本综合征并非少见。反复呼吸道感染、咯血等不是其独有症状。凡X线胸部检查为右肺中部、右心缘或右肺门部片状阴影,经治疗不见消散者,应警惕本综合征存

    1985年02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