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鞘内注射U0126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

    刘海林,曹君利,戴培静,郑国龙,李广明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U0126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中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吗啡依赖及戒断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U0126组、DMSO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6)和Westernblot(n=4)方法观察鞘内注射U0126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U0126可明显减少L5节段脊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U0126组为287±54,低于戒断组380±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显示U0126组Fos蛋白的表达与戒断组相比也明显减少。结论:鞘内注射U0126能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表达。

    2005年04期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Wnt7b受体Frizzled在小鼠脊髓的表达和分布研究

    钱晓伟,季俐俐,王晓莉,谭湘陵

    目的:探讨Wnt信号分子受体Frizzled在小鼠脊髓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取孕14天A/J和C57BL/6J近交系小鼠的胎鼠,于胎鼠中部连续冰冻切片,采用大鼠抗小鼠Frizzled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测定Frizzled在脊髓上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发育14天的胎鼠脊髓上的Frizzled表达强度和分布范围在两种品系小鼠中差异有显著性,A/J小鼠在神经管周围表达明显强于C57BL/6J,提示在发育晚期Frizzled的强表达与脊髓发育的抑制相关。结论:Wnt7b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了控制脊髓发育的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脊髓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2005年04期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花生四烯酸对糖尿病大鼠糖化血清蛋白、丙二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金开山,秦文浩,施辉,田海荣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清蛋白、丙二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分4组:(1)同龄正常大鼠对照组(C组);(2)糖尿病大鼠对照组(S组);(3)饮水中含花生四烯酸的糖尿病组(A组);(4)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的糖尿病组(I组)。2周后测定糖化血清蛋白和血清丙二醛。4周后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心脏、肝脏、胰腺、肾脏组织匀浆的丙二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A组治疗2周、4周后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显著低于S组(P<0.01)。2周时A组血清丙二醛与S组比较尚无统计学差异,4周时A组显著低于S组(P<0.01)。4周时A组除胰腺外,心、肝、肾组织丙二醛均显著低于S组(P<0.01);除心脏外,肝、胰、肾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S组(P<0.01);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也较S组增高(P<0.05)。结论:花生四烯酸能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提高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

    2005年04期 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慢性肝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与临床价值

    邱历伟,姚登福,黄峰,吴玮,吴信华,邹黎,蒋道荣,徐政府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血TGF-β1、TNF-α及MMP-13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TGF-β1、TNF-α及MMP-13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癌患者组血清TGF-β1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病组(P<0.01);肝硬化组与肝癌患者组血MMP-13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血清中TNF-α和TGF-β1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性,但MMP-13水平与TNF-α、TGF-β1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GF-β1、TNF-α和MMP-13在肝癌发展过程中过度表达,动态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

    2005年04期 244-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联合检测癌胚抗原、总胆固醇和腺苷脱氢酶对腹水性质鉴别诊断价值

    倪润洲,高岩,华国平,肖明兵,黄介飞,孟宪镛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等指标对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诊断明确的68例腹水分为恶性腹水、结核性腹水和非结核性良性腹水3组。检测腹水中CEA、Tch和ADA等指标,观察不同性质腹水中这3项指标的改变特点。结果:CEA在恶性腹水明显高于良性腹水,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100.0%;结核性腹水中Tch均≥1.54mmol/L,而所有非结核性良性腹水≤1.18mmol/L,恶性腹水Tch水平多介于结核性和非结核性良性腹水之间;腹水ADA>30u/ml者在结核性腹水中占80.0%,而非结核性良性腹水均低于此值。结论:CEA、Tch和ADA对腹水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能提高腹水性质的诊断水平。

    2005年04期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肝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姚登福

    腹部超声、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虽能发现肝癌(HCC),但对监测单个癌细胞较难。肝癌诊断特异蛋白及相关基因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疗效观察、术后随访、复发或转移监测。

    2005年04期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

    施卫东,石仲歧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理中的作用及对交感神经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2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本组以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为自身对照)。通过阻断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在体大鼠工作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左心室缺血/再灌注损伤区、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及假手术组左心室心肌中表达的差别。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神经生长因子在假手术组的大鼠心肌、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心肌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心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34%、38.28%、51.05%,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量明显增高,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明显增高,神经生长因子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交感神经功能的改变。

    2005年04期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的研究

    刘晓娟,钱勣虎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为研究SLE的免疫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SL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SLE患者(狼疮性肾炎组和不伴狼疮性肾炎组)和正常对照组20例外周血中Th1和Th2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分泌情况。结果:(1)狼疮性肾炎(LN)患者Th1及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不伴有LN的SLE患者Th1较对照组降低(P<0.05)。(3)LN患者Th1及Th1/Th2比值较不伴有LN的SLE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伴有LN的SLE患者Th1细胞功能亢进,具有Th1优势。不伴有LN的SLE是一种Th2细胞相对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005年04期 25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维生素K_2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王艳丽,滕镕,杨洪娟,丁润生,姜胜华,陆伟

    目的:研究维生素K2(VK2)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及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四唑盐比色法、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研究维生素K2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及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的影响。结果:NB4细胞经VK2作用后增殖受到抑制。VK2作用NB4细胞72h后,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细胞的特征。5、10、50μmol/L VK2作用NB4细胞72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8.06%、20.02%、29.60%,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10μmol/L VK2作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对照BMNC48h后,正常人及淋系白血病患者BMNC细胞早期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增高(P>0.05),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MNC早期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增高(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MNC早期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VK2对白血病有生长抑制作用,可选择性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2005年04期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与一氧化氮变化的研究

    仲越,张学光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46例HIE患儿及18例正常新生儿血浆IL-6、TNF-α与NO水平。结果:(1)轻度HIE组患儿血浆NO水平入院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生后1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中度HIE组患儿血浆NO、IL-6、TNF-α水平入院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生后第10d达高峰,以后随日龄逐渐下降,3天时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0天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重度HIE组患儿血浆NO、TNF-α、IL-6水平入院时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升高(P<0.01),生后第1天达高峰,持续至生后第3天,生后第10天时血浆NO、TNF-α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但血浆IL-6水平虽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入院时、生后第1天重度HIE组血浆NO、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HIE组(P<0.01)。生后第3天重度HIE组血浆NO、TNF-α、IL-6水平也明显高于中度HIE组(P<0.01)。(3)中、重度HIE组血浆NO与TNF-α、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新生儿HIE血浆NO、TNF-α、IL-6水平变化与HIE严重程度有关。

    2005年04期 258-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药物在肝胆肿瘤区域性联合化疗中的应用

    于志坚,蔡炜,袁洪新,袁烨,李小彦

    目的:为提高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三氧化二砷、羟基喜树碱与顺氯氨铂、5-氟尿嘧啶等组成联合化疗方案,经肿瘤供血脉管行区域性灌注栓塞,结合全身应用,治疗经常规介入化疗病灶缩小后获手术切除但又复发肝癌、肝癌姑息性切除术后常规化疗药物局部介入治疗无效者,及晚期广泛转移的胆管癌。结果:3种临床类型肝胆系统晚期肿瘤,均取得缓解症状、稳定病情或AFP下降等较好疗效。结论:将三氧化二砷、羟基喜树碱组成联合化疗方案,经肿瘤供血脉管输注,可起到缩小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客观差距,提高疗效的作用。

    2005年04期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t-PA、PAI-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顾东明,朱东波,徐杰,张金莲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综合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SIRS患儿35例,按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单纯SIRS组(17例)和合并MODS组(18例)。入院24h内(初期)、综合治疗3天后(恢复期)各收集血液标本1次,测定血浆t-PA(发色底物法)、PAI-1(发色底物法)等指标。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各组患儿在发病初期,血浆PAI-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浆t-PA水平下降,合并MODS组与单纯SIRS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各观察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结论:SIRS患儿存在血管内皮系统的损伤及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且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合并MODS组尤为明显。

    2005年04期 26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赵宏胜,张彬,冒海蕾,王林华,崔晓莉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ICU危重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2组患者均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第8天检测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CD3、CD4和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增高(P<0.01),CD4/CD8、NK细胞、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P<0.05);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CD3、CD4、CD4/CD8、NK细胞、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后(P<0.05),而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可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只要病情许可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2005年04期 266-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滴水中大黄酚的含量

    龚旭东,吴陈军,葛建华,周谧

    目的:修订十滴水的质量标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结果:大黄酚在0.1192~0.596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8.6%,RSD为1.3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十滴水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2005年04期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利用红细胞参数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刘小林

    2005年04期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改进病理制片技术提高病理确诊率

    郭霞

    2005年04期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DNA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

    张冬雷,王惠民,施健,赵建龙,崔之础

    目的:建立DNA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设计多条寡核苷酸探针,在硅烷化芯片的特定位置上,用点样仪将探针固定,并与PCR扩增的HBV基因相应区段杂交,杂交结果影印至硝酸纤维素膜,经BCIP/NBT避光显色,用放大镜观察杂交信号呈暗紫色圆点,根据特定位置上杂交信号的有无和与之相应的探针序列来判定基因突变的类型。结果:通过1次杂交反应可检测HBV前C/C区(nt1896/1814)、BCP区(nt1762/1764)和P区(nt528/552)等多个位点的变异,与测序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结论:DNA芯片检测HBV基因常见突变位点多态性,操作简便易行,技术要求不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而且可以方便地通过向寡核苷酸探针阵列中添加相应探针,扩大基因芯片的检测应用范围,为临床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2005年04期 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伍氏百叶散中成药中多糖含量测定

    李春建,黄弋石

    为测定复方中药伍氏百叶散中的多糖,试用乙醚脱脂水提取醇沉淀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稳定可靠,变异系数1.73~3.36,回收率在96%~102.5%之间。

    2005年04期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南通市区临床医护人员及实习医师、医学生营养学知识现况调查

    李百胜,徐广飞,杨扬,朱政伟,罗曼

    目的:为了解南通市区临床医护人员、实习医师以及医学生的营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KAB)状况。方法:对南通市4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南通大学98级实习医师、99级临床专业学生的营养学知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医师、护士、实习医师、学生的营养学知识答对率分别为57.35%、54.55%、55.50%及50.75%,医师高于学生(P<0.05);医学生的临床营养学知识差于医师、护士及实习医师(P<0.01)。医师、护士的临床营养学知识得分高于基础营养学知识(P<0.01),医学生的基础营养学知识得分高于临床营养学知识(P<0.01),实习医师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营养学知识普遍不足,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建议适当增加高等医学院校的《营养学》教学课时,增开《临床营养学》课程,并能定期为临床医护人员举办营养学知识培训班。

    2005年04期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南通市崇川区居民430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测

    张立新,万年新,支云冲

    目的:对本地区城镇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430例城镇居民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城镇居民HBsAg阳性为12.32%,抗HBsAg阳性为56.98%,HBeAg阳性为2.09%,抗HBeAg阳性为15.81%,抗HBc阳性为11.63%。结论:本区属于乙型肝炎高发区,要重点加强对HBsAg阴性和抗HBs阴性人群的预防接种及其他预防措施。

    2005年04期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伊贝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效果及安全性

    孙纪荣,卢顺麟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高血压60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伊贝沙坦150mg和吲达帕胺2.5mg每天晨服,或苯那普利10mg和吲达帕胺2.5mg每天晨服,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伊贝沙坦由治疗前的171.2±17.5/105.3±10.5mmHg降至125.1±15.0/80.5±8.2mmHg,苯那普利由治疗前的170.4±17.6/104.5±10.2mmHg降至124.5±14.4/80.5±8.5mmHg。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服药后出现咳嗽6例,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贝沙坦与吲达帕胺联用能安全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其疗效与苯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用后的疗效相似,但副作用明显小于后者,是合理用药的理想组合。

    2005年04期 278-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参麦注射液和氨茶碱治疗慢阻肺膈肌疲劳22例效果分析

    顾俊,朱正明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和氨茶碱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膈肌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为观察组,治疗前后查血流变和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血流变各项指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pH值和PCO2下降,PO2和SaO2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疲劳膈肌的舒张性,还可抵消氨茶碱损伤膈肌舒张功能的副作用,该药可改善COPD患者膈肌疲劳,降低血粘度,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05年04期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喉罩通气在急诊心肺脑复苏的临床应用

    沈雁波,黄中伟,唐建中,崔秋霞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在急救心肺脑复苏中重建人工气道的优越性。方法:将心搏、呼吸骤停患者45例按随机原则选取复苏程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罩加压给氧,待麻醉师到场后改用气管内插管,而观察组选用LMA-ProSealTM4号LMA建立人工气道。结果:SaO2上升时间观察组为143.3±40.2s,对照组为252.1±45.1s,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观察组为95.83%,对照组为7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的气管内插管,且置入所花费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发生胃内容误吸的比例相近(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重建人工气道时,具有置入快捷方便、连接准确可靠的优势,值得在急诊急救中推广使用。

    2005年04期 28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认知行为治疗14例

    卞晓云,张文俊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认知行为治疗的程序、实施策略及其对IBS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14例符合罗马诊断标准的难治性IBS患者参与认知行为治疗,疗程为1~3个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等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完成第一随访单元14例中12例(85.7%)症状显著改善(P<0.01);随访1年,71.4%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第一随访单元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症状性焦虑各项积分以及症状严重程度指数和频率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精神症状积分如抑郁和焦虑显著降低(P<0.01),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遵循一定治疗程序和个体化原则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治疗难治性IBS具有针对性且疗效显著。

    2005年04期 283-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不张60例诊治中的应用

    张辉耀,李庆余,范奇,李军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肺不张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肺不张60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活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并进行局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因粘液阻塞4例经局部冲洗肺不张恢复。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能明确肺不张的病因,对部分患者具有直接治疗作用。

    2005年04期 285-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复合性溃疡63例分析

    蔡斌

    复合性溃疡63例,其中初发于十二指肠溃疡53例,初发于胃溃疡6例,无溃疡病史4例。胃溃疡活动期51例,十二指肠活动期38例,幽门狭窄或变形34例。病检提示:溃疡38例,浅表性炎症16例,萎缩性炎症7例,肠腺化生2例。结果外科手术2例,内科治疗61例。内科治愈50例(82.0%),好转11例。复合性溃疡病情顽固,并发症较多,首选内科治疗,疗程较单纯性溃疡长。

    2005年04期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A型肉毒毒素面部对称点注射法除皱96例分析

    王建平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面部对称点注射法治疗面部皱纹的效果。方法:将A型肉毒毒素对称分布注射于靶肌肉内。结果:96例中眉间皱纹18例,中额部皱纹38例,鼻背部皱纹9例,双侧鱼尾纹31例。疗效优81例(84.4%),疗效良14例(14.6%),无效1例(1.0%)。结论:A型肉毒毒素面部皱纹对称点注射法除皱安全有效。

    2005年04期 28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注射器抽吸术治疗腋臭184例

    季建峰,姚建,杨军,陆菊花

    注射器抽吸术是治疗腋臭的微创手术方法。经术区局部浸润肿胀麻醉,在腋窝边缘作1~2个3mm切口,予注射器负压抽吸除去术区的大汗腺。结果腋臭患者18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获随访6~20个月,81例中优62例,良17例,一般2例。采用注射器抽吸术治疗腋臭操作容易、损伤轻恢复快、不留瘢痕效果满意。

    2005年04期 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绒毛腹腔种植3例分析

    白青梅

    2005年04期 29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红霉素、西沙必利治疗新生儿胃轻瘫48例效果比较

    陈建群,丁银云,张萍,严桂珠

    目的:探讨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轻瘫的疗效。方法:新生儿48例胃轻瘫经胃动图及钡餐透视诊断,随机分成红霉素组及西沙必利组,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前后胃动图及钡餐透视比较:红霉素组23例恢复正常;西沙比利组21例恢复正常,其中,新生儿2例顽固性胃轻瘫改用红霉素后治愈;2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红霉素既对胃肠运动具有胃动素作用,又兼有抗感染作用,治疗新生儿胃轻瘫安全有效。

    2005年04期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32例效果观察

    谭雪芳,黄建萍

    报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32例(观察组),并与传统地塞米松治疗30例(对照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显效20例((62.5%),有效7例(21.9%),无效5例(15.6%);对照组显效15例(50.0%),有效10例(33.3%),无效5例(1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548,P>0.05)。提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5年04期 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脉冲微波佐治小儿肺炎64例效果观察

    韩振新

    2005年04期 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D-二聚体检测对儿科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意义

    黄锋,张金莲,徐杰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对儿科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对住院患儿222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74%、重症呼吸道疾病86%、肾脏疾病74%、川崎病71%、新生儿窒息70%、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脂膜炎均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二聚体对儿科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及抗凝剂的使用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05年04期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烧伤患者休克期临床护理体会

    邱怡,吴建蓉,刘德琴

    2005年04期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微流控芯片电泳在快速分离尿蛋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惠民,孙承龙,王跃国,贾春平,丛辉,金庆辉,范亚平,赵建龙

    目的:探讨并建立微流控芯片的电泳分离方法,用于快速分离尿蛋白。方法:利用照相平饭湿蚀刻法在5cm×5cm×0.1cm石英玻片上,刻制管道宽度为70μm、深度约40μm的十字形电泳泳道,以500V为进样电压、2000~2500V为分离电压、pH10.5的75mmol/L硼酸缓冲液为电泳液分离尿蛋白。结果:在2~3min完成电泳,纯牛白蛋白、人运铁蛋白、人IgG均可得到单一分离峰,其混合样品亦可得到较好分离。在38例尿蛋白阳性患者中,用该法检测发现溢出性蛋白尿3例、选择性蛋白尿9例、非选择性蛋白尿26例,8例健康对照未检出蛋白峰。结论:本法具有快速、简便、检测成本低的特点,依据电荷和分子量的不同,可将蛋白尿初步分为溢出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05年04期 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呼吸心跳骤停18例急救护理体会

    王云芳

    2005年04期 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评《卫生化学》(第5版)高效液相色谱法章节中的若干错误

    李炳源,李新玲

    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灵敏度与分离度。就《卫生化学》(第5版)对Van Deemter方程式的解释,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为高灵敏度检测器的说法以及不规范用词提出了质疑。在HPLC中Van Deemter H-u曲线存在最小值。流动相线速度u的升高,塔板高度H下降至最小值然后上升,其上升斜率比气相色谱小,对于不同颗粒的色谱柱其颗粒越小斜率越小。由此可采用超小颗粒色谱柱、超高线速的色谱系统来承担较常规HPLC更快速更有效的分离工作。简介国际上超效液相色谱的新理念以及优化色谱分离条件的常用方法。

    2005年04期 300-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中药内服及薰蒸喷雾治疗女性黄褐斑30例

    程鹦茹,徐怀生,陈晓栋

    2005年04期 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俞文萍,罗明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室间隔部分心肌切除术、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并应进行猝死危险的评估,对高危患者应植入自动除颤起搏器。

    2005年04期 30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PTEN基因研究的临床意义

    陶丽丽,陈莉

    2005年04期 30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分析与生存质量评价

    杨扬,蓝绍颖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疾病负担较重的一种疾病,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目前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状态缺乏有效根治措施,患者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病毒载量、甲状腺激素水平、甲胎蛋白含量、肝硬化失代偿、凝血酶原时间等。研究局限于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分析文章较少。国外较频繁报道患者自我评价健康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如MOSSF-36量表、CLDQ问卷,并广泛应用于评价患者的功能状态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但国内用以对慢性乙肝生存质量评价不多见。

    2005年04期 308-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脑膜瘤发生过程中相关分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倪兰春,姚登福,刘道坤

    2005年04期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