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顾芸;刘梅;刘炎;顾晓松;

    目的:探讨壁虎脊髓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壁虎脊髓,消化接种于细胞培养瓶中,采用不同渗透压、pH值、温度、消化、粘附基质的培养条件。结果:5%CO2、饱和湿度培养条件,在添加10%FBS的DMEM/F12培养基(渗透压200~260mmol/kg,pH7.2)中,获得了不同细胞类型的细胞,其中包括神经元样和胶质细胞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NF染色阳性,GFAP染色阴性,而胶质样细胞GFAP染色阳性。结论:建立了壁虎脊髓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为壁虎脊髓再生过程中基因的研究提供细胞水平功能平台。

    2007年01期 No.107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 第二届全国组织工程、干细胞与神经再生学术会议在南通召开

    2007年01期 No.10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C_6胶质瘤细胞培养上清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初步研究

    高树梓;高宜录;林社裕;刘道坤;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在体外能否引起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从而为研究胶质瘤细胞中存在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以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做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结果;将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分别浓缩,并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其结果。结果:(1)C6胶质瘤细胞的培养上清引起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上清和新鲜无血清培养基(P<0.01);(2)将无血清培养的等浓度的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上清浓缩蛋白电泳,可见二者蛋白条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可以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2)C6胶质瘤细胞无血清培养的上清中存在着能够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

    2007年01期 No.107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 两型星形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的初步观察

    严美娟;万明辉;李春鹏;夏春林;

    目的:研究不同型别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比较1型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之间的差异,以进一步研究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经振荡和差速消化纯化培养1型星形胶质细胞(T1A)和2型星形胶质细胞(T2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T1A和T2A的基因表达谱,并对两者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基因芯片上检测点4096个,共有差异表达基因267条,其中113条在T1A中高表达,154条在T2A中高表达。结论:本实验获得大鼠大脑T1A和T2A的基因表达谱,首次报道267条存在于T1A和T2A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2007年01期 No.107 8-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6K]
  • NGF诱导大鼠胚脑皮层和隔区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熊咏;田美玲;秦建兵;朱蕙霞;金国华;

    目的:探讨大鼠胚脑皮层和隔区神经干细胞在NGF的诱导下分化为神经元和AChE阳性神经元的情况。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别从SD大鼠胚脑皮层和隔区分离克隆神经干细胞,然后在含或不含NGF的培养液中分化14d。用MAP-2免疫荧光和AChE组化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AChE阳性神经元的情况。并对MAP-2阳性神经元的分化率、AChE阳性神经元数及其它们的细胞面积和周长进行图像处理;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隔区和皮层NGF组MAP-2阳性神经元分化率高于隔区和皮层对照组;其细胞面积除隔区NGF组与皮层NGF组之外,其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周长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hE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及细胞面积和周长,隔区NGF组最佳,皮层NGF组次之,隔区对照组再次之,皮层对照组较差。三项指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GF可诱导大鼠胚脑皮层和隔区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隔区神经干细胞较皮层神经干细胞更易于向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这种区域特异性可在NGF诱导下发生改变。

    2007年01期 No.107 11-13+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3K]
  • Survivin基因与NET-1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王平;董德平;陈莉;张剑平;卫爱军;曹斌;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和NET-1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7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survivin基因和NET-1蛋白的表达,并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7例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阳性17例(62.96%),NET-1蛋白阳性21例(77.78%);10例正常膀胱组织未见survivin基因表达,NET-1蛋白表达10.00%(1/1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基因与NET-1蛋白表达有相关性(χ2=7.09,P<0.01),survivin基因和NET-1蛋白表达与膀胱癌WHO分级和TNM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survivin基因和NET-1蛋白在膀胱癌中过度表达表明膀胱癌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有关,survivin基因对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2007年01期 No.107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肺癌外周血中EGFR mRNA、SP-D mRNA、LUNX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

    仲崇俊;蒋庚西;陶国华;王永旺;

    目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EGFRmRNA、SP-DmRNA、LUNXmRN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GFRmRNA、SP-DmRNA、LUNXmRNA的表达;检测4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基因的表达,并以15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1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40例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EGFRmRNA、SP-DmRNA、LUNXmRNA的表达率为77.5%(31/40)、100%(40/40)、100%(40/40),外周血中EGFRmRNA、SP-DmRNA、LUNX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0%(22/40)、52.5%(21/40)和57.5%(23/40);对照组中1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病理组织中EGFRmRNA表达率为13.3%(2/15),无SP-DmRNA和LUNXmRNA表达,1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1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中无EGFRmRNA、SP-DmRNA、LUNXmRNA表达。结论:EGFRmRNA、SP-DmRNA、LUNXmRNA作为检测肺癌组织及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三者表达与肺癌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癌细胞分化程度关系密切。

    2007年01期 No.107 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微管蛋白酪氨酸连接酶样-1在小鼠脊髓中表达差异的研究

    徐燕平;谭湘陵;

    目的:探讨微管蛋白酪氨酸连接酶样-1(Ttll1)在脊髓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孕18天胎鼠及出生后1天、5天、10天、20天、40天的A/J(A)和C57BL/6J(B6)小鼠,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各发育阶段Ttll1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2种品系小鼠不同发育阶段Ttll1的表达有明显差异,A/J小鼠在出生后1天表达最强,C57BL/6J小鼠在胚胎18天表达最强且峰值显著高于A/J的峰值。提示Ttll1的表达与脊髓的发育及与两种小鼠脊髓发育的差异有关。结论:Ttll1基因与脊髓发育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表达强度调节脊髓的发育。

    2007年01期 No.10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影响雪旺氏细胞增殖的机制

    肖锋;季玉红;沈爱国;严美娟;刘海鸥;孙琳琳;

    目的:探讨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影响雪旺氏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β-1,4-GalT-I表达质粒转染雪旺氏细胞,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增殖相关信号分子cyclinD1、p16INK4以及p27Kip1的表达水平,North-ernblot方法检测p19ARF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β-1,4-GalT-I在雪旺氏细胞中的表达增加,cyclinD1表达降低,而p16INK4a和p19ARF呈现相反的变化;p27Kip1变化不明显。结论:β-1,4-GalT-I影响雪旺氏细胞增殖可能与cyclinD1、p16INK4a和p19ARF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2007年01期 No.107 23-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早产儿脐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吴莉;田国力;陈豪;印学蕾;姚明珠;余剑敏;

    目的:探讨早产儿脐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变化与宫内生长发育状态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无产、儿科合并症的早产儿29例,足月儿41例,于分娩后收集脐静脉血。采用ELISA法和Access免疫分析系统分别测定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结果:早产低体重儿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P<0.05)。比较胎龄>34周、体重>2000g早产儿的瘦素和胰岛素水平较其以下者均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脐血胰岛素水平高低与瘦素水平变化在反映早产儿不同时期内的宫内营养状态呈一致性。了解早产儿出生时的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对今后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监测和易发生的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有其一定的临床意义。

    2007年01期 No.10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断肢(指)再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许忠玲;黄雪莲;秦毅彬;朱翔;顾剑辉;祝文彩;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断肢(指)再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断肢(指)再植30例术后随机分为患者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分别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术后第5天(T4)测定血液中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以及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了解免疫功能状况。结果:与PCIA组比较,PCRA组循环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应激反应指标CRP和皮质醇等的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此外单核细胞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PCRA组术后B淋巴细胞和T-辅助细胞明显减少,自然杀伤(NK)细胞也明显减少。结论:术后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单核细胞功能没有影响,但可使自然杀伤细胞数减少。因此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可影响特异性免疫系统,而对先天性免疫系统无影响,并可能减轻与抗感染能力有关的术后淋巴细胞抑制。

    2007年01期 No.10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神经生长液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程琼;张俊芳;丁斐;

    目的:研究中药神经生长液(NGD)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GD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阳性对照),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连续20天。采用电刺激法致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测量堵塞时间。体外实验采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全血血小板聚集法,观察NGD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高、中剂量NGD可有效抑制电刺激致大鼠颈动脉形成的血栓及体外全血血小板聚集,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神经生长液可有效抑制体内血栓形成和体外血小板聚集。

    2007年01期 No.10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朱正龙;曹鹏;张伟;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粘黏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相互构通的小管构成。小管由立方和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平滑肌瘤样的梭形细胞灶。肿瘤间质黏液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CD15和VIM(+),CD10(-)。结论: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肿瘤细胞核圆形或梭形,异型性很小,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2007年01期 No.10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狂犬病毒隐性感染者生存状况研究

    邵荣标;徐杰;郑春早;王海燕;陈万庚;宋月华;唐洪;吴巨飞;

    目的:查明人群中是否真正存在狂犬病毒隐性感染者。方法:检测有暴露史的自愿者体内的狂犬病毒抗体、随访调查其生存状况和抗体的消长情况,并与狂犬病死亡者的一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暴露史222例自愿者中检出隐性感染者45例,其中密切接触者23例,被咬伤者22例,其体内的狂犬病毒抗体逐年下降,2006年其检测阳性率为0;这些隐性感染者的感染期绝大部分已超过我市狂犬病患者的最长潜伏期。结论:我们检出的45例感染者是真正意义上的隐性感染,而非潜伏期内感染。

    2007年01期 No.107 35-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鼻内窥镜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钟志生;谢雪芬;汤成秀;周书芳;吴平;汪旭;曹斌;顾平;顾晓春;陆良钧;蒋德澄;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抗真菌药物的应用与疗效的关联性。方法:霉菌性鼻窦炎26例均采用单径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另一组用氟康唑冲洗窦腔,并口服酮康唑1周。结果:所有病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及复发,术后两组病例的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径路鼻内窥镜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是可行的,术后无需应用抗真菌药物。

    2007年01期 No.10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南通大学医学生人际关系与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沈毅;朱湘竹;何书;

    目的:了解南通大学医学生抑郁状况、人际关系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采用人际关系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765例大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结果:学生的总体人际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但趋向于融洽状态;SDS评分与人际关系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学校应注意医学生的人际关系与抑郁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消除抑郁情绪。

    2007年01期 No.10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南通地区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顾云娟;崔世维;朱湘竹;朱晓晖;王粹芳;印彤;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13例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收入、是否医保、并发症、肥胖程度、是否减肥、空腹血糖水平等与糖尿病综合控制情况评价量表得分的关系。结果:年龄与总分负相关(r=-0.17,P<0.05),文化程度(r=0.45,P<0.01)、经济收入(r=0.25,P<0.01)与总分呈正相关,女性总分低于男性(224.10±32.11vs211.97±39.00,P<0.05),病程、家族史、是否减肥与量表有不同程度相关性,肥胖程度、空腹血糖水平及有无并发症、是否医保与总分不相关。结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影响糖尿病综合控制的主要因素。

    2007年01期 No.107 42-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77例分析

    陶然;王志伟;朱晓东;刘璠;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共14例中低钾血症6例,脱位2例,肺部感染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部浅表感染1例。14例均为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所致,经及时治疗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2007年01期 No.107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下肢骨关节手术深静脉血栓16例形成要素和预防

    喻兆恒;黄士中;王东来;邹天明;陈广祥;沈军;

    目的:分析16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形成的全身因素、手术方法和进一步治疗措施。方法:2001年3月 ̄2004年12月对481例患者下肢手术(包括髋、膝关节置换,股骨髓内钉固定)围手术期DVT高危患者63例作筛选并预防,术后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6例,临床(有症状)发生率仅为3.3%,治疗后有并发症2例。结论:对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有DVT形成要素高危患者作筛选并早作预防,术中术后积极应对有利于减少DVT发生。

    2007年01期 No.107 46-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老年自发性气胸100例外科治疗

    柯宏刚;曹飞;董汉宣;吕学东;陈荫椿;

    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 ̄2005年12月52例老年自发性气胸(A组)的临床治疗资料,并与1994年1月~2000年12月48例老年自发性气胸(B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照。结果:术后胸管引流6h、12h、24h的PaO2/FiO2、2周后的屏气试验、KPS评分情况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加管状奈维或prolene线加片状奈维蛋白胶涂抹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2007年01期 No.107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12例临床分析

    张德进;刘俊;殷杰;

    目的:探讨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将3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按消化道重建术式不同分为3组,A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B组:食管空肠“P”襻加Roux-en-Y吻合术组;C组:食管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预后营养指数(PNI)、体重、血液营养学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判断各术式之优劣。结果:C组患者各种参数指标均优于A、B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重建术式。

    2007年01期 No.10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膀胱术18例临床应用

    李建明;解吕中;王伟;陈海燕;

    目的:对18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膀胱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回肠原位膀胱术的优越性。方法:所有病例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膀胱全切,并淋巴清扫,取一段长40cm回肠制作成储尿囊,置于原膀胱处,与尿道吻合,输尿管与储尿囊吻合。结果:术后3周拔除尿管,并夹闭造瘘管,试行自行排尿,排尿通畅1周后拔除造瘘管,18例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6 ̄2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膀胱全切术是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及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原位膀胱术更加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特性及生活习性,有正常的排尿过程,较之传统的手术方式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

    2007年01期 No.10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氯胺酮异丙酚辅助腰-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术中应用

    胡钢;蓝彩英;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异丙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对患者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肺功能良好的妇科腹腔镜手术40例患者行腰麻-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气腹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异丙酚1.5mg/kg。术中以异丙酚2mg/kg·h及氯胺酮0.4mg/kg·h微泵持续静脉输注。Ⅱ组则于气腹前给予芬太尼1μg/kg、异丙酚1.5mg/kg,术中以异丙酚2mg/kg·h微泵持续静脉输注;观察注药后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及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静脉注射后5min时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减慢,脉搏氧饱和度受影响需辅助呼吸;Ⅰ组(氯胺酮组)在用药后各时点各项监测指标变化不明显。Ⅰ组苏醒时间略长于Ⅱ组,但无恶心、呕吐及谵妄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伍用异丙酚辅助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循环系统稳定,呼吸抑制较轻,是安全可行的。

    2007年01期 No.10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急危重患者18例临床体会

    陈晓东;朱立新;张顺峰;季勇;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对急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急危重患者18例应用深静脉置管组合套件加自制特殊尖端带孔的气管扩张钳,选择气管软骨环2 ̄3或3 ̄4间隙,切皮1.5cm,经气管穿刺导入套管,经套管置入导引钢丝,用扩张器和特殊尖端带孔的气管扩张钳沿导丝扩张颈前组织和气管前壁达1.5cm后,沿导丝导入气管导管,拔出导管芯及导丝。结果: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快捷,对气管定位准确,平均需7.8分钟。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方法简便快捷,定位准确,时间短,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适用于急危重患者。

    2007年01期 No.10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残角子宫并内膜异位症伴右侧肾缺如1例

    徐娟;张玉泉;

    2007年01期 No.10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高血压病245例诊治中血尿酸检测价值

    贾晓云;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高血压患者245例分为无并发症高血压组和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的伴并发症高血压组,并设健康体检者232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伴并发症高血压组血尿酸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视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伴高尿酸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并发心脑血管病。

    2007年01期 No.10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贲门癌120例根治术中WGW吻合器的应用

    杨志刚;

    目的:探讨WGW型消化道吻合器在治疗贲门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贲门癌根治术120例行WGW型消化道吻合器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出血3例(2.5%),吻合口狭窄6例(5.0%)。结论:运用消化道吻合器简化了手工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质量。

    2007年01期 No.107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59例肝活检分析

    王亚军;

    目的:了解肝脏炎症、纤维化分级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59例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所有病例HBsAg均阳性,病程均>6个月,肝组织切片由病理科医师读片。结果:59例患者除3例正常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炎症或纤维化,其中早期肝硬化2例。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是否需要治疗的依据。

    2007年01期 No.10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宫腔镜联合B超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41例中的应用

    成健;黄森;殷艳;

    2007年01期 No.107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20例

    程飞;林松;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安全解剖胆囊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三角入路解剖胆囊管行24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ctomy,LC)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后三角入路解剖胆囊管,顺利完成LC2400例,中转开腹20例(0.8%),术后并发症10例(0.4%)。结论:经后三角入路解剖胆囊管进行LC是一种安全、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2007年01期 No.10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高乌甲素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自控皮下镇痛20例

    袁美芳;陈杰;沈品娴;沙江波;

    2007年01期 No.10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肾脏及肾周脂肪肉瘤6例

    张冰;沈周俊;史时芳;

    目的:探讨肾脏及肾周脂肪肉瘤6例确诊与治疗。方法:肾脏脂肪肉瘤5例行CT检查,提示肾皮质内软组织肿块,术前均未发现转移。1例腹部平片、B超和IVU疑为左肾结石,行逆行造影示左肾盂内2cm×1.5cm结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左肾盂整形及切开取石术,术中发现肾周肿瘤,改行根治切除术。结果:病理示粘液性脂肪肉瘤4例,高分化脂肪肉瘤2例。6例患者随访0.5 ̄13年,4例无瘤长期存活,最长13年。结论:肾脏和肾周脂肪肉瘤临床表现多样,治疗首选手术。

    2007年01期 No.10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白带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在妇科白带检查中的应用

    徐旭娟;张建林;

    2007年01期 No.10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横切口剖宫产184例行皮下组织全层皮内缝合

    郭晓华;夏爱华;

    2007年01期 No.107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改良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衰36例护理体会

    李晔;

    2007年01期 No.107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

    倪昕晔;孙苏平;杨建华;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RGRT)开创了从精确放疗到准确放疗的时代,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实际工作中因几种方式联合使用效果更佳。由于IGRT在国内外使用才刚刚起步,利用各种方式实现的IGRT都有自其优、缺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非常完美且成熟的IGRT。四维放疗结合跟踪技术是趋势,四维影像定位相对较成熟,四维计划设计和四维治疗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扼要介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以及各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实现方法和本身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2007年01期 No.10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高分辨率光学显微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王娟;汤乐民;

    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经典方法提高各种条件下的空间分辨率,如用于厚样品研究的SPIM技术,用于快速测量的SHG技术以及用于活细胞研究的MPM技术等。二是将最新的非线性技术与高数值孔径测量技术(如STED和SSIM技术)相结合。生物科学研究离不开超高分辨率显微术的技术支撑,人们迫切需要更新显微术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研究表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已经成功突破200nm横向分辨率和400nm轴向分辨率的衍射极限。高分辨率乃至超高分辨率光学显微术的发展不仅在于技术本身的进步,而且它将会极大促进生物样品的研究,为亚细胞级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2007年01期 No.10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丹参促进烧伤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张逸;王磊;潘立群;

    2007年01期 No.10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增殖诱导配体研究的结构、相关受体及功能

    王行;王惠民;

    2007年01期 No.10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