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阳;王酉;陈莉;陆牡丹;秦军;崔小鹏;李鹏;刘胜利;
目的:探讨Skp2的表达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27kip1(p27)和PCNA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HCC及癌旁组织,l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的临床病理档案资料,l0例HCC及癌旁肝新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kp2、p27及PCNA蛋白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kp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CC中Skp2的阳性率(24.0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01)。Skp2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血清AFP值及转移有关(P<0.05)。p27在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CC组织(P<0.001)。HCC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1)。HCC组织中Skp2的表达与p27呈负相关(P<0.001);与PCNA呈正相关(P<0.01)。结论:Skp2在HCC组织中表达是上调的,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加速了对p27泛素化依赖的蛋白降解,使其表达及代谢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并促进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参与了HCC的发生和发展。
2007年03期 No.109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褚少朋;王惠民;宋宏伟;丛辉;王跃国;张芹;张志泉;徐耀忠;金庆辉;
目的:将微流控芯片电泳用于临床尿蛋白分离的验证试验,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微流控芯片电泳对30例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的对照组和70例尿蛋白定性在++以上的病例组进行检测,以白球蛋白的峰面积比值判断蛋白尿的选择性,并与美国Hele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比较。结果:30例对照组未检出蛋白峰,70例病例组除2例外均检出蛋白峰,其中选择性蛋白尿16例,非选择性蛋白尿50例,溢出性蛋白尿2例,与美国Hele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100%相符,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14%。结论:该法用于临床尿蛋白分离的验证试验,效果很好,适于在中小医院普遍推广。
2007年03期 No.109 164-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王春;李晓东;史玉坤;陈雷;
目的:了解南通市地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水平和特征。方法:采集市区河水和市郊鱼塘水,固相萃取法富集水样,气-质联机(GC-MS)测定水样中PAEs浓度。结果:所测地表水样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浓度为1.27~20.40μg/L。市区河水中PAEs含量高于市郊鱼塘。结论:南通市地表水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邻苯二甲酸酯类。
2007年03期 No.109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王朔;王惠民;褚少朋;汪桂华;
目的:定量研究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分离大肠埃希菌(E.coli)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方法: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E.coli ATCC25922进行分离,研究其峰高与E.coli量的关系。结果: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E.coli ATCC25922浓度在105cfu/ml~5×107cfu/ml之间线性很好,其峰高与浓度关系符合线性方程:㏑mAU=﹣5.256+1.0036×㏑C,R2=1。结论:CZE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可进行定量研究。
2007年03期 No.109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喻德富;王友华;姜胜华;刘璠;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2例以郭峰法测不同时间点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R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R),同时测20例健康人红细胞免疫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手术开始30、60min,术后l0min、1天RC3bRR、NTERR、RI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60min,术后l0min时RC3bRR、NTERR低于术前及术后1天(P<0.05),RICR高于术前及术后1天(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能力下降,可能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
2007年03期 No.109 173-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陈钟;陈瑞新;丁义涛;田鹏鹏;周卉;
目的:探讨猪肝细胞为基础的新型生物人工肝(BAL)系统体外灌流后及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犬后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传播。方法:构建新型BAL,应用BAL进行体外灌流6h。采用门腔分流及胆总管结扎切断术建立犬ALF模型,应用BAL治疗ALF犬6h。采用PCR检测灌流前猪细胞中PERV原病毒DNA和猪mtDNA,采用RT-PCR检测灌流前后中空纤维管内腔循环液和治疗前后犬血清PERV RNA。结果:猪细胞可检测到PERV原病毒DNA和猪mtDNA,灌流前后中空纤维管内腔循环液和犬血清PERV RNA均为阴性。结论:猪肝细胞为基础的新型BAL体外灌流和用于ALF犬治疗6h后未发现PERV传播。
2007年03期 No.109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赵忠;张春辉;尤其俋;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电镜观察20例新辅助化疗组和20例对照组乳腺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示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损伤,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线粒体数量、粗面内质网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癌细胞线粒体损伤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改变;使粗面内质网脱颗粒,受损减少。
2007年03期 No.109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王焕侠;杨新魁;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检查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患者36例心脏瓣膜有无钙化及钙化程度,透析开始至少6个月后记录年龄、血钙、血磷、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按瓣膜钙化情况分组,比较各组血液学指标。结果:除血红蛋白外,各项观察指标的多组均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心瓣膜钙化程度与年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呈正相关。结论:用本法评估ESRD患者瓣膜有无钙化及钙化程度与钙磷代谢紊乱及微炎症状态有较好相关性,可代表机体内环境紊乱情况。
2007年03期 No.109 18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李东海;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川芎嗪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对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一简单评估。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川芎嗪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8%(28/33),对照组63.6%(2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川芎嗪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血小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与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无明显副反应。
2007年03期 No.109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谢群;王华雨;
<正>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症多,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我院2000年10月~2005年11月收治的38例恙虫病分析报告如下。
2007年03期 No.109 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朱玉莲;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周以上者占多数(80.6%),13例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应局限于产后42天内,其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感染。对病因的诊断、治疗、预防值得重视。
2007年03期 No.109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范美凤;
<正>宫腔镜作为妇科新兴的微创内镜技术之一,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门诊对异常子宫出血132例患者实施宫腔镜诊断,同时取子宫内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结果分析。
2007年03期 No.109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陆月梅;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在女性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的住院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是否辅用中药保留灌肠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辅用中药保留灌肠组疗效明显较对照组好(P<0.01)。结论: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节省抗生素用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2007年03期 No.109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许宏;张友才;薛小军;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院前急救与早期诊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DAI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DAI48例中治愈16例(33.33%),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3例,持续性植物生存4例,死亡10例。院前急救能提高治愈率。结论:DAI预后除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年龄及脑出血灶等部位有关外,院前急救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7年03期 No.109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丛建农;李能平;王华;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及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发伤中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51例患者共有726个器官衰竭,死亡98例(39.0%),其中2个器官衰竭死亡率12.6%,3个为41.3%,4≥个为91.2%;休克203例,感染146例。结论:损伤严重度评分越高、患者衰竭器官数越多,死亡率越高;休克、感染为常见的MODS促发因素;积极处理原发伤,强化休克、感染的早期诊治,预防性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是严重多发伤救治和MODS防治的关键环节。
2007年03期 No.109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许宇红;徐宝生;顾毅;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硬膜外持续微量泵用于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组(持续泵注组)和常规分次注药组(分次注药组),每组2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0.2%丁卡因+1.6%利多卡因。持续泵注组先予以负荷剂量5ml,后以0.15~0.17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分次注药组初量10~15ml;间隔5~10分钟分次注完,每小时追加5~8ml。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BP、HR、SaO2和用药总量。结果: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SaO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泵注组用药总量显著减少(P<0.01)。BP波动显著降低(P<0.01)。结论:负荷剂量微量泵持续输注用于胆囊切除,硬膜外麻醉效果可靠,BP、HR平稳,用药量少。
2007年03期 No.109 20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宗剑;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氟哌利多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3例临产妇随机分为3组:地塞米松组38例术后予8mg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氟哌利多组38例予1.25mg氟哌利多静脉注射,盐水组37例予生理盐水2ml静脉注射,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3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氟哌利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2007年03期 No.109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陈志刚;张烽;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脊髓损伤<8h的患者32例,按照NASCIⅢ方案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选择同期与观察组条件相同、未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比较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疗效确切,但也增加了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
2007年03期 No.109 2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史少华;陈志刚;
目的:评价改良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用4~6孔三叶形钢板,剪去中央叶的一孔后塑型使其环抱肱骨头,体部固定骨折远端,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结果:27例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经切开复位改良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均愈合,采用Constant评分标准,优良率92.6℅。结论:改良三叶形钢板内固定牢靠,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推广价值。
2007年03期 No.109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王翔;束薇薇;陈冬雷;邢元龙;顾晓林;
目的:为提高三叉神经痛周围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三叉神经高位撕脱并行眶下孔、翼腭管、下颌管电热凝术。结果:控痛率为100%,无并发症,术后15~18个月复发3例。结论:三叉神经高位撕脱配合电热凝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效果好、复发率低,易于推广。
2007年03期 No.109 21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陆嵘梅;
目的:分析首诊于眼科后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眼部情况。方法:对40例(72只眼)以视力下降、眼红、眼胀、畏光流泪及复视等眼科症状就诊的患者给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眼后节,血糖及尿糖检查。结果:40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72只眼中有不同形态、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40只眼(55.6%),葡萄膜炎12只眼(16.7%),眼外肌麻痹3只眼(4.2%),视网膜病变4只眼(5.6%),视神经病变2只眼(2.8%),屈光异常11只眼(15.3%)。结论:糖尿病常因眼部并发症而首诊于眼科,临床工作中应加以重视,以免延误治疗。
2007年03期 No.109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凌厉;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变化及与黄芪治疗相关性的研究。方法:HIE134例及24例正常新生儿于治疗前、后测定血NSE活性。结果:中、重度HIE患儿血清NSE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P<0.05);而轻度HIE患儿血清NSE水平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患儿黄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清NSE影响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NSE可早期判断HIE损伤程度;黄芪是治疗HIE理想的药物,值得推广。
2007年03期 No.109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韩玉岷;江海林;
目的:了解成年人隐斜视度数。方法:应用三棱镜加遮盖法对100名成年人进行了33cm和>5m的隐斜视测量。结果:91例被检者有近距离外隐斜;近视眼的外隐斜度数较正视眼大;近视眼戴镜后隐斜度减少。结论:少数人外隐斜度数可达50△,对这类人应注意随访有无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生。
2007年03期 No.109 217-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昝志政;李爱霞;吴瑞青;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alot三角的解剖并探讨如何预防电视腹腔镜胆束切除术(简称LC术)中胆管损伤。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32例。结果:完成LC手术623例(98.58%),中转开腹9例(1.42%),其中胆总管、肝总管损伤各1例,无术后胆漏、腹腔内出血等其它并发症。结论:良好的胆道外科意识、科学的解剖方法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避免LC术中胆管损伤的关键。
2007年03期 No.109 218-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方文旭;王宇澄;
<正>常规镫骨手术并发“镫井喷”十分罕见,Causse报道18年中发生率仅0.03%。我院于1976年开始行中耳探查及镫骨手术,迄今已300多例,发生“镫井喷”2例,现报告如下。
2007年03期 No.109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姚冬子;
目的:探讨足叶草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方法:将确诊为尖锐湿疣(CA)的非妊娠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足叶草酯治疗组(A组)28例和三氯醋酸治疗组(B组)26例,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组疣体从缩小到脱落及炎症消失的时间优于B组;A组治愈率为78.57%,复发6例(21.43%),B组治愈率为57.69%,复发11例(42.31%),两组治愈率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叶草酯是治疗尖锐湿疣的首选药物。
2007年03期 No.109 22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司军;曹涌;成红兵;
目的:评价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27例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随访2年以上,对其并发症、脊柱矫形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植入椎弓根螺钉108钉,术中并发症4钉(3.7%),分别为置钉位置不当3钉(2.78%),椎弓根骨折1钉(0.92%)。术后矫形矢状位指数(SI)平均矫正约18.7°。随访24~38个月,平均29.3个月,SI在拆除内固定物之前有轻度丢失,之后有中等程度丢失。发生断钉、断杆2例(7.41%),发生松动5例(18.5%),不全瘫者22例至少提高Frankel一级者17例(77.3%),括约肌功能恢复2例。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有椎间盘严重损伤、椎管侵占明显的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近、远期并发症。
2007年03期 No.109 185-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姚宏苏;孙慧;李向荣;
目的:观察比较昂丹司琼与氟哌利多用于胆囊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及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ASAⅠ~Ⅱ级行胆囊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昂丹司琼组(O组)和氟哌利多(D组),每组30例,于术毕前10min予布比卡因15mg+丁丙诺啡0.1mg及生理盐水配成5ml硬膜外应用为镇痛负荷量。O组:昂丹司琼8mg+丁丙诺啡0.5mg+布比卡因130mg用生理盐水配成100ml;D组:氟哌利多2.5mg+丁丙诺啡0.5mg+布比卡因130mg用生理盐水配成100ml,接硬膜外镇痛泵进行患者自控镇痛(PCEA)。术后24h、24~48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评分,并对用药总量、PCA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用药总量、PCA量大于术后24~48h(P<0.05),D组术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O组高(P<0.05)。结论:昂丹司琼和氟哌利多在预防和治疗术后镇痛中的恶心呕吐效果肯定,但昂丹司琼镇静、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利多。
2007年03期 No.109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张文彬;胡军;刘承国;
目的:介绍小切口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不稳定性骨折36例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螺钉、钢丝、克氏针)后加外固定器固定。术后早期纵向加压,外固定器动力化锻炼。结果:术后随访4~32个月,平均临床愈合5~6个月。最终评定:优良32例(88.9%),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此法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出现。
2007年03期 No.109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倪一青;
目的:对诊断性刮宫的子宫内膜作病理分析,讨论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及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317例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18~39岁和B组40~48岁进行对比。结果:A组和B组异常子宫出血原因均以功能失调子宫内膜出血为主。其中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症,A组4例(2.3%),B组33例(23.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妊娠有关内膜49例(28.3%),B组8例(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子宫内膜未见癌变,B组有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不当妊娠也是造成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之一,诊断性刮宫对确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2007年03期 No.109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钟春凤;沈粉秧;
目的:评价手术加药物及自体血清联合疗法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26例26眼行刮除溃疡表面坏死组织、碘灼、球结膜瓣遮盖后给予局部点0.5%氟康唑(普芬)眼水、涂二性霉素B眼膏,同时点自体血清,病情严重者加用全身给药,视病情变化调整用药。结果:24例痊愈,2例行眼内容剜出。结论:一旦明确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后即给予手术加药物及自体血清联合治疗,效果满意。
2007年03期 No.109 19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顾苗;尤易文;周维镕;王强;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36例上颌窦真菌病患者。结果:随访2~5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和局部病变与上颌窦真菌病关系密切。鼻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清除病灶准确,纠正鼻腔结构异常,保存鼻窦功能的优点,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2007年03期 No.109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黄晓灵;
目的:评价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术前误诊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手术病理证实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临床检查、术前诊断、手术所见等,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术前确诊16例,确诊率为69.5%;误诊7例,误诊率为30.6%。分别误诊为十二指肠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输卵管妊娠破裂、卵巢黄体破裂、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等。为月经后1周左右突发下腹疼痛,伴腹膜刺激症状,后穹窿穿刺回抽出咖啡色液体,无闭经、阴道不规则流血及休克,血、尿HCG阴性。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发病呈上升趋势,误诊率高,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定期随访预防复发。
2007年03期 No.109 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