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亚芳;毛伟峰;邱一华;彭聿平;
目的:揭示小脑顶核与下丘脑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方法: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amine,BDA)顺行追踪小脑顶核神经元投射至下丘脑的路径和终止部位。电毁损小脑上脚交叉中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然后再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顺行追踪观察小脑顶核-下丘脑之间神经元投射。结果:小脑顶核注射BDA后第8d,在用3,3-二氨基联苯胺(DAB)和Nissl染色的脑切片上,观察到顶核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在小脑上脚中行走,并经小脑上脚交叉后主要到达对侧下丘脑外侧区。电毁损小脑上脚交叉处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再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3,3'-diaminobenzidin,BDA)顺行追踪观察小脑顶核-下丘脑之间神经元投射后第8d,从小脑顶核发出的BDA阳性神经纤维在小脑上脚交叉处终止,在之后的两侧小脑上脚内均未发现走行的神经纤维,在下丘脑外侧区、后区及室旁核等区域也未见到明显的BDA阳性神经纤维。结论:小脑顶核神经元的轴突可直接投射至下丘脑,主要是下丘脑外侧区,这可能成为小脑影响机体其他功能的途径。
2008年05期 No.117 3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盛庆丰;咸华;印其友;
目的:了解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7919在缺氧状态下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ed factor,HIF-1α)在此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二氯化钴(CoCl2)作为缺氧诱导剂。利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BRH7919细胞HIF-1α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BRH7919细胞在不同缺氧程度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1)随缺氧程度的加重,HIF-1α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逐渐增加;(2)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经300μM CoCl2分别处理0、4、24小时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1±1.1)%、(5.62±2.4)%、(21.2±7.5)%。对照组和4小时处理组细胞周期改变不显著,24小时处理组出现显著G0/G1期阻滞。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大鼠肝癌细胞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伴随细胞周期进入G0/G1阻滞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HIF-1α的表达增加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8年05期 No.117 324-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芮理;薛万江;李鹏;王鹏;王志伟;李厚祥;
目的:研究RASSF1A提高肝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RASSF1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空载体转染肝癌细胞株QGY-7703,G418筛选稳定表达株,并以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化疗药物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鬼臼乙叉甙(VP-16)、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分别作用各细胞株后,检测各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结果:经800μg/ml的G418最佳筛选浓度筛选QGY-7703细胞株,成功建立稳定表达RASSF1A基因的肝癌细胞株。以QGY-7703细胞为对照,MMC对表达RASSF1A基因的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最大为21%。结论:RASSF1A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提高肝癌细胞对MMC的敏感性。RASSF1A的表达不影响肝癌细胞QGY-7703对ADM、VP-16、5-FU和DDP敏感性。
2008年05期 No.117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苏丽;孙晓雷;王春;贲志云;苏敏;
目的:研究舒林酸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和细胞运动的影响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舒林酸加入培养液中观察其对SKOV3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舒林酸对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划痕试验观察舒林酸对SKOV3细胞运动的影响,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舒林酸对SKOV3细胞MMP2、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舒林酸与SKOV3细胞体外培养可使肿瘤细胞伪足回缩、细胞变圆,MTT试验提示舒林酸可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划痕试验提示舒林酸可抑制SKOV3细胞的运动,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提示舒林酸显著抑制SKOV3细胞MMP2、COX-2的表达,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结论:舒林酸可能通过抑制MMP2、COX-2的表达而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和运动。
2008年05期 No.117 3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钱晶晶;沈洪薰;陆飞;周树军;陈玉泉;
目的:研究复方参七汤治疗胃、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复方参七汤对人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实验;(2)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的体内抑制诱癌率实验;(3)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体内抑制实验。结果:(1)复方参七汤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半数杀伤浓度(LC50)为0.048g/ml,随药物浓度增高,杀伤作用亦增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07g/ml,随药物浓度增高,抑制有丝分裂指数逐渐减小,而抑制细胞集落形成亦增大;(2)复方参七汤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发生率明显降低,实验组为6.9%(3/43)显著低于对照组58.9%(23/39),(P<0.01);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组织中PCNA和CyclinD1阳性表达明显降低,实验组为13.88%(5/36)和22.86%(8/35),显著低于对照组75.76%(25/33)和62.86%(22/35),(P<0.01);(3)复方参七汤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株接种裸鼠肝转移的肝转移数、肝转移癌重和肝癌重/肝重明显降低,实验组为2.42±0.99,63.67±21.29和8.90±3.10,显著低于对照组4.17±1.99,94.32±37.86和13.20±5.30(P<0.05);对裸鼠肝转移血中CK20mRNA表达的相对值减少,实验组为0.398±0.143显著低于对照组0.518±0.090,(P<0.05);对裸鼠肝转移组织中nm23H1-NDPK阳性表达呈过表达,实验组为66.67%(8/12)显著高于对照组16.6%(2/12),(P<0.05)。结论:复方参七汤在体外实验有杀伤癌细胞作用;在体内实验抑制大鼠对MNNG诱癌率;抑制裸鼠对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的作用。
2008年05期 No.117 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季达峰;吕广明;刘苏;栗卓;吴辉群;韩笑;秦建兵;
目的:探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对皮质脊髓束(CST)示踪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单侧锥体束损伤组(n=24)、假损伤组(n=8)和正常组(n=8)。在锥体交叉上方选择性切断左侧锥体建立单侧锥体束横断损伤模型。运用Rivlin斜板试验进行运动功能检测。在双侧感觉运动皮层多点分层立体定位注射BDA,BDA注射14天后取脑和脊髓切片进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DA标记信号,观察皮质脊髓束的走行。结果:Rivlin斜板试验显示单侧锥体束横断损伤组倾斜平面临界角度变化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损伤组(P<0.05)。正常组和假损伤组大鼠BDA示踪显示BDA标记阳性细胞定位于双侧感觉运动皮层的锥体细胞,锥体细胞发出的BDA阳性纤维束对称分布于双侧皮层、内囊、大脑脚、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中的皮质脊髓束内,继而经锥体交叉到脊髓后索,在双侧后索最深层、灰质后连合背侧下行至脊髓骶段。锥体束横断损伤大鼠在损伤部位以上可见双侧对称的BDA阳性纤维束,损伤平面以下在右侧延髓锥体和左侧脊髓后索中见有BDA阳性纤维束,损伤侧锥体和右侧脊髓后索中未见有BDA阳性纤维束。结论:BDA顺行示踪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皮质脊髓束,对皮质脊髓束损伤与修复的形态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08年05期 No.117 336-338+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王雪松;张烽;陈向东;赵剑;朱鸣镝;王以进;
目的:研究采用腰椎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术的术后即刻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0具新鲜小牛脊柱标本,分别于正常完整状态、L5S1滑脱的腰椎失稳模型、L5S1滑脱使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下测试各组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经采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后,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弯工况下,内固定组的平均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都较正常组和滑脱组增加。其数值和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滑脱组数值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后,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弯工况下,腰椎的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较滑脱时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或超过腰椎生理正常状态,满足对手术固定后即刻稳定性的需要。
2008年05期 No.117 33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姚冰薇;王雁娟;王桂龙;邵耀明;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用于心肌保护液,对心脏直视手术缺血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CP组12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切皮前(T1),体外循环(CPB)结束后5min(T2)及术后24h(T3)的心肌酶谱的变化,肌钙蛋白(cTnI)与肌红蛋白(MB)的定性分析及术毕,术后24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比较。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心肌酶较T1明显升高(P<0.05),但CP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小(P<0.05)。术毕及术后24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CP组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的cTnI和MB在T2、T3时虽有阳性结果病例,但阳性率不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08年05期 No.117 342-34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王爱亮;秦晓同;黄一红;景宏美;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在2型糖尿病(DM)患者合并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ADD)时的变化以及对AD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0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正常的2型DM患者(按E/A比值分为心功能正常组78例,ADD1级组8例,ADD2级组37例及ADD3级组5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NP,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N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2型糖尿病组各亚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E/A值呈显著负相关(r=-0.848,P<0.01),随着ADD严重程度的增加,BNP相应升高。结论:BNP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ADD及ADD严重程度的指标;BNP对2型DM合并ADD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008年05期 No.117 34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吴建军;蔡卫华;胡进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的处理方法及其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次肝移植临床资料,5例患者有门静脉血栓,其中2例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Ⅰ、Ⅱ级的门静脉血栓患者施行了血栓切除或取栓术;Ⅲ级血栓患者采用肠系膜上静脉架桥或供体门静脉与受体扩张的胃冠状静脉吻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门静脉血栓已非肝移植的禁忌证,根据血栓的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08年05期 No.117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张鸽;孙利国;张杰;马俊;陈永昌;孙颖;缪瑜;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及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对1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将获得的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以指导选择最佳穿刺径路。结果:CTU及三维重建可提供清晰的肾盂肾盏、输尿管的形态结构,可明确结石在肾脏、输尿管的空间定位,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全部患者经单通道行MPCNL术获成功,结石总取净率93.7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U及三维重建有助于术前规划穿刺点、穿刺方向,术中理解B超定位、穿刺时动态的、二维的影像,对MPCNL穿刺定位具有指导意义,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5期 No.117 349-350+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黄荣;王玉琴;
目的:探讨海带多糖(laminaria japonica polysaccharides,LJP)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LJP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12周后,颈动脉取血,检测血清TG、TC、LDL-C、HDL-C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取血后分离主动脉,作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LJP能显著降低血清TG、TC、LDL-C及MDA水平,增高HDL-C水平和SOD活力,并呈剂量依赖性。主动脉HE染色病理观察显示,LJP给药组主动脉内皮脂质沉积较模型组少见。结论:LJP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抗氧化作用有关。
2008年05期 No.117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倪启超;张春辉;沈洪薰;李一桔;王华;徐青;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8例十二指肠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十二指肠肿瘤位于乳头上方4例,乳头周围50例,乳头下方4例;(2)临床表现随部位不同而不同,乳头上方肿瘤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和呕吐,呕吐物胃内容,不含胆汁;乳头周围肿瘤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肤目黄染伴不同程度上腹不适和不规则发热,可扪及肿大胆囊;乳头下方肿瘤临床表现上腹疼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含胆汁,或呕血,黑便,可扪及肿块;(3)消化道气钡造影诊断正确率57.14%,B超35.9%,CT70.59%;纤维十二指肠镜为90.48%;(4)病理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54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51例,包括十二指肠溃疡伴溃疡边缘癌变1例,乳头状腺瘤伴癌和局限性癌变各1例和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3例;乳头腺瘤2例;乳头壶腹部溃疡1例和乳头黏膜下腺癌样增生1例;(5)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0例,根治性胃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根治性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3例,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肿瘤局部切除,胰胆管引流术1例;(6)治疗结果:全组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手术死亡率;随访结果,获随访21例,1年生存率66.67%,3年生存率42.86%,5年生存率33.33%。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方法;肿瘤部位不同,治疗方法亦异,乳头上方肿瘤以胃十二指肠切除为主,乳头下方肿瘤以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为主,乳头周围肿瘤根据肿瘤生物学特性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或经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TDE)或ESE。
2008年05期 No.117 354-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蒋剑锋;张烽;朱海涛;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转移性肿瘤患者,共累计35个椎体,男12例,女9例。在C臂X光机导向下采用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结果:术后即刻与手术前相比疼痛缓解显著,术后1个月、3个月未见疼痛复发,椎体无再次骨折,椎体高度无继续塌陷,未发现Cobb's角及椎体前、中、后缘高度的丢失,局部转移瘤无复发。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8年05期 No.117 356-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宋杰;梁丽云;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老年人胃镜诊治期间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确定异丙酚的有效安全剂量。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胃镜诊疗、年龄65~75岁的老年患者45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在静脉推注0.1mg芬太尼后分别予静注异丙酚1.0mg·kg-1(Ⅰ组)、1.5mg·kg-1(Ⅱ组)和2.0mg·kg-1(Ⅲ组)。应用无创心功能监测仪记录麻醉前、静注后1min、插管时、麻醉后7min各时点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总外周血管阻力(TPVR)、并用麻醉用监护仪连续记录平均动脉压(MB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观察3组患者插管时的反应、呛咳的发生率、麻醉后的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等。结果:Ⅰ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虽较轻微,但麻醉效果较差,出现肢体对抗(8例)和呛咳(7例)者较多;Ⅲ组在注药后各时点HR明显下降(P<0.05),CI、SI、PCWP、TPVR均显著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Ⅲ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均明显长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在注药后1min、插管时、麻醉后7min时HR、CI、SI、PCWP、TPVR分别与麻醉前相比,略有下降(P<0.05),但基本都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结论:老年人在无痛胃镜诊疗时,异丙酚的推注剂量应以1.5mg·kg-1为适宜。
2008年05期 No.117 359-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郑晓兵;周敏;
目的:探讨驱血点状剥脱在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26条静脉曲张肢体分为应用驱血点状剥脱组(驱血组,122条肢体)及不用驱血点状剥脱组(常规组,104条肢体),前者将肢体驱血后于大腿上部扎止血带后再行手术,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点状抽剥术;后者不用驱血,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小腿近踝部切口交通静脉结扎术,术后两组常规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肿胀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结果:驱血组手术时间(38±13min)、术中出血量(38±11ml)及皮肤感觉障碍例数(6例)与常规组(63±26min、226±21ml、16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驱血带和止血带在下肢浅静脉手术中可创造"无血手术野",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点状剥脱大大减少了创伤面积降低了皮肤感觉障碍并发症的发生。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驱血点状剥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便、经济、实用的方法。
2008年05期 No.117 36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杨健;时欣;赵建宏;严建军;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骨折伴大块骨缺损手术治疗的方法、植骨技巧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伴大块骨缺损11例,用钢板固定加大块自体或异体骨移植5例,钢板固定加钛网固定自体或异体骨粒移植6例,术后早期予以CPM功能锻炼。结果:用钢板固定加大块自体或异体骨移植5例,随访11~39个月,平均25个月,出现钢板折断2例,愈合时间平均15个月。钢板固定加钛网固定自体或异体骨粒移植6例,随访10~30个月,平均20个月,无钢板折断,愈合时间平均9个月。一期愈合9例(81.8%)。结论:对股骨髁上骨折伴大块骨缺损治疗,符合局部解剖需要的良好的内固定、有效的植骨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2008年05期 No.117 363-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何海波;张鹏;陈三军;
目的:根据额叶挫裂伤伴血肿形成患者的CT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分类方法与手术指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额叶挫裂伤伴血肿形成359例行6个月~3年随访。依据头颅CT表现将359例分为两型:Ⅰ型:局部挫伤局限血肿形成134例,Ⅱ型:弥漫挫伤散在血肿形成225例。探讨两型手术指征,并分析两型患者的硬膜下积液、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及ADL。结果:Ⅰ型134例手术治疗23例(17.16%);发生硬膜下积液18例(13.43%),情感障碍17例(12.69%);ADL:优良79例(58.96%),生活自理30例(22.39%),生活半自理13例(9.70%),卧床不起9例(6.72%),死亡3例(2.24%)。Ⅱ型225例手术治疗145例(64.44%);发生硬膜下积液163例(72.44%),情感障碍59例(26.32%);ADL:优良73例(32.44%),生活自理71例(31.56%),生活半自理32例(16.44%),卧床不起26例(11.56%),死亡23例(10.22%)。两型患者手术率、硬膜下积液、情感障碍发生率及ADL预后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额叶脑挫裂伤伴血肿患者进行分类,有利于对患者手术指征的掌握和预后判断。
2008年05期 No.117 365-36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王向前;蔡晶;赵季忠;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联合放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放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局部瘤体内注射,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局部控制率(CR+PR)为97.06%,对照组为78.13%(P<0.05)。不良反应为轻中度发热,能自行缓解。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较单纯放射治疗能提高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轻微。
2008年05期 No.117 367-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袁飞群;
目的:明确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妊娠合并卵巢肿瘤64例中手术63例,其中行卵巢肿瘤剥离切除术29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31例,一侧肿瘤剥除加对侧附件切除3例。自行消失1例,孕中期经B超提示卵巢囊肿,剖宫产术中发现肿块消失。结果:妊娠合并卵巢成熟畸胎瘤37例(57.8%),浆液性囊腺瘤8例(12.5%)、黏液性囊腺瘤3例(4.7%),卵巢冠囊肿4例(6.2%),子宫内膜样囊肿2例(3.1%),妊娠黄素瘤2例(3.1%),卵巢交界性肿瘤1例(1.5%)。合并卵巢肿瘤扭转率为12例(18.8%)。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扭转发生率与普通患者相比较略有增加。卵巢肿瘤随孕期不同处理上应有所不同。
2008年05期 No.117 369-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陈凯荣;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特制的环形吻合器对36例重度痔进行PPH手术治疗,分析其手术操作技巧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0分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5天。术中20例出现吻合口不同程度的搏动性出血或渗血,直视下缝合止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尿潴留18例(50.0%),肛门部疼痛6例(16.7%),术后大便带血13例(36.1%),无1例需手术处理,下腹不适及胀痛8例(22.2%),术后肛门部水肿4例(11.1%)。随访3~24个月,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及脱出复发。结论:PPH治疗重度痔具有手术简单、术后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加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重视手术操作技巧,可达到理想的疗效,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2008年05期 No.117 371-37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吴卫星;姜海林;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早期行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近年来采用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其中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7例,肾积水明显减轻8例(47.0%),没变化6例,加重3例,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5例,肾积水明显改善23例(92.0%),肾积水改善不明显但未加重2例。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主要依据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肾盂造影及MRI检查,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首选术式。
2008年05期 No.117 373-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邰俊兵;
<正>贲门癌患者因进食受阻、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术后长时间禁食、手术创伤进一步增加机体消耗,致使患者营养不良加重,免疫功能下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及时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格外重要。以往主要采用静
2008年05期 No.117 375-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陶冶;王克涛;王智慧;
目的:了解安定对焦虑产妇的作用。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用药组以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对照组不使用安定。按汉密顿焦虑量表的标准进行评分,分别观察宫颈口扩张速率,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其活跃期宫颈扩张率分别为2.76±0.23cm/h和2.32±0.18c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47.14±19.32min和51.82±22.5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定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改善产妇分娩不良结局,降低无指征的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2008年05期 No.117 379-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徐丽;居富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对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方法:35例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鼻内镜指导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再辅以药物治疗观察术后转归情况。结果:35例患儿听力都得到改善,打鼾停止或消失。其中显效29例(82.86%),有效6例(17.14%)。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于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008年05期 No.117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徐程;谢阳桂;
目的:通过阴道超声观察卵巢巧克力囊肿声像图特征,确定其声像图诊断要点,以提高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测6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确定其声像图诊断要点。全部病例经手术或穿刺治疗并行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术前阴道超声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61例,正确者55例,误诊6例,符合率为90.1%。结论:阴道超声对卵巢巧克力囊肿诊断具有实用价值,正确认识其声像图诊断要点,能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2008年05期 No.117 38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昝志政;李爱霞;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前期250例采用以顺行切除胆囊为主,Calot三角黏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时,则采取逆行切除。后期776例采用逆行切除胆囊,最后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结果:LC治愈1017例(99.12%),手术主动中转7例(0.68%),并发症2例(0.19%)。结论:LC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在基层医院的开展也是切实可行的。
2008年05期 No.117 384-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薛晓玲;
目的:了解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测量1825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的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计算孕前体重指数,并观察肥胖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结果: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前宣教与孕期知识普及,减少孕期肥胖发生率是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措施之一。
2008年05期 No.117 386+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王建;徐峰;
目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阿托品、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对其镇痛作用进行观察,与芬太尼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早孕且需行人工流产的妇女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丙泊酚、阿托品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阿托品复合芬太尼麻醉,对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组术中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与芬太尼组相似,呼吸抑制比芬太尼组少。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阿托品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起效迅速、麻醉镇痛效果好、循环呼吸抑制轻,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人工流产麻醉方法。
2008年05期 No.117 387-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张忠;罗锡珍;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麻醉手术中红细胞内过氧化脂质(LPO)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对照组、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组在麻醉手术前单次注射利多卡因1mg/kg后用微量泵持续恒量输入利多卡因,速度为每小时33.4mg/100kg,对照组不用利多卡因。各组在麻醉前、手术毕分别采血供测定。结果:麻醉手术可使红细胞内MDA显著升高,利多卡因组红细胞内MDA升高不明显。结论:利多卡因能保护细胞在手术中免受脂质过氧化反应。
2008年05期 No.117 38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周彦;咸华;龚沛淳;印其友;曹国锋;梅海军;
目的:总结女性儿童腹股沟斜疝诊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4例女性儿童腹股沟斜疝的诊治情况。结果:54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女性儿童滑动性斜疝发生率较高,临床诊疗有其特殊性,应予以足够重视。
2008年05期 No.117 390-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殷爱滨;
目的:探讨采用根管钉桩核全冠修复残冠以达到保留患牙。方法:应用根管钉桩核全冠技术修复残冠。结果:自2001年以来共治疗750例患者786颗患牙,随诊1~5年,成功率达96.69%。结论:采用根管钉桩核全冠修复残冠是修复牙冠缺损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008年05期 No.117 392+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徐凯;乔振才;徐文俊;许忠;王荣;荣效国;杨杰;何晓飞;黄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所收治的老年急性颅内出血患者168例,手术组102例,非手术组66例,其中手术组以3h为界分为Ⅰ组(<3h)42例、Ⅱ组(>3h)60例,再者将幕上血肿量30~40ml、中线偏移<1cm的45例分开颅组21例与保守组24例。结果:据GOS预后评估,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中3h内手术的与3h后手术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幕上血肿量30~40ml、中线偏移<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h内有脑疝表现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欠佳;病程>3h,有明显手术指征的老年患者积极手术可明显提高救治率者;血肿量30~40ml的老年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先选择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2008年05期 No.117 39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鲍益中;刘志坚;佘亚峰;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月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46例进行随访并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骨折愈合优28例,良11例,差7例,优良率为84.8%。结论:DHS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理想可靠的内固定植入物。
2008年05期 No.117 395+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纪怀德;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结果:经保守治疗痊愈15例,平均治愈时间8天,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治疗22天痊愈,无1例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临床经过有其特殊性,保守治疗多数能治愈。
2008年05期 No.117 396-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吴晨梅;冯丽萍;
目的:分析我院产科4年内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对产科出生的孕满28周至生后7天的围生儿48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监测发现出生缺陷儿39例(8.1‰);缺陷种类依次是:唇腭裂9例(23.07%)、脑积水6例(15.38%)、胸腹积水5例(12.82%)、多囊肾4例(10.26%)、多发性畸形4例(7.69%),无脑儿3例(7.69%);唐氏综合征3例(7.69%)。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高于城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技术,以期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008年05期 No.117 398+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张晓颖;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结果: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多数是胆固醇性息肉,多发、<10mm、无血流信号;胆囊腺肌样增生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阿罗间隙;腺瘤一般为单发、有蒂、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腺癌为单发、>10mm、蒂较宽、有血流信号。结论: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大小、数目、回声、血供、能否移动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依据。
2008年05期 No.117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陈建美;
目的:了解剖宫产对婴儿6个月内感染的影响。方法:我院6年足月分娩婴儿共1630例,对出生6个月内发生感染情况和疾病构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分娩婴儿1630例中剖宫产儿822例,6个月内发生感染的婴儿为82例(9.99%),阴道分娩的婴儿808例,6个月内发生感染8例(0.99%),两种分娩方式的婴儿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婴儿的健康易产生不利影响。
2008年05期 No.117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王鹤兵;
目的:探讨急性妊娠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对近11年我院收治的8例急性妊娠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FLP多见于初产妇,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黄疸、出血、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低血糖及DIC指标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阴性,母儿死亡率高。结论:急性妊娠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母儿预后的关键。
2008年05期 No.117 40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徐红霞;陆治;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主动脉内径,观察主动脉腔内有无低或中强回声,有无膜样回声及管腔内血流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诊断腹主动脉瘤敏感性100%。其中真性腹主动脉瘤8例,夹层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灵敏度高,检查方法可靠。
2008年05期 No.117 404-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姜亚军;
目的:评估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DHS内固定治疗,进行手术方法,术后结果等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防1~2年,平均1.2年;按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24例,良2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2008年05期 No.117 406+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冒卫华;薛正俊;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9例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中转开腹3例,中转率为6.12%。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存在黏连,水肿,胆囊三角暴露不充分,处理胆囊床风险较高,肝门结构分辨和分离困难等5类问题。结论: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正确处理胆囊三角是降低LC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2008年05期 No.117 407-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周媛;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和术野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瑞芬太尼组(Ⅰ组)及对照组(Ⅱ组)。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野质量提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T1时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与T0相比,Ⅱ组T1时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术野质量提高。
2008年05期 No.117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