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桩蛋白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张志军;何江虹;夏春林;倪衡建;

    目的:初步探讨桩蛋白(paxillin)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通过组织切片、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观察桩蛋白在大脑皮层及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桩蛋白在大鼠脑皮质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神经元未见明显表达;在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与体内一致,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胞浆及突起中。结论:桩蛋白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而非神经元中。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桩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1年03期 v.31;No.133 159-161+16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皮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

    赵婧;涂建欣;吴炳轩;吴萱;沈西伟;衣昕;金国华;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不同时相点损伤区周围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Feneey法),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TBI后12、24、48、72 h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检测上述相同时间点IGF-1的表达定位。结果:大鼠TBI后12 h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 mRNA和蛋白已开始显著表达,24 h达到高峰,48 h表达开始减少,72 h仍有少量表达。结论:大鼠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的表达在伤后24 h达到高峰,48 h后开始减少的变化趋势可为应用IGF-1治疗TBI提供合适的时间窗。

    2011年03期 v.31;No.133 162-16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 氧化苦参碱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及其诱导型合酶表达的影响

    胡亚娥;茅家慧;刘霞;施海燕;朱燕;周爱玲;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1μg/mL)、OMT组(100μmol/L)、LPS+OMT小剂量组(20μmol/L)、LPS+OMT中剂量组(50μmol/L)、LPS+OMT大剂量组(100μmol/L)。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释放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RAW 264.7细胞iNOS mRNA的表达。结果:OMT显著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的释放(P<0.05,P<0.01);同时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NOS 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OMT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 mRNA表达,减少NO的释放量而发挥抗炎作用。

    2011年03期 v.31;No.133 166-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

    吉福志;朱卫国;潘鹏;周锡垒;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的表达,探讨其对NSCLC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54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非肺癌恶性肿瘤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16例及健康志愿者15例的外周血进行LUNX mRNA检测。结果:54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1%(26/54)和25.9%(14/5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癌恶性肿瘤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与NSCL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化疗前后均随TNM分期增加而升高(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NSCLC外周血LUNX mRNA表达与化疗近期疗效无关(P>0.05)。结论:LUNX mRNA是一种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较好的特异性标志物;化疗后NSCLC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比化疗前显著降低,表明有效化疗可消灭NSCLC患者的微转移癌细胞。

    2011年03期 v.31;No.133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急性胰腺炎病程与CT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葛振明;李玉明;顾留根;门英;黄胜;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程治疗过程中CT动态变化,进行CT的综合评分,探讨两者相关性,为临床诊治AP提供一个更为可靠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20例,观察患者病程变化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血淀粉酶(AMS)、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及其变化。对MAP及SAP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段行CT检查,观察胰腺的CT影像变化,并进行影像学综合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BC、CRP、IL-6、TNF-α及CT影像学评分在不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与SAP在影像及WBC、CRP、IL-6、TNF-α等各项指标上均有明显差异,SAP比MAP表现严重。在AP病程中,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相比,存在时间滞后性,SAP的临床表现早于影像3~4 h;临床表现的高峰早于影像的高峰,影像的高峰变在7 d左右。结果表明CT检查可以作为AP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有时间和临床的局限性,不能作为诊断SAP病情的金标准。

    2011年03期 v.31;No.133 173-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2000-2009年江苏海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李爱国;龚春华;

    目的:分析江苏海安地区3岁以上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本地区3~16岁1 851例下呼吸道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MP抗体。结果:10年中总的MP感染平均阳性率为16.8%(311/1 851)。一、二、三、四季度MP阳性率分别为12.7%(42/331),13.8%(68/492),20.2%(104/516),18.9%(97/512),三、四季阳性率显著高于一、二季。2008年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男女阳性检出率之比为1∶1.54(157/1 133∶154/718);大叶性肺炎中支原体感染检出率最高,支气管炎中检出率最低;随年龄增加MP检出率有增加。结论:MP感染全年均有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夏秋季为MP感染高发季节。2008年可考虑为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流行年。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MP感染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011年03期 v.31;No.133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臀位脐带脱垂的临床特点及防治——附19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王琼;罗会琴;郑文东;

    目的:探讨臀位脐带脱垂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分析近10年19例臀位脐带脱垂诊疗情况,复习近年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特征及防治方法。结果:综合文献臀位脐带脱垂发生率5.79%明显高于头位0.10%(P<0.001);臀位足先露较易发生脐带脱垂,其次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发生的最低;脐带长度>70 cm较<70 cm易发生脱垂(P<0.05);阴道分娩围生儿、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0.63%、50.00%,明显高于剖宫产的3.33%、8.33%(P<0.001);初产妇、经产妇臀位时脐带脱垂发生接近(P>0.05),脐带脱垂发生后胎心<100次/min的比>160次/min多(P<0.05);入院后发生脐带脱垂明显多于入院前(P>0.05),宫口开大4~6 cm时脐带脱垂发生多,其次为宫口开大>7 cm,宫口开大1~3 cm较低。脐带脱垂行还纳、未还纳与围生儿、新生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位脐带脱垂多发生在活跃期、多见于足先露、脐带过长者,发生率已明显降低,防治重在加强孕期监护和管理,降低臀位发生,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剖宫产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如果发生、应根据产程进展及胎心情况,采取最佳处理方法(剖宫产或臀牵引助产)终止妊娠,提高围生儿抢救成功率。

    2011年03期 v.31;No.133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

    曹国锋;

    目的:模拟3种手术方式(TIP、Mathieu、Onlay)对尿道下裂动物模型进行尿道重建,探讨尿道瘢痕转归,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6只大白兔,分为TIP、Mathieu与Onlay 3个实验组(每组各8只)和对照组(2只)。切除部分尿道腹侧全层,形成尿道下裂模型,分别采用TIP、Mathieu与Onlay术式进行尿道重建。分别于术后5 d、14 d、6周、3月每组各处死2只,肉眼观察有无尿道瘘及尿道狭窄,组织标本行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胶原三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GF-β1、α-SMactin细胞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全部实验兔无伤口感染及尿道狭窄,仅在Onlay组中出现1例尿道瘘。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TIP组术后5 d尿道板及尿道腹侧创面已完全上皮化。Masson胶原三色染色提示Mathieu组与Onlay道腹侧胶原增生显著,增生明显强于TIP组。各组TGF-β1阳性表达以术后14 d、6周最强,组内各期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各组α-SMactin阳性表达,以术后5 d最弱,6周、3月最强,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P组与Mathieu和Onlay组比较,术后6周、3月TGF-β1与α-SMactin明显减弱。结论:尿道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均长时间保持较强活性,可能是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形成及加重的病理基础。TIP术式尿道板切口完全上皮化愈合,且尿道腹侧瘢痕增生较Mathieu及Onlay术式少,其重建尿道更符合正常解剖组织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2011年03期 v.31;No.133 184-186+189+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诊断与病理分析

    胡高军;吴建国;张宗军;於建军;吴宇强;王宁兰;

    目的:探讨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磁共振成像(MR)特征。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5例小脑PA,对其MR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PA,其中小脑蚓部8例,小脑半球7例;4例PA为囊性,6例为囊实性,4例为实性,1例为实性伴微小囊变,增强后病灶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瘤周轻度水肿或无水肿。结论:PA的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可有一个初步的诊断。

    2011年03期 v.31;No.133 187-189+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李伟;何慧;胡凯;

    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术前测定101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28例,卵巢癌35例,子宫内膜癌38例)的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89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子宫肌瘤45例,卵巢囊肿44例)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FIB及PLT水平与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而APTT、PT、TT水平与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分期为Ⅲ~Ⅳ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FIB及PLT水平均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着异常的血液高凝状态。

    2011年03期 v.31;No.133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综述

  • 抗氧化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晓嵘;丁斐;

    帕金森病(PD)是累及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资料认为,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氧化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吡咯喹啉醌(PQQ)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氧化还原酶的新辅酶,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就抗氧化剂在PD治疗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同时分析PQQ的抗氧化作用在PD的防治中的优势。

    2011年03期 v.31;No.133 192-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人体游离循环核酸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范勐慷;朱健华;景蓉蓉;

    游离循环核酸是一种存在于动植物和人的体液中的细胞外游离状态的核酸。此前人体游离循环核酸主要应用于疾病监控、产前诊断和肿瘤学。近几年,其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取得诸多进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游离循环核酸的生物学特征,对近年来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回顾。

    2011年03期 v.31;No.133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脑卒中的社区防治现状

    田歌艳;王军;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遍及世界范围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脑卒中依然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社区预防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复发风险,通过社区干预能提高易患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2011年03期 v.31;No.133 200-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临床研究

  •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人工流产160例临床观察

    汤金岚;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要求终止妊娠早孕妇女160例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术前5~6 h,将米索前列醇0.2 mg分成4份,湿化后用无菌镊子均匀置于阴道后穹窿;对照组术前5~6 h温开水口服米索前列醇0.2 mg,比较两组术中镇痛,扩宫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扩宫有效率(97.50%)、镇痛有效率(91.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56.25%)(P<0.05);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对照组(15.00%)高于观察组(2.50%)(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阴道局部给药软化宫颈效果明显优于口服者,且镇痛效果好,受术者易接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1年03期 v.31;No.133 204-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巨幼细胞贫血95例临床及疗效分析

    杨建和;肖溶;晁红颖;陈涛;姜乃可;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特点。方法:对95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26.2%有巨幼细胞贫血病史。有明确素食、偏食者33例(34.7%),有酗酒史者16例(16.8%)。曾行部分或全胃切除术者12例(12.6%),有胆囊手术病史者8例(8.4%)。合并糖尿病者15例(15.8%),伴胆结石、胆囊炎者18例(18.9%)。临床症状以胃纳差、乏力多见,体征以镜面舌为特征,血常规有两系或三系减少,伴血小板减少者4例(4.2%),22例表现为单纯血红蛋白降低(23.2%),伴白细胞减少者23例(24.2%),全血细胞减少者46例(48.2%)。血清乳酸脱氢酶122.4~3 575.4 U/L,平均(978.0±691.6)U/L,正常者8例(8.4%),>240 U/L者87例(91.6%)。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为主)升高54例(56.8%)。95例患者中血清叶酸降低者3例,正常者63例,增高者29例;维生素B12水平降低者50例,正常者21例,增高者24例;叶酸、维生素B12两项均降低者1例,两项均正常者13例,两项均增高者13例。结论:正确认识巨幼细胞贫血的早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对有胆囊病变、胃切除、素食、糖尿病患者应个体化维持治疗以避免复发。

    2011年03期 v.31;No.133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03例比较分析

    高敏华;

    目的:比较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者110例(开腹组),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者93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为(85.27±35.09)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79.17±28.53)min,两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中失血量(113.63±33.14)mL,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81.85±29.92)mL,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天数平均(2.98±1.68)d,腹腔镜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天数平均(1.06±1.11)d;开腹组术后住院天数(7.98±2.72)d,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5.11±1.34)d,两组间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切口等优点,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术野清晰、缩短手术后住院天数。

    2011年03期 v.31;No.133 2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经腹阴道小切口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评价

    宋海涛;徐步;

    目的:探讨经腹阴道小切口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10月28例实施该物术治疗的女性SU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排尿情况、感染、残余尿量、手术费用。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6 min;术中出血平均35 mL无膀胱尿道损伤,21例完全有效,7例部分有效。排尿正常后膀胱残余尿均<50 mL,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消失,均无排尿异常及经常性尿路感染。结论:该手术难度低,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易掌握,疗效满意,价格低廉,适合保守治疗无效的SUI患者,值的在基层推广。

    2011年03期 v.31;No.133 2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格拉司琼及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85例的临床观察

    姚卫东;丁令池;吴俊;

    目的:探讨两种预防中高度致吐性化疗的止吐药引起的急性和迟发性胃肠道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格拉司琼组(42例)及帕洛诺司琼组(43例)。分别记录两组化疗中(化疗开始至用药后24 h内)及化疗后(化疗用药后24~120 h)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便秘的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化疗中格拉司琼组及帕洛诺司琼组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71.43%(30/42)、74.42%(32/43),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两组迟发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42.86%(18/42)、65.12%(2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头晕、便秘发生率相当。结论:两种5-HT3受体拮抗剂均有良好的止吐作用,能有效对抗中高致吐化疗药所致的消化道反应。其中帕洛诺司琼对于延迟性呕吐效果更好。

    2011年03期 v.31;No.133 21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胃肠道类癌36例诊治分析

    薛秋;蒋松琪;黄建;王小林;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10年3月的36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胃类癌8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小肠类癌2例、阑尾类癌15例、结肠类癌4例、直肠类癌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和梗阻。术前15例(42%)经活检确诊。根治性切除35例,剖腹探查1例。根治性切除35例中16例(45.7%)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余19例(54.2%)局限在黏膜及黏膜下层,其中7例(19%)有区域淋巴结转移。随防6个月~10年,22例生存5年以上,8例生存10年以上。结论:胃肠道类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2011年03期 v.31;No.133 215-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高血压脑出血43例手术的麻醉配合

    张健;杨柳;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中的麻醉处理方式,减少麻醉的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麻醉处理。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快速静脉诱导;麻醉维持选择有脑保护作用的异丙酚、瑞芬太尼等,在手术不同阶段配合手术者控制血压,监测并及时纠正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结果:所有患者麻醉经过平稳,无术中死亡。手术结束后拔管21例,保留气管插管者22例。术后围手术期再出血者5例,3例保守治疗,2例再次手术。术后7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大,对麻醉要求高。选择有脑保护作用的异丙酚、瑞芬太尼,根据手术不同时间维持血压在不同水平,有利于患者度过手术期。保护脑功能、降低颅内压、维持循环稳定。能够较好地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

    2011年03期 v.31;No.133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早产型胎膜早破174例妊娠结局分析及护理

    朱秋平;崔玉;

    目的:探讨早产型胎膜早破(PPROM)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和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以及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因PPROM而早产的174例不同孕周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PROM患者孕周与阴道炎症呈正相关,而与剖宫产、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对不同孕周PPROM患者母儿情况作更多了解,有助于及时改善母儿状况,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011年03期 v.31;No.133 22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急性颅脑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38例临床分析

    贾进明;周建良;姜学峰;谢培;赵卫忠;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共138例进行分析,符合SIRS诊断标准者归入SIRS(+)组,否则归入SIRS(-)组。采用构成比描述轻、中、重度患者SIRS的发生率,比较差别;对两组病例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SIRS(+)组86例,SIRS(-)组52例。SIRS的发生率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SIRS的发生率分别为轻度患者15.0%,中度71.2%,重度93.5%,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与发生SIRS统计学分析Pearson’s R=-0.631,具有较密切相关性,即GCS评分越低,SIRS发生率越高。SIRS(+)组的死亡率(30.2%)明显高于SIRS(-)组死亡率(3.8%)(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SIRS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密切关系。SIRS的发生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2011年03期 v.31;No.133 22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复治性晚期乳腺癌41例近期效果观察

    张娣娣;王建红;谭清和;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复治性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经蒽环类或紫杉类等药物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复治患者,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周期,至少应用2周期。治疗结束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41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11例,进展(PD)11例,有效(CR+PR)19例(46.4%);临床控制(CR+PR+SD)30例(73.2%)。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疲乏,皮疹,恶心、呕吐。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复治性晚期乳腺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可耐受,当患者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时,该方案值得尝试。

    2011年03期 v.31;No.133 224-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急性心力衰竭98例救治体会

    邵明;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体会。方法:分析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治疗时给予患者端坐位、双腿下垂、吸氧、镇静、快速利尿、血管扩张、强心等综合措施。结果: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紧急抢救后,其中90例病情逐渐好转,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平稳,抢救成功率达91.84%。结论: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可使病情迅速得到缓解,抢救成功率高。

    2011年03期 v.31;No.133 226-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16例免疫亚型研究

    曹永峰;魏金芝;宋诸臣;徐小红;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分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DLBCL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石蜡切片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DLBCL石蜡包埋组织中MUM-1、bcl-6和CD10的表达,将116例DLBCL分为GCB型及非GCB型,分析其与淋巴结外浸润、临床分期、B组症状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16例患者中,非GCB型与GCB型分别为81例和35例。非GCB型DLBCL中始发于淋巴结外组织或者发生结外浸润占81.5%,Ⅲ、Ⅳ期占81.5%,有B症状者占76.6%;GCB型中始发淋巴结外组织或者发生结外浸润占20%,Ⅲ、Ⅳ期占25.8%,有B症状占3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学亚型与病情进展和恶性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2011年03期 v.31;No.133 228-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哺乳期积乳囊肿42例诊治分析

    李志峰;陈建新;

    目的:探讨哺乳期积乳囊肿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积乳囊肿患者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解析该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结果:42例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合理辅助检查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通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能够治愈,预后良好。

    2011年03期 v.31;No.133 230-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改良式切开重睑成形术73例诊治体会

    祁俊;浦若英;朱兴华;胡克苏;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式切开重睑术的诊治体会。方法:对73例重睑患者采用改良式重睑成形术,观察其效果。结果:改良式重睑成形术中71例术后疗效较好,2例术后3周重睑消失,后再次手术成功。结论:改良式切开重睑术有于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2011年03期 v.31;No.133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五加生化胶囊用于药物流产160例临床观察

    刘惠琴;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320例早孕妇女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同时加服五加生化胶囊,每次6粒,每日2次,共9 d;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6.25%,对照组84.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囊排出时间和排出孕囊后阴道出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加生化胶囊用于药物流产成功率高、孕囊排出时间短、阴道出血时间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1年03期 v.31;No.133 23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欣母沛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45例临床研究

    熊春香;

    目的:观察欣母沛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近3年有产后出血倾向的9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打开子宫下段,吸尽羊水,娩出胎儿后立即宫体注射催产素20 U;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结果:观察组产后2 h内出血量(142.33±34.23)mL、术后2~24 h出血量(207.34±78.88)mL、产后出血发生率2.22%;对照组分别为(185.46±40.23)mL、(263.64±87.49)mL、13.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7例,持续时间短,症状轻微,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具有显著效果。

    2011年03期 v.31;No.133 23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