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秦建兵;李浩明;金国华;田美玲;衣昕;谭雪锋;张新化;

    目的:比较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与正常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为研究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再生内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切割双侧穹窿海马伞大鼠动物模型,术后7 d分别取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通过双向电泳软件分析,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经匹配比对后发现有7个蛋白点仅在切割穹窿海马伞海马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表达,35个蛋白在两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含量发生了2倍以上的变化,其中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组上调31个,下调4个。结论:初步建立了切割海马伞大鼠海马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切割穹窿海马伞后7 d大鼠海马与正常海马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差异点的发现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再生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1年04期 v.31;No.134 237-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价值的研究

    李成;侯海峰;叶文静;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喂养组,喂养12周后,采用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兔腹主动脉血管结构及弹性,各参数测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于实验最后阶段检测兔血脂水平和观察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高脂饮食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高脂饮食组中,60%兔主动脉壁可见大量黄色脂样斑块,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僵硬度(β)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01.65±25.60)vs(95.72±14.46),P=0.000;(19.40±3.82)vs(9.50±1.59),P=0.000];脉搏波速度(PWV-β)较对照组明显增高[(9.96±1.23)vs(9.50±1.59),P=0.000],顺应性(AC)较对照组明显减低[(0.05±0.01)vs(0.08±0.02),P=0.004]。此外,在高脂饮食组中,腹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与Eρ、β、PWV-β这3个血管弹性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血管跟踪技术评价动脉弹性方面稳定、敏感,不仅可以评估动脉弹性,而且可以检测疾病进展。

    2011年04期 v.31;No.134 239-24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OmpC-HBsAg‘a’表位嵌合蛋白疫苗的构建表达及其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效果研究

    钮晓音;倪润洲;李小彦;

    目的:构建OmpC-HBsAg‘a’表位嵌合蛋白疫苗来研究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HBsAg‘a’抗原决定簇主要肽段S-(124-147aa)插入到沙门氏菌外膜孔道蛋白OmpC第4 Loop区,并运用DsbA进行辅助二硫键形成,对HBV转基因小鼠免疫,激活固有免疫系统中的B-1细胞产生HBsAb。结果:HBsAg的adr‘a’表位CTSPAQGTSMF-PSCCCTKPSDGNC成功插入OmpC-HBsAg‘a’基因的588~659 bp之间,重组后的载体PCR鉴定和测序结果完全与设计相一致。IPTG诱导表达后,荧光显微镜显示3E7抗体能够识别BL21外膜表面的OmpC-HBsAg‘a’表位嵌合蛋白,用表达该蛋白的BL21直接免疫HBV转基因小鼠,能够产生HBsAb抗体。结论:OmpC-HBsAg‘a’表位嵌合蛋白在原核中表达具有天然构象,以此蛋白为基础的疫苗能够打破HBV转基因小鼠对HBsAg的免疫耐受。

    2011年04期 v.31;No.134 243-24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 高聚金葡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及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观察

    柯军;葛海燕;

    目的:观察生物调节剂高聚金葡素(high agglomerative staphylococoin,HAS)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生长抑制,并观察HAS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顺铂(cisplatin,DDP)组、HAS、HAS联合DPP 4组,应用CCK8法测定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值及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改变。收集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膜腔积液,并应用HAS、DDP或两者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HAS能抑制肺癌细胞株的生长,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HAS联合DDP治疗较DDP单独治疗IC50值明显降低。在对临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观察中,HAS治疗有效率为72.2%,DDP组治疗有效率为50.0%,HAS联合DDP治疗有效率为86.1%,且HAS组发生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比例要小于DDP组。结论:HAS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局部应用HAS不良反应小,能有效促进恶性胸腔积液的吸收。

    2011年04期 v.31;No.134 248-250+25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特点分析

    李建琴;王兆钺;胡绍燕;王易;田健美;孔小行;何军;戴兰;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ITP患儿的Th1、Th2、Th17、Tre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TP患儿的Th1、Th17升高、Th2、Treg下降、Th1/Th2比率异常。结论:Th1、TH2、Th17、Treg异常是儿童ITP发病的免疫机制。

    2011年04期 v.31;No.134 25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脑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与左室重构的关系

    景宏美;秦小同;袁鼎山;吴晓晖;陆齐;李爱林;朱健华;瞿玲谦;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和对照组(22例)在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BNP浓度,入院后第7~10天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BNP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心肌梗死范围及左室重构指标LVESV、LVEDV和LVEF的关系。结果:AMI患者心功能越差,心肌梗死范围越大,BNP浓度越高(P<0.01);血清BNP水平与LVESV、LVEDV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心梗后BNP水平升高与左室重构相关。

    2011年04期 v.31;No.134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P120连环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黄荣;张建兵;陈露;陈培战;陶玉;

    目的:探讨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c-erbB-2及P120的表达情况;84例乳腺癌病例中有43例同时取相应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的正常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120蛋白在细胞膜正常表达率为39.3%。43例乳腺癌术中留取的新鲜肿瘤组织中P1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37.2%。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20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P120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及ER、PR表达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20的异常表达可能反映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2011年04期 v.31;No.134 257-259+26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 沙门氏菌胞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sbA对乙肝疫苗HBsAg‘a’表位构象的作用研究

    朱丽红;倪润洲;李小彦;

    目的:研究沙门氏菌胞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sbA对乙肝疫苗HBsAg‘a’表位构象的形成作用。方法:将沙门氏菌胞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sbA基因克隆于PET32b载体上,与乙肝疫苗HBsAg‘a’表位载体共转BL21菌,运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HBsAg‘a’表位构象的形成。结果:在没有沙门氏菌胞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sbA的情况下,HBsAg‘a’表位的正确表达率仅为29.73%,而在共转沙门氏菌胞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sbA的BL21菌中,HBsAg‘a’表位的正确表达率上升至59.78%,较前提高了1倍。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加入β-二巯基乙醇破坏二硫键的形成后,DsbA辅助形成HBsAg‘a’表位的绿色荧光也随之消失。结论:沙门氏菌胞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sbA能够有效促进原核细菌胞膜上HBsAg‘a’表位构象的正确形成。

    2011年04期 v.31;No.134 260-26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和Th1免疫失衡研究

    高夕雷;钱雷;孙海玲;

    目的:探讨Th17、Treg和Th1细胞免疫失衡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Treg和Th1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RORC、Foxp3和T-bet的mRNA表达,ELISA分析CHB患者PBMCs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1和血清IL-6、IL-1β的水平,PCR检测外周血HBV DNA;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B患者PBMCs中RORC mRNA、IL-17、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1);RORC mRNA与ALT呈正相关,与T-bet mRNA呈负相关;T-betmRNA与ALT呈负相关,外周血中IL-6、IL-1β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Foxp3 mRNA与HBV DNA正相关。结论:Th17和Treg、Th1细胞免疫功能失衡与CHB病情密切相关。

    2011年04期 v.31;No.134 264-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手术室舒适护理在胸科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

    袁松林;

    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在胸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将7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以舒适为准则的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均于术前1天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得分愈高,焦虑程度愈重;分别于术前1天和麻醉前测量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1 d HAMA得分情况、麻醉前与术前1 d心率和收缩压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是人性化关怀式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观念的升华。让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可减轻患者对手术恐惧和担忧,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

    2011年04期 v.31;No.134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Annexin A2、MMP-2在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杜文升;

    目的:探讨钙磷脂结合蛋白A2(Annexin A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蛋白在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ICC)、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CCS)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ICC、20例CIN及20例CCS组织中Annexin A2、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Annexin A2、MMP-2在ICC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CCS组;Annexin A2、MMP-2在CIN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CS组;(2)Annexin A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MMP-2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3)Annexin A2、MMP-2在ICC中的表达二者呈正相关(r=0.610,P<0.01)。结论:Annexin A2、MMP-2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2011年04期 v.31;No.134 270-272+275+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田基黄水煎液下调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胡卫东;吴寒;梅广林;袁岱岳;陈翔;

    目的:为提高肝病患者对手术术中肝脏缺氧的耐受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观察田基黄水煎液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田基黄水煎液低剂量给药组(4 g/kg)和高剂量给药组(8 g/kg),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田基黄水煎液干预,在实验第8周,测定血清肝功相关酶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田基黄水煎液不同剂量均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HA、LN和Ⅳ-C含量,同时能减少肝组织中HYP和MDA含量(P<0.05)。结论:田基黄对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防护作用。

    2011年04期 v.31;No.134 27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MCI-186对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因子释放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王振强;韩秋;

    目的:研究MCI-186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脊髓半切SCI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MCI-186或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在术后1、3、7 d和14 d动态测定受损伤脊髓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及受损伤脊髓局部组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神经营养因子-3(NT-3)、BDNF蛋白表达。并同时与假手术组对比。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CI-186能显著降低SCI大鼠血清炎性因子IL-6、IL-8的浓度,促进脊髓组织NT-3、BDNF表达。结论:MCI-186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2011年04期 v.31;No.134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综述

  •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高银峰;王雪松;

    脊髓损伤研究进展相对缓慢,预后难以预料,主要是脊髓损伤后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认识也不全面,动物神经系统与人类神经系统的差异造成了动物模型与人类损伤的差异,因而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对于研究脊髓损伤再生与修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很多种脊髓损伤模型较好的模拟了不同脊髓损伤的形式,本文就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2011年04期 v.31;No.134 28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Glypican3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宋天龙;邵建国;顾春燕;

    肝癌是当今世界常见肿瘤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肝癌诊断及治疗都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新近发现的磷脂酰肌醇蛋白3-Glypican3(Gpc3)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就近几年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2011年04期 v.31;No.134 284-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临床研究

  • 我院2007-2010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周志英;吴旭琴;

    目的:分析本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种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出的6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6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凝固酶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347株(50.3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44株(49.93%);6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呼吸道418株(60.67%),伤口分泌物101株(14.66%),血液58株(8.42%);菌株主要科室: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119株(17.27%),神经外科109株(15.82%),神经内科48株(6.97%);MRSA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达93.9%、克林霉素86.1%,MRCNS除对青霉素耐药达91.8%外,对其他多种抗生素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结论:我院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比例相当;MRSA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特别是ICU和神经外科应重视耐药的监测;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可选为经验性用药。

    2011年04期 v.31;No.134 28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头孢匹罗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感染中的效果分析

    吴美芹;蔡振;

    目的:评价头孢匹罗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感染中的疗效。方法:74例COPD急性发作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头孢匹罗组(n=25)、头孢他啶组(n=23)及(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组(n=26)。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he percent of 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 expressed to predicte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roced vital capacity,FVC),并在疗程结束时评定各组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情况。结果:各组患者的FEV1%和FEV1/FVC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症状和体征得到了明显改善(P均<0.05)。组间比较:(1)除(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外,(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组在肺功能改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方面虽弱于头孢匹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头孢匹罗组与(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头孢他啶组(P<0.05)。结论:头孢匹罗在治疗COPD急性发作感染中的疗效更好。

    2011年04期 v.31;No.134 290-29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腹部手术后胃麻痹29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黄勇;丁亚平;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胃麻痹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腹部术后胃麻痹29例临床资料。结果:29例病例非手术治疗后胃功能恢复、临床症状消退。结论:腹部术后发生胃麻痹受综合因素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原因,患者年龄、性别、精神状态、体质情况、围手术期治疗不当是其影响因素,预防和非手术治疗可获得痊愈。

    2011年04期 v.31;No.134 29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非手术方法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2例效果分析

    李云龙;成欣;刘璠;

    目的:比较非手术方法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干骨折的患儿进行了回顾性评估,其中非手术治疗14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18例。结果:在骨愈合平均时间、住院时间、畸形愈合率、完全负重、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时间,手术组均优于非手术组,克氏针平均在术后6个月取出。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简单易行、费用低,是一种理想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2011年04期 v.31;No.134 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对老年泌尿系感染的疗效比较

    李海燕;石磊;

    目的:评价氟罗沙星在治疗老年泌尿系感染中的疗效。方法:泌尿系感染患者118例(年龄均≥60岁)随机分为3组:氟罗沙星组(n=40)、左氧氟沙星组(n=39)及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组(n=39)。均连续用药7 d,分别给予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待疗程结束后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平均治疗费用。结果: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氟罗沙星组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其余两组,而平均治疗费用却最低(P<0.05);左氧氟沙星组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组上述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罗沙星治疗老年泌尿系感染的疗效更好、费用更低。

    2011年04期 v.31;No.134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细针引导与普通腰麻穿刺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李俊;周东红;张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穿刺针的改进,比较不同穿刺针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7例ASAⅠ~Ⅱ级肛肠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穿刺法组(普通组)和微创穿刺法组(微创组)。观察术后头痛、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微创组脊麻后头痛发生率(3.03%)较普通组(14.75%)低(P<0.05),中重度头痛少见;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微创组(21.21%)低于普通组(39.34%)(P<0.01)。结论:微创穿刺法麻醉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术后头痛及腰痛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对传统蛛网膜下腔穿刺方法的改进。

    2011年04期 v.31;No.134 29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钬激光治疗高危急性膀胱出血17例临床观察

    张锦华;周飞;宋杰;

    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膀胱急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局麻下行膀胱镜检查,冲洗清除血块,找到出血病灶,经操作镜置入钬激光光导纤维,激光输出能量1.0 J,输出频率10 Hz,平均功率10 W,对准出血病灶钬激光止血,术后酌情膀胱冲洗,并与保守治疗15例进行疗效比效。结果:16例患者均在24 h内止血成功,1例患者48 h后出血停止。输血3例,其中2例输血>400 mL;膀胱肿瘤复发3例因残存少量坏死组织和细小血凝块而堵塞导尿管,引起疼痛;肌酐轻度升高2例,2例慢支肺气肿患者因合并感染而出现发热,1例出现急性左心衰而转心内科治疗。钬激光治疗组在止血时间,输血量及生命体征的稳定方面均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P<0.05)。结论:钬激光治疗膀胱急性出血效果好,尤其适用于高危膀胱出血患者。

    2011年04期 v.31;No.134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前房注气在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王卫星;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高眼压下小梁切除结束时,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观察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和未注入消毒空气,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可预防浅前房的发生,减少并发症。

    2011年04期 v.31;No.134 30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微小微瓣技术对声带囊肿嗓音功能的影响

    张欣;李佩忠;

    目的:观察微小微瓣技术对声带囊肿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声带囊肿65例随机分为微小微瓣组(简称微小瓣组)35例、微瓣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检测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谐噪比(H/N ratio)(HNR)声学参数。结果:Jitter、Shimmer和HNR:术前微小瓣组与微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小瓣组较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微瓣技术较微瓣技术治疗声带囊肿对嗓音功能重建和恢复有更好的效果。

    2011年04期 v.31;No.134 304-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康爱建;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探讨及时诊断和防治早产儿NEC的途径。方法:分析2000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早产NEC患儿46例和足月NEC患儿32例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NEC病因中胎膜早破及喂养不耐受比较突出,临床表现中反应差、精神萎、胃纳差比较突出。结论: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注意早期识别诊断。

    2011年04期 v.31;No.134 306-30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效果观察

    徐爱东;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计分等情况。结果:2例死亡,40例存活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转阴,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Child-pugh分级明显上升。结论:恩替卡韦能迅速有效地改善大多数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1年04期 v.31;No.134 308-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技术方法

  • 人体12对脑神经标本的解剖制作

    赵树清;

    头颅标本在解剖前分别用红色和蓝色颜料胶灌注动脉和静脉,经稀盐酸、乙醇溶液和双氧水浸泡后,逐一解剖和显示脑干及脑神经的颅内段及颅外段,可更好地显露神经与血管的毗邻关系,用于实验教学可加深学生对脑神经行程与毗邻关系的理解。

    2011年04期 v.31;No.134 310-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改良多聚-L-赖氨酸法防脱片载玻片的制备

    徐婷;钟声旺;邱冬梅;孙萍;沈长久;

    目的:探索一种经济实用效果良好的防脱片载玻片的制备方法。方法:将市售普通载玻片进行改良多聚-L-赖氨酸防脱片载玻片的制备处理和传统重铬酸钾洗涤法及防脱片制备处理后,与市售防脱片载玻片成品进行相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切片制备。结果:改良防脱制备法效果稳定可靠,明显优于传统防脱片处理法,并可与市售防脱片处理的成品载玻片媲美。结论:改良多聚-L-赖氨酸防脱片载波片的制备法方便可靠,经济实用。

    2011年04期 v.31;No.134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手术室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

    朱恩伟;

    目的:探讨手术室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方法:严格执行手术病理标本的保管、处置、送检流程,操作规范注重细节。结果:所有标本送检合格率100%,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手术室护士要高度重视手术病理标本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标本安全管理制度,环环相扣,全方位监管,才能保证标本安全送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2011年04期 v.31;No.134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