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福尔马林诱导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张志军;曹德利;高永静;

    目的:研究小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炎症性疼痛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在脊髓中的表达。方法:将5%的福尔马林注射到小鼠左侧足底,观察注射后1 h内动物的自发性疼痛。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MCP-1在脊髓中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MCP-1在脊髓中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福尔马林外周注射引起了典型的双时相自发性疼痛。在注射后10 min,MCP-1在脊髓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1 h和3 h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MCP-1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GFAP共存,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N不共存。结论:外周注射福尔马林引起MCP-1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快速而短暂的表达升高。MCP-1可能参与福尔马林引起的第二时相的疼痛。

    2011年05期 v.31;No.135 315-31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 瘦素抑制肝星状细胞中SREBP-1c的表达

    贾辛;翟旭光;牛明辉;周亚军;

    目的:揭示瘦素是否调控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方法:用瘦素孵育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SREBP-1c的蛋白及其mRNA水平,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REBP-1c启动子活性。结果:瘦素明显抑制SREBP-1c的蛋白表达,mRNA的转录,瘦素还能抑制SREBP-1c基因的启动子水平。结论:揭示了瘦素在肝纤维化发生中具有独特促进作用。

    2011年05期 v.31;No.135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Gd-BOPTA延迟增强MR表现与HCC病理分化的相关性研究

    张涛;陆健;王鸿帼;丁丁;姜吉峰;杨雪飞;顾春燕;

    目的:探讨双重功能对比剂钆钡葡胺(Gd-BOPTA)对肝癌(HCC)在增强MRI延迟相上的表现与HCC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35例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行MR增强和延迟60 min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病理诊断按Edmondson病理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14例高分化HCC中12例延迟强化明显(85.7%);21例中低分化HCC中20例轻度或无延迟强化(95.2%)。HCC增强后延迟60 min信号强度(SI)变化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HCC Gd-BOPTA延迟相表现可用于评价HCC的分化程度及生物学特征,其延迟相改变与HCC病理分化的相关性可为HCC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2011年05期 v.31;No.135 3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靶向治疗EBV阳性鼻咽癌的初步研究

    薛景;周俊东;吴锦昌;

    目的:将构建好的rAd5.orip-CMV.p53重组腺病毒转染EBV(Epstein-Barr virus,HHV-4)阳性鼻咽癌CNE细胞,抑制细胞增殖,为鼻咽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构建好的重组病毒rAdv.orip-CMV.p53,分别转染CNE、A549细胞系,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蛋白印迹方法检测p5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构建的重组腺病毒rAd5.orip-CMV.p53有较好的特异性,仅在EBV阳性细胞转录下游基因p53,体外实验初步证实rAd5.orip.p53-IRES-EGFP可抑制EBV阳性鼻咽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构建腺病毒rAd5.orip-CMV.p53,为靶向治疗EBV阳性鼻咽癌奠定基础。

    2011年05期 v.31;No.135 324-326+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双环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曾赟;史美祺;周国仁;夏国豪;冯继锋;

    目的:观察双环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选择未经治疗且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双环铂450 mg/m2+紫杉醇175 mg/m2;对照组予卡铂AUC 5+紫杉醇175 mg/m2;均每3周1次。按照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记录患者的毒性反应,随访生存。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3.3%vs40.0%、88.8%vs90.0%,1、2年生存率相同,3年生存率试验组(22.2%)优于对照组(11.1%)。两组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双环铂联合紫杉醇的化疗方案与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NSCLC的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生存率相似,且安全有效,值得开展大规模的Ⅲ期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毒性。

    2011年05期 v.31;No.135 327-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关系的研究

    钱琦;邱敏;徐少华;郭守玉;姜海;龙明智;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冠心病患者及227例非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试剂盒测定患者Cys C、hsCRP。结果:冠心病组Cys C、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梗的患者增多(P<0.01),且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越多(P<0.01),但Cys C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及血管病变关系无上述相关性。逻辑回归提示Cys C、hsCRP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1),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两者成正相关(r=0.628,P<0.01),但是ROC曲线提示曲线下面积Cys C为0.615,hsCRP为0.779,Cys C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1.1%,特异性为46.7%,hsCRP敏感性为46.5%,特异性为96.9%。结论:Cys C、hsCRP水平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但是hsCRP在预测冠心病方面更优于Cys C。

    2011年05期 v.31;No.135 330-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加巴喷丁对急性分离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的影响

    陆柳柳;

    目的:评价加巴喷丁对急性分离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150~200 g,酶消化急性分离双侧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记录加巴喷丁10、30、100μmol/L(G1-3组,n=10)作用下的钙电流,计算电流抑制率;并绘制浓度依赖曲线和100μmol/L加巴喷丁作用下钙电流-电压曲线、钙通道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计算半数激活电压和半数失活电压。结果:加巴喷丁(10、30、100μmol/L)均能抑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钙电流(P<0.05),且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大(P<0.05)。加入100μmol/L加巴喷丁后,钙电流峰值降低,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分别向超极化方向移动,半数激活电压和半数失活电压均降低(P<0.05),且稳态失活曲线移动程度大于激活曲线。结论:加巴喷丁能够抑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可能与其主要改变钙通道失活动力学特征有关。该作用可能为加巴喷丁治疗三叉神经痛作用机制之一。

    2011年05期 v.31;No.135 33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动态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大麻素受体的表达

    潘亮;陆翠华;黄华;

    目的:观察大麻素CB1、CB2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探讨大麻素受体在大鼠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分别在第8、16、24周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CB1、CB2受体在NAFLD不同阶段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大鼠8周呈单纯性脂肪肝改变,16周肝组织弥漫性脂肪变,伴炎性细胞浸润,24周肝脏脂肪肝仍存在,但炎症程度有所减轻,出现程度不同的纤维化。正常大鼠肝脏CB1,CB2受体无明显表达,而在实验组大鼠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CB1受体在第8、24周的表达强于CB2受体。结论:CB1、CB2受体在NAFLD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CB1、CB2受体在肝脏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1年05期 v.31;No.135 338-340+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二氮嗪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HIF-1α mRNA表达及增殖的影响

    黄赛赛;陈秋萍;沈施仁;

    目的:观察二氮嗪(DZ)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增殖和HIF-1 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MMECs,随机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二氮嗪组(DZ组)、DZ+Mito KATP特异性阻断剂5-羟葵酸(5-HD)预处理组(DZ+5-HD组)。DZ组加入100μmol/L DZ,DZ+5-HD组加入100μmol/L DZ前2 h加入100μmol/L 5-HD预处理2 h,然后和缺氧复氧组同样进行缺氧2 h复氧2 h。Hoechst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活力,RT-PCR检测HIF-1α 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细胞增殖率H/R组显著降低(P<0.01),HIF-1α显著升高(P<0.01);与H/R组比较,DZ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0.05),HIF-1α显著升高(P<0.01);DZ+5-HD组与H/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Z可上调HIF-1αmRNA的表达,促使细胞增殖,从而实现促进心肌微血管的新生。

    2011年05期 v.31;No.135 341-343+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执行功能研究

    周丹丹;康志荣;窦芒;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执行功能。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连线测验(TMT)、Stroop色词测验(CWT)等对38例MHD患者和36名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NC)进行测试。结果:MHD组患者TMT-A、B两部分的耗时数长于NC组(P均<0.05);干扰量:MHD组>NC组(P<0.05)。MHD组患者CWT-C部分耗时长于NC组、计分低于NC组(P均<0.05);CWT-A、B两部分计时、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扰量(SIE):MHD组>NC组(P<0.05)。结论:MHD患者执行功能中的认知计划能力、抑制能力均受损,且能被TMT和CWT敏感发现。

    2011年05期 v.31;No.135 34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26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雷伟;陈延斌;王昌国;黄建安;

    目的:总结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者占73.1%;明确合并肺癌诊断时间平均约5.0个月;CT主要表现为肺部团块、结节样病灶,片状或实变阴影;明确诊断主要依据气管镜;病理类型:腺癌38.6%,鳞癌26.9%,小细胞肺癌26.9%;73.1%的患者为肺癌晚期,中位生存期约8.0个月。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患者大多数处于肺癌晚期,预后差,胸部CT是这类患者早期诊断、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2011年05期 v.31;No.135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周敏;谢世平;关承斌;尚晓芳;倪苏琳;金珠玛;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文拉法辛缓释片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文拉法辛缓释片75~225 mg/d,治疗6周。疗效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90.0%,治愈率36.7%;文拉法辛缓释片组有效率86.7%,治愈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口干、困倦、头晕等,与文拉法辛缓释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文拉法辛缓释片相似。

    2011年05期 v.31;No.135 35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秦恺忆;张庆飞;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CDB)并直视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分析近2年来CDB下活检诊断为CIN,并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65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自身对照对比研究CDB并活检和最终病理结果,并分析CDB并直视下宫颈活检和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不同的原因。结果:65例患者中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结果同最后诊断符合者38例(58.5%),其中诊断级别更高者27.7%,诊断级别低者16.3%。65例患者中,准确率达86.7%,最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5例,癌的漏诊率为7.7%。结论:CDB并直视下活检可确诊绝大部分CIN,CDB诊断高级别CIN时,要警惕存在着宫颈浸润癌漏诊的可能。辅助性LEEP使用可提高CDB的准确性。

    2011年05期 v.31;No.135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观察

    吴小飞;王华雨;周宝勤;杨爱平;姚登福;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和胸腺肽α1 1.6 mg,皮下注射(2次/周);对照组28例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观察48周。结果: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24、48周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2011年05期 v.31;No.135 35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

    储玉山;朱小庆;黄健;赵辉;陆小华;张玉宇;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7月-2011年6月间,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出现胸闷、气急、心率下降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立即给予心电监护、阿托品提高心率、扩容、吸氧等治疗。结果:1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经及时处理后,心率、血压在10~30 min内控制到正常,无死亡。结论:详尽了解既往史,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护,及时给予提高心率、扩容、吸氧等处理,可以避免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严重后果。

    2011年05期 v.31;No.135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腹腔镜卵巢打孔和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妊娠的效果评价

    刘利;石恒;夏寿扬;孙贝加;陈永珍;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和达英-35治疗后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不孕的效果。方法:收集PCOS患者病例160例,分手术组和药物组,手术组80例,采取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药物组口服达英-35治疗。采用美国ACCES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激素(E2)、泌乳素(PRL)水平变化,观察1年内的妊娠率。结果:两组LH、T明显下降(P<0.05),手术组妊娠率90.1%,药物治疗组妊娠率26.25%。结论:采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对PCOS治疗效果高于药物组,是治疗PCOS较有效的方法。

    2011年05期 v.31;No.135 360-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肾力欣颗粒对肾切除复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

    朱晓苏;殷为民;胡惠平;玄振玉;龙子江;

    目的:研究肾力欣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切除大鼠右肾,并同时切除1/3左肾,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连续给药灌胃8周,观察肾力欣颗粒对模型大鼠的尿量、体重、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及肾脏组织的影响。结果:肾力欣颗粒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的体重减轻和尿量减少现象,降低血清中Cr、BUN含量及肾脏指数,对肾脏组织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肾力欣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011年05期 v.31;No.135 36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临床研究

  • 右心室室间隔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比较分析

    张风雷;沙心灵;鄢春喜;

    目的:探讨右心室室间隔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起搏Ⅰ类或Ⅱa类适应证并接受DDD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30例,其中螺旋电极组右心室室间隔(RVS)起搏及翼状电极组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各15例。术前及术后第1、3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及心超检查,测定QRS波时限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内相关指标的变化,了解两种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DDD起搏器置入术后3月内,螺旋电极组右心室室间隔(RVS)起搏对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翼状电极组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功能造成明显不良影响。结论:与RVS相比,RVS对心室起博的效果明显。

    2011年05期 v.31;No.135 36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皮肤扩张术修复体表中小面积瘢痕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葛永亮;高松年;孙记燕;殷东京;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术修复体表中小面积瘢痕的效果及并发症防治和转归。方法:选择全身各部位瘢痕畸形病例78例,采用皮肤扩张方法,共置入扩张器109只,对瘢痕旁部位供区皮肤进行扩张,以修复瘢痕创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瘢痕旁供区皮肤进行有效扩张后,大部分病例瘢痕得到成功修复;19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对症处理,13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皮肤扩张术是修复瘢痕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发症经对症处理仍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2011年05期 v.31;No.135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太极扣附着体在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巫颖泓;

    目的:评价太极扣附着体在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覆盖全口义齿修复患者22例,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太极扣附着体,对照组行常规覆盖义齿修复,对两组的咀嚼效率进行测试,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太极扣附着体实验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太极扣全口覆盖义齿的咀嚼效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全口覆盖义齿。

    2011年05期 v.31;No.135 370-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35例效果观察

    肖钦志;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Bloflor)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9例,年龄均≤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蒙脱石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治疗的同时加用亿活。对两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4.3%,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显效率44.1%,总有效率79.4%(P<0.05)。结论:亿活能明显提高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较为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1年05期 v.31;No.135 37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自发性小脑血肿40例手术疗效观察

    朱为民;丁旭东;俞俊杰;顾庆丰;陆泳宇;

    目的:探讨小脑血肿的病因、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1年我科收治的40例自发性小脑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均行枕下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8例术前明确梗阻性脑积水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再清除血肿;5例侧脑室内积血呈铸形患者术后予枕角置管外引流,并用尿激酶作脑室内冲洗;其中1例出现同侧瞳孔散大的患者行幕上开颅枕角内血肿清除术。3例在首次手术后因梗阻性脑积水再行右侧额角穿刺外引流术。4例血管畸形所致出血的病例均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未行血管畸形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3年,按照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2例、死亡5例。2例术前出现呼吸停止的患者通过枕下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后,1例恢复良好。结论:自发性小脑血肿手术治疗疗效肯定,枕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及脑室外引流术为自发性小脑血肿常用的手术方式;血肿≥10 mL的患者多需要手术治疗;暴发型小脑血肿的患者尽快手术有望成功救治。

    2011年05期 v.31;No.135 374-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覆盖全口义齿修复老年患者保留残根54例疗效观察

    龚郁蓉;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保留残根,制作覆盖全口义齿的疗效。方法:54例仅保留残根患者经根管、牙周治疗后行覆盖全口义齿修复,以优、良、差评判其戴牙后6个月、1年、2年疗效。结果:经过观察6个月后优49例(90.74%),1年后优50例(92.59%),2年后优46例(87.04%)。结论:覆盖全口义齿的制作,适合口腔内仅残留牙根的老年患者义齿修复,满足了老年患者简便、经济的修复要求,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011年05期 v.31;No.135 376-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帕罗西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44例效果观察

    沈国强;周文君;吴洪军;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L-INDEX)评价生活质量;记录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改善情况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并观察帕罗西汀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NYHA、LVEF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2011年05期 v.31;No.135 378-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95例临床分析

    金云峰;张月香;

    目的:介绍甲氨蝶呤(MTX)治疗95例异位妊娠的新方案,同时评估了该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门诊异位妊娠患者95例,单次MTX肌肉注射50 mg/m2,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结果:95例异位妊娠患者中78例(82.1%)注射MTX治疗成功,最终要求手术16例,失访1例。95例患者中主要副作用是黏膜炎症和腹痛。结论:MTX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是安全的,本方案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成功率(82.1%)。

    2011年05期 v.31;No.135 380-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8例药物复律效果观察

    倪海东;顾东明;赵建美;

    目的: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药物复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几种常用复律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8例PSVT患儿入院后分别予三磷酸腺苷(ATP)、西地兰、心律平、胺碘酮进行复律治疗,根据复律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TP转复率为75.0%,西地兰转复率为71.4%,心律平转复率为72.7%,胺碘酮转复率为77.8%,4种药物在复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PSVT药物复律效果比较,胺碘酮更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上应用广泛。

    2011年05期 v.31;No.135 382-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浅淡小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程红霞;吴雅华;

    目的:了解小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分析和总结小儿外科安全隐患因素。结果: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客观因素。结论:针对各类因素提出有效对策,按照医疗护理技术常规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护士法制教育,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确保护理安全。

    2011年05期 v.31;No.135 384-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并发息肉的嵌顿性输尿管结石59例

    张锦华;周飞;

    目的:探讨并发息肉的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并发息肉的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59例临床资料,59例均伴患侧肾积水,其中重度积水18例,4例合并结石远端输尿管扭曲狭窄。合并单纯性息肉10例,息肉包裹结石45例,术前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者14例。所有病例使用Wolf F8/9.5输尿管镜。结果:49例结石一次性完全粉碎,1月内结石排尽。7例因结石大部或全部返入肾盂,追加体外冲击波碎石。3例因结石远端息肉,输尿管镜不能到达结石或术中息肉出血视野不清而中转开放手术取石。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肾积水明显减轻,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并发息肉的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通过相应的技术改进和病例选择,可以得到满意的疗效。

    2011年05期 v.31;No.135 386-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经验交流

  •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分析

    徐国强;张燕;常保生;辛占军;高超;

    目的:评估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2周为1个疗程,60 d内观察病情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结果:从昏迷到清醒时间:治疗组为(13.1±1.02)h,短于对照组的(21.4±1.21)h(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治疗组3例(4.54%),对照组7例(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CO中毒,疗效可靠,并可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2011年05期 v.31;No.135 389-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高龄患者36例行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唐平;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胆囊切除手术可行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36例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高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胆囊切除术治疗后,住院时间7~16 d,均治愈,术后无严重感染及重要脏器衰竭。结论:高龄患者行胆囊切除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正确手术时机选择、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细致的术中操作。

    2011年05期 v.31;No.135 390-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后交叉韧带动力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

    李莉;

    目的:探讨髌韧带动力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行动力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以上的随访,膝关节功能优良,患者均能自行下地行走。结论:髌韧带动力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和临床护理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2011年05期 v.31;No.135 392+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57例的治疗体会

    蒋丽;朱毓平;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治疗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总结保乳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57例符合保乳特征并有保乳意愿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措施。结果:57例患者保乳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术后随访5年,2例患者因复发死亡,生存率为96.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在治疗的同时保持了乳房外形的完整,从外观、功能及心理影响有利于患者,局部控制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5期 v.31;No.135 39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40例临床分析

    崔益兰;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在我院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的40例患者(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单纯剖宫产无子宫肌瘤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患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挖除子宫肌瘤不增加手术和产褥期并发症,术中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2011年05期 v.31;No.135 39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复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吕旭菁;冯建国;何锦;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同时合并白内障的的8例8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的32.3 mmHg降至术后的15.6 mmHg,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复发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2011年05期 v.31;No.135 396-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体外震波碎石术后石街57例的处理和预防

    张明;陈继兵;郭海锋;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后输尿管石街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对54例震波碎石后的石街患者再次行ESWL治疗,观察其排石情况。结果:术后B超、KUB显示石街均消失、肾积水明显改善。结论:ESWL复震治疗输尿管石街清除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2011年05期 v.31;No.135 398-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比较

    姜琴;茅志娟;俞杰;缪爱梅;高妙平;殷晓霞;

    目的:比较新生儿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对54例经上肢静脉及34例经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一次中心静脉的到位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结果:上肢静脉组导管一次到位率66.67%,下肢静脉组88.23%,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上肢静脉组(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2011年05期 v.31;No.135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ProTaper镍钛锉在弯曲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谢晨;姜淑群;刘玮珏;

    目的:评估ProTaper镍钛锉在弯曲根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因牙髓炎就诊发现有弯曲根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根管治疗:观察组用ProTaper镍钛锉预备根管,对照组用不锈钢K锉预备根管。两组病例术后均进行根管填充,观察两组病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适充34例(89.5%),欠充1例(2.4%),超充3例(8.1%);对照组适充24例(70.6%),欠充8例(23.5%),超充2例(5.9%),两组填充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观察组显效36例(94.7%),有效2例(5.3%);对照组显效25例(73.5%),有效6例(17.6%),无效3例(8.9%),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结论:ProTaper镍钛锉预备对于弯曲根管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疼痛症状少,适合临床推广。

    2011年05期 v.31;No.135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三维超声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许健;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在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二维超声检查提示或临床疑有先天性子宫畸形的31例患者进行三维超声检查。结果:19例经二维超声诊断,12例联合三维超声检查明确分型,三维超声明显优于二维超声。结论:三维超声简便、有效、无创,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特别是特殊类型的子宫畸形明显优于二维超声诊断。

    2011年05期 v.31;No.135 40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40例体会

    凌晓红;

    目的: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体会。方法:对40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循证学依据给予4种内分泌药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服用他莫昔芬(TAM)患者较服用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多(包括恶心、食欲下降、阴道出血等),用药依从性略差。而服用3种AI类患者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灵活综合患者个体实际情况选择用药,可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

    2011年05期 v.31;No.135 404-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切除子宫手术方式的探讨与比较

    吴晓芳;

    目的:对4种不同术式子宫切除的方法: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经腹子宫切除术(AH)进行探讨与比较,对患者选择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全子宫切除病例136例。结果:腹腔镜术中出血少,术后镇痛用药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美观无瘢痕,手术费用略多。伴有子宫脱垂者适合行单纯阴式全子宫切除。结论:腹腔镜手术的开展以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将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良好的手术结局。

    2011年05期 v.31;No.135 405-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中药外洗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跖疣86例效果观察

    周爱珍;方亚祥;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左旋咪唑治疗多发性跖疣的效果。方法:用中药(香附、木贼、板蓝根、大青叶、山豆根、车前子、地肤子各30 g,细辛、桃仁、红花各10 g)外洗患处40 d,卡介苗多糖核酸1 mL,隔日注射1次,注射20针。左旋咪唑50 mg,tid,服用3 d,停用11 d,再服用3 d。60 d后观察结果。结果:痊愈65例,显效12例,有效率89.53%。结论:中药外洗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跖疣较简单易行,治愈率高,且较为经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2011年05期 v.31;No.135 407-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右下颌尖牙双根管1例

    廖珍贵;周培刚;

    <正>根管技术是目前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最佳方法,作为口腔医师必须充分了解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尤其要掌握各根管的变异程度,方能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下颌尖牙多为单根管,极少有双根管。有文献[1]报道830例离体下颌尖牙的解剖结构后得出

    2011年05期 v.31;No.135 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