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CLEC-2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的表达意义

    杭庆雷;程纯;

    目的:研究C型凝集素家族重要成员C型凝集素样受体2(C-type lectin-like receptor-2,CLEC-2)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症反应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在大鼠侧脑室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大脑炎症模型,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LEC-2在LPS侧脑室内注射的大脑炎症及LPS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模型中的蛋白表达变化;运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LEC-2在大脑皮层中的细胞定位。结果:Western Blot显示大脑皮层中CLEC-2的蛋白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免疫荧光分析显示CLEC-2与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且侧脑室注射LPS 12 h后CLEC-2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增加。在体外原代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中,CLEC-2和P-Syk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脑炎症中CLEC-2表达上调,其主要定位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上,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CLEC-2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3年01期 v.33;No.14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Rho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慢病毒包装

    刘华;倪松石;张引子;

    目的:为研究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敏的机制,构建Rho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Rho GDI2)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GenBank搜索Rho-GDI2基因序列(Gene ID:14570,序列号:NM_008113),设计PCR引物扩增目的基因,双酶切后凝胶电泳回收酶切产物。质粒双酶切获得线性载体,将目的基因和线性载体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回收目的条带。再行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菌液PCR阳性克隆鉴定并抽提质粒并测序。最后293T细胞内包装慢病毒质粒并测其病毒活力与滴度。结果:通过DNAStar Seq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测序结果与目标序列一致。病毒质粒转染细胞效率较高,病毒活力较高,通过标准曲线测得病毒滴度pLenti-GDI慢病毒液:1.22×108vp/mL。结论:成功构建了Rho GDI2过表达慢病毒载体。

    2013年01期 v.33;No.14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 华东地区汉族群体20个插入缺失多态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应用

    江翔;周旭科;曹正军;陈守恭;高玉振;

    目的:筛查适合华东汉族群体法医学应用的插入缺失多态并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运用PCR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筛选的插入缺失多态进行分型并通过统计分析获得其相关法医遗传学参数。结果:筛选出了20个适合华东汉族群体法医学应用的插入缺失多态位点,并获得了这些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该20个基因座都具有较好多态性,其中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08,经计算该20个基因座的累积个人识别机率为0.999 993 845,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16。从20个插入缺失多态位点中我们进一步筛选出了11个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3的位点,对这11个具高信息量插入缺失位点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1个插入缺失位点累积个人识别机率达到0.996 258 773,累积非父排除率达到0.814 27。结论:本研究获得的上述插入缺失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丰富了华东汉族群体的群体遗传学资料,为插入缺失多态的法医学应用提供了候选的基因座。

    2013年01期 v.33;No.14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TNF-α/NF-κB通路干预对肝癌多药耐药相关P-gp表达的影响

    吴玮;姚敏;顾星;王以浪;陆少林;姚登福;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抗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siRNA干预NF-κB活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膜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HepG2细胞并给予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设计并合成针对NF-κB/p65 siRNA的质粒,在转录水平干扰NF-κB活化,以Western Blot检测P-gp表达。结果:单抗作用后,肝癌细胞凋亡的比率明显增加(P<0.01),用药后细胞株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培养液中明显降低的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NF-κB/p65 siRNA干预后可下调化疗药物引起的癌细胞NF-κB和P-gp的过表达。结论:以TNF-α单体干预肝癌细胞中NF-κB活化,可使细胞凋亡增加,siRNA可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p65编码的mRNA,下调P-gp水平,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2013年01期 v.33;No.143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RP-HPLC紫外、荧光检测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及其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汪冬庚;刘宝华;黄金华;陈广通;

    目的:比较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两种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串联紫外-荧光检测器法同时测定虎杖乙醇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含量。C18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λ=290 nm,荧光波长λEx/λEm=334/404。结果:两种方法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等试验的比较结果基本一致,但荧光检测法灵敏度相对较高。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准确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含量。

    2013年01期 v.33;No.143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江苏省艾滋病、淋病和梅毒发病率GM(1,1)灰色模型预测研究

    梁燕鲜;王亚菲;翟林;李小杉;何美琪;庄勋;

    目的:探析GM(1,1)灰色模型预测江苏省艾滋病、淋病和梅毒发病率的适用性,并评价预测效果。方法:运用GM(1,1)建模方法分别对2003-2009年间江苏省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发病率进行模型拟合,对拟合精度进行评判和相应修正,并运用论证后的GM(1,1)模型进行梅毒发病率预测。结果:江苏省艾滋病和淋病发病率不适合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梅毒发病率的GM(1,1)模型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较好,可进行短期预测,且预测提示江苏省梅毒发病率在今后几年仍将呈上升趋势。结论:增加原始数据的平滑度、减弱极端值的影响以及正确选择建模择数据段是提高GM(1,1)模型预测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适用性的重要途径。

    2013年01期 v.33;No.143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RNA干扰技术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

    叶蕴瑶;王桂兰;陈莉;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由外源或内源性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s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特异性沉默,进而抑制其相应基因表达的过程。小片段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技术在沉默癌基因、抑制抗凋亡癌基因、减少过度表达的生长因子和受体、抗血管生成、抑制肝癌细胞化疗耐药、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已从体外试验过渡到体内试验,为肝癌的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但在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013年01期 v.33;No.143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CXCL11的表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吴兴;张海峰;强晖;陈海琴;周国雄;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抑制CXCL11的表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P组,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组,每组24只。牛黄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治疗组予以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分别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法、荧光定量检测胰腺CXCL11表达情况。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组较SAP组血清淀粉酶值明显降低;胰腺病理与积分损伤减轻;胰腺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提示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组较SAP组CXCL11表达明显减弱。结论:CXCL11参与了SAP发生发展,雷公藤内酯醇能显著抑制CXCL11的表达,减轻SAP时胰腺组织病理损伤。

    2013年01期 v.33;No.143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慢性应激性刺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抑郁症模型的建立

    姚莉红;成翔;张蕾;衣昕;郭玉秀;秦建兵;金国华;张新化;

    目的:以慢性应激性刺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制作抑郁症动物模型,并以多种方式检测模型鼠的行为学变化,以期获得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对SD大鼠给予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性刺激,包括:日夜颠倒;笼子弄脏;将笼子倾斜45°;限制它的活动;夜间不给予充足的食物;停止或减少对其水的供应等。每项刺激持续时间≥20 min,每2次刺激间隔时间≥16 h,为时5周。在刺激结束后,立即进行行为学测试,包括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 test,FST);蔗糖饮水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结果:经过CMS处理的大鼠在悬尾试验中的不动时间明显大于未经过CMS实验处理的大鼠的不动时间(P<0.05)。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经过CMS处理的大鼠不动次数大于未经CMS实验的大鼠的次数,游泳的次数明显少于未经CMS实验处理的大鼠的游泳次数。未经CMS实验的大鼠蔗糖摄入百分比为(72.10±5.24)%,而经过CMS实验大鼠的摄入蔗糖水百分比为(52.98±11.1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可预知的缓慢刺激长时间施加到啮齿类动物,可以模拟出类似抑郁症的相关症状。

    2013年01期 v.33;No.143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Meta分析

    张学翔;陈志伟;

    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万方数据库、Medline,收集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试验,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根据CochraneReviewer’s Handbook5.0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有效数据,然后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试验,共计4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沙利度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率、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调查表(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血沉、枕壁距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反应蛋白、指地距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漏斗图"是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沙利度胺治疗组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少、质量低以及可能存在发表偏倚,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2013年01期 v.33;No.143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钱桐荪教授经验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蛋白的影响

    邓志丹;朱欣航;钱桐荪;

    目的:观察钱桐荪教授中药经验方(下称钱氏经验方)对糖尿病肾病模型的早期防治效果及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 in,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随机将成模动物分为糖尿病模型组、钱氏经验方大剂量组、钱氏经验方小剂量组,各组灌胃8周,于8周末检测24 h尿蛋白,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RAGE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观察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RAGE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钱氏经验方大剂量组和钱氏经验方小剂量组24 h尿蛋白定量、RAGE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观察组。结论:钱氏经验方可能通过降低RAGE的表达对糖尿病肾病起防治作用。

    2013年01期 v.33;No.143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一次性根管充填的临床评价

    赵琴;徐建萍;姜淑群;刘玮珏;

    目的:探讨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一次性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个单根管恒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实验组:以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04锥度单根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以Endomethasone ivory糊剂+牙胶尖冷侧压充填根管。比较两种充填方法操作时间、术后疼痛率、根管充填质量。结果:实验组充填操作时间为53~78 s,对照组为173~206 s。实验组充填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率实验组为11.2%,对照组为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充填质量实验组恰充率为92.1%,对照组为8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根管充填操作简便,临床疗效优于冷牙胶侧方加压根管充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3年01期 v.33;No.14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血管造影栓塞对50~60岁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郑建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栓塞治疗对50~60岁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9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血管造影栓塞治疗组(16例)和保守治疗组(13例)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在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和病死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血管造影栓塞组总输血量与输液量少于保守治疗组(P<0.05),而病死率则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血管造影栓塞治疗在老年(50~60岁)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中有较好疗效。

    2013年01期 v.33;No.14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综述

  •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为脊髓神经元的代表性标志物的鉴定

    卞菁;郑娇;朱明健;袁玉华;邓宏健;孙思茂;朱肖;陈俊均;

    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的成功开发为神经再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由病毒或非病毒的方法传输重要的转录因子对体细胞进行重编程而产生的iPS细胞,除了拥有胚胎干细胞所具有的各种分化潜能外,它还绕开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为再生医学和组织移植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然而多能性的干细胞注射至体内并不能自动分化为各种成体细胞,因此移植多能性干细胞的关键一步就是需要在体外优化分化条件使之达到最恰当、最适宜移植的程度,这样才能够在移植后迁移至神经受损部位,达到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修复或替代。本篇综述以细胞治疗神经损伤中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疾病模型为出发点,以iPS细胞向脊髓神经元分化为方向,综述探讨鉴定与区别脊髓中的神经元的各类特定标志物。该篇文章的重要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利用这些特定的标志物可以区分从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的混合细胞鉴定筛选出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从而找出最优分化条件;而在另一方面利用这些标志蛋白在体内鉴定已经移植的神经细胞前体如何可以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从而可以进一步探讨移植的不同神经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与机制。

    2013年01期 v.33;No.143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相关因子的机制研究新进展

    常珊珊;徐济良;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组织病理学异常,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与脂质代谢异常可能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多种脂肪细胞因子以及脂肪生成相关转录因子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3年01期 v.33;No.143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简讯

  • 2012年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校内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正>根据《<南通大学学报>校内作者优秀论文评选与奖励办法(暂行)》[通大(2007)134号]的规定,经专家评审,下列论文被评为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度校内作者优秀论文:1.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第一作者:王艳秋,通信作者:王惠民);2.肝癌组织膜联蛋白A2异常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第一作者:张海健,通信作者:姚登

    2013年01期 v.33;No.143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临床研究

  • 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

    高金兰;尤丽;

    目的:探讨产科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从而了解母亲角色适应的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护理能较好地帮助初产妇进行母亲角色适应。

    2013年01期 v.33;No.143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早期动脉血碱剩余及乳酸清除率的监测在严重脓毒症中的价值

    王忠勇;赵宏胜;张彬;王林华;崔晓莉;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监测价值。方法:3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入院后,根据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Lac)值将患者分为3组:<2 mmol/L组(A组),≥2~≤4 mmol/L组(B组),>4 mmol/L组(C组);记录并比较不同分组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结果:B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均低于A组(P均<0.01)。B组病死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A组(P<0.01)。死亡组患者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P均<0.01)。结论: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转归较好的指标。

    2013年01期 v.33;No.14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迟发性外伤后脑积水相关因素的研究

    吴中华;沈剑虹;周非;顾志恺;陈建;高宜录;倪兰春;

    目的:探讨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密切因素。方法:收集71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对其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挫伤及血肿范围、脑室积血范围、去骨瓣减压情况、颅内感染、腰穿情况等因素与迟发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与脑积水发生有关系的因素。结果: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6.34%。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首要危险因素,尤其对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腰穿可以明显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迟发性脑积水。去骨瓣减压术、脑室积血、颅内感染及高龄也是迟发性脑积水的重要相关因素,而颅内血肿量及GCS评分与外伤迟发性脑积水的相关度较低。结论: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腰穿及防治颅内感染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

    2013年01期 v.33;No.143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点评分析

    崔梅;徐建华;于凡;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点评,对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各月使用情况及使用不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数较2011年有所下降。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的点评,促使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及不合理呈逐月下降趋势。

    2013年01期 v.33;No.14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唐礼明;胡靖;刘立明;王建军;祖波;宋峰;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采用后内侧及前外侧联合入路,后侧胫骨内外髁和前外侧钢板固定。摄片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和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30例,复位良2例。32例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4~40周,平均33.5周。24周时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基本愈合,下地完全负重,无内固定失效。术后24周采用HSS评分82~94分,平均86.5分。结论:前后联合入路"三柱"内固定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2013年01期 v.33;No.14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医疗纠纷170例法医病理检验分析

    刘国庆;谷振勇;刘夷嫦;张明阳;许弘飞;

    目的:阐明法医病理学尸检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作用及地位。方法:对南通大学医学院法医学系2000年1月-2011年5月间涉及死亡的170例医疗纠纷尸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死者男女之比为1.3∶1,年龄新生儿~94岁;(2)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其余依次为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其它疾病(如感染、过敏等);(3)地市级医院占15.3%,区县级医院占22.4%,而基层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占62.3%;(4)涉及的科室以外科居多;(5)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相符占47.6%,未明确诊断或误诊占52.4%。结论:法医尸检为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科学依据,可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对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01期 v.33;No.14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瘘管78例临床研究

    李志峰;孙井军;仇笛;陈建新;朱卫平;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瘘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非哺乳期乳腺瘘管病例78例,对非哺乳期乳腺瘘管78例患者行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经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瘘管的方法。

    2013年01期 v.33;No.14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18例临床分析

    秦刚;刘先进;沈毅;朱勇根;章幼奕;

    目的:总结我市结核病(tuberculosis,TB)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双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153例艾滋病患者,我们对其中18例合并结核病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情况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大部分为男性,以性传播途径感染为主,临床表现毒血症状明显,发热、消瘦多见,肺部体征不明显,影像学多见胸腔积液和粟粒样肺结核,痰检及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试验阳性率低,5例患者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结论:艾滋病患者尤其是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者的结核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诊断缺乏特异而敏感的指标,需结合临床与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2013年01期 v.33;No.14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正>《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原名《南通医学院学报》,系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类刊物,1981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10年正式更名为《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刊号为ISSN 1674-7887和CN32-1807/R。本刊设有专家述评、导师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研

    2013年01期 v.33;No.14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