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氯喹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

    刘秋晨;张驰;郑亚杰;韩玲;储元元;吴淑燕;黄瑞;

    目的:研究氯喹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自噬的影响。方法:确定氯喹干预感染模型的工作浓度,应用该浓度下的氯喹分别干预携带毒力质粒的野生株χ3306和消除了毒力质粒的突变株χ3337与小鼠腹腔MΦJ774A.1的感染模型,探讨氯喹影响细菌与MΦJ774A.1自噬的机制。结果:20μmol/L氯喹单独作用6 h对细胞和细菌无显著影响;但干预感染模型后,却能阻断自噬。结论:鼠伤寒沙门菌毒力质粒参与了自噬早期过程。

    2013年02期 v.33;No.144 79-8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 大鼠红核脊髓束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体视学研究

    韩笑;季达峰;李耀富;张夏南;秦建兵;吕广明;

    目的:建立大鼠单侧红核脊髓束损伤模型并利用体视学方法评估红核中枢性损伤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RST)损伤组和假手术组。RST损伤组选择性切断SD大鼠脊髓C3~4左侧背外侧索制作单侧RST横断损伤模型,术后1、2、8周对各组大鼠采用前肢支撑探测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Fluoro-ruby(FR)逆行荧光示踪及体视学定量分析法观察红核神经元的形态及数目变化。结果:前肢支撑探测实验结果显示各时间点RST损伤组大鼠左前肢使用率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FR染色结果可见RST损伤组大鼠中脑右侧FR阳性红核神经元数目较左侧明显减少,细胞荧光较弱,细胞突起较少,且短细。与其余两组比较RST损伤组大鼠右侧中脑FR阳性红核神经元计数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选择性切断SD大鼠脊髓背外侧索能成功制备大鼠单侧RST损伤模型,应用体视学方法可以精确评估传导束损伤引发的继发性红核神经元改变。

    2013年02期 v.33;No.144 83-8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与骨架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徐益荣;卢玉仙;王育林;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与细胞骨架蛋白表达之间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实验分组为:对照组、血清饥饿组、血清再培养组,RT-PCR检测表型基因平滑肌22α(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α)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照组SM22α表达较低,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多有板状突起,F-actin的荧光强度明显减低;血清饥饿组SM22α表达恢复上调,VSMCs多细长,呈梭形,少见分裂相细胞,F-actin的荧光强度升高;血清再培养后SM22α表达减少,细胞呈增殖状态,见核分裂现象,F-actin的荧光强度减低。结论:VSMCs的表型和细胞骨架形态和数量表达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联系,它们在维持细胞功能、血管重构及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3年02期 v.33;No.144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的抑制作用

    季英磊;孙志红;王艳莎;闫骏;刘夷嫦;谷振勇;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肝细胞系BRL细胞,用NAC或LPS分别或共同处理BRL细胞,其中共同处理时把NAC加入培养液中预处理1 h再给予LPS处理肝细胞。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技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及凋亡相关蛋白CHOP、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LPS能时间依赖性地引起肝细胞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多,诱导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表达明显上调;NAC预处理抑制LPS引起细胞存活率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多,并且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GRP78及凋亡相关蛋白CHOP、Caspase-12和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NAC通过阻断LPS诱导的肝细胞内质网应激而减轻肝细胞损伤。

    2013年02期 v.33;No.144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 蛋白酶体亚基LMP-2、Survivin、Caspase-3在稽留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潘铁梅;宋曙;陆秀萍;曹森杨;陈亦成;陈永珍;

    目的:检测稽留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蛋白酶体亚基低分子质量多肽-2(proteasome subunit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peptide 2,LMP-2)、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 3,Caspase-3)、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旨在探讨稽留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0例稽留流产(实验组)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LMP-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为对照组。结果:稽留流产组绒毛及蜕膜中LMP-2、Survivin的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组,Caspase-3的表达则高于正常早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绒毛及蜕膜Caspase-3与LMP-2及Surviv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LMP-2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LMP-2、Survivin及Caspase-3的异常表达在稽留流产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013年02期 v.33;No.144 94-97+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 电纺高压静电场对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郑晓兵;常仁安;何志贤;王红美;

    目的:了解静电纺丝对平滑肌细胞活性和增殖力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平滑肌细胞通过高压静电电纺后重新配置成细胞悬液,对照组不经过电纺直接配制成与实验组等浓度的细胞悬液。两组细胞悬液分别分配到24孔培养板置入含5%CO2、37℃的恒温孵育箱孵育72 h,当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密度达到75%左右时,用BrdU、抗α-SMactin免疫荧光染色,共聚集显微镜观察并摄片。结果:实验组平滑肌细胞增长率为(25.7±1.01)%,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增长率为(26.3±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24)。电纺高压静电场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经高压静电纺丝后的平滑肌细胞仍然有良好的生长增殖能力。为运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同步构建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3年02期 v.33;No.14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治疗瘢痕妊娠41例效果观察

    顾祝新;黄健;赵辉;赵苏鸣;杨晓虎;陈燕;仲建新;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B超下清宫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年子宫瘢痕妊娠41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造影证实后行双侧子宫动脉内各灌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50 mg,灌注后用适量1 mm×1 mm×1 mm明胶海绵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后48 h内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B超下清宫治疗后1~11 d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逐渐下降,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治疗后患者阴道出血较术前明显减少,本组病例治疗后未出现大出血、子宫切除、严重不良反应等,治愈率100%。结论: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B超下清宫治疗瘢痕妊娠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能避免盲目刮宫引起的大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子宫切除率,是瘢痕妊娠特别是合并大量出血或预防高危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2013年02期 v.33;No.144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 三柱内固定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胡靖;汪建军;刘立明;陈义;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以CT三维重建为基础,将13例累及胫骨平台内外侧柱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经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行三柱内固定,术中骨缺损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进行植骨,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以尽量取得良好的功能恢复。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8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示13例全部解剖复位,术后随访全部骨折均临床愈合,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Rasmuseen评分标准,本组资料显示功能恢复优10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2.3%。结论:对于累及内侧柱、外侧柱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取三柱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利于患者术后早期锻炼及功能恢复,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3年02期 v.33;No.144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 血塞通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蒋剑锋;魏爱淳;胡小云;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血塞通组和对照组。用郭峰法测不同时间点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erythrocyte C3breceptor rosette,R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rythrocyte immune complex rosette,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atural tumor erythrocyte rosette rate,NTERR)。结果:(1)RC3bRR、RICR、NTERR在手术前1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手术开始30 min、开始60 min、术后1 d RC3bRR、NTERR对照组低于血塞通组,RICR高于血塞通组(P<0.05);(3)血塞通组在手术开始30 min、开始60 min时RC3bRR、NTERR低于手术前1 d及手术后1 d(P<0.05),RICR高于手术前1 d及手术后1 d(P<0.05);(4)血塞通组RC3bRR、RICR及NTERR在术前1 d与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R可使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塞通有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THR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形成。

    2013年02期 v.33;No.144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薛源;陆建春;秦景桃;张雪明;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46例患者分为UDCA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治疗4周时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的ALT、AST、ALP、γ-GT、TBil和TBA均较治疗前下降;4周后UDCA组的γ-GT、TBil、TB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UDCA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UDCA治疗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安全有效,但不能降低其死亡率。

    2013年02期 v.33;No.144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WHSC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程华;毛洋明;

    目的:探讨Wolf-Hirschhom畸变综合征的候选相关基因(Wolf-Hirschhorn syndrome candidate 1,WHSC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WHSC1在60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HSC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33%(53/60),而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WHSC1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Ⅲ~Ⅳ级胶质瘤[(17.25±4.33)%vs(58.66±8.42)%,P<0.01],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KPS评分、是否复发、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WHSC1的表达与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指标。

    2013年02期 v.33;No.144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乳腺病变275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郭霞;

    目的:总结乳腺病变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的结果 ,探讨提高冷冻切片准确诊断乳腺病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275例乳腺病变的诊断资料。结果:275例乳腺病变术中冷冻切片诊断良性病变224例,恶性病变41例,交界性或延迟诊断10例,确诊率96.36%。恶性及可疑的均辅以术中组织细胞印片,共62例,其中良性13例,交界性或疑癌7例,恶性42例,确诊率88.71%。10例交界性或延迟诊断中3例经组织细胞印片得到确诊,两者结合确诊率97.45%。确诊病例中完全符合255例(占确诊率96.23%),基本符合10例(占确诊率3.77%);延迟诊断2例(延迟诊断率0.73%),误诊假阴性2例(误诊率0.73%),无假阳性病例。结论:提高冷冻切片诊断准确性必须详细了解患者临床资料,正确全面的取材,掌握常见乳腺病变病理诊断及鉴别要点,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提高冷冻切片质量。

    2013年02期 v.33;No.14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耳鼻咽喉科急性水中毒的临床分析

    陆良钧;钟志生;周书芳;高峰;李滇;程默羽;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并发急性水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时出现严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头痛、头昏、嗜睡、昏睡、抽搐、昏迷等症状的患者进行血电解质、血渗透压、尿钠检查。24例血钠<135 mmol/L,血渗透压<270 mOsm/L,尿钠>30 mmol/L,诊断为急性水中毒。其中扁桃体切除术后6例;鼻內镜手术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手术后5例;应用去氨加压素止血治疗10例;脑膜瘤手术后1例;鼻咽癌1例;咽部恶性淋巴瘤1例。应用20%甘露醇250 mL加呋塞米20 mg静脉滴注12例,另12例直接应用10%氯化钠治疗。结果:在耳鼻咽喉科发生急性水中毒易被误诊,24例中误诊为胃肠炎6例,肠痉挛2例,癫痫2例,偏头痛2例,癔症1例。补钠治疗明显优于脱水利尿治疗,7例脱水利尿无效的补钠治疗仍有效。结论:血钠浓度<135 mmol/L时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为主,<130 mmol/L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加神经系统症状,而消化系统症状在先,<120 mmol/L几乎都是神经系统症状。治疗上补钠为主,脱水和利尿治疗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2013年02期 v.33;No.144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肺癌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黄向华;王强;施民新;王伟;程春;陈赛华;樊怿辉;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肺癌围手术期应用时对改善呼吸功能、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肺癌根治术后病例72例,随机分成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与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两组,每组36例,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72例中,大剂量组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使用对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可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早日恢复,同时可以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02期 v.33;No.144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综述

  • VEGFR-2(KDR)抗体与妇科恶性肿瘤

    高经纬;黄剑飞;张玉泉;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amily,VEGFRs)相互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节血管通透性,从而在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近年来,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妇产科常见三大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的发展与VEGF、VEGFR2的表达也存在相关性,本文重点介绍以VEGFR2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3年02期 v.33;No.144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 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及预防

    费琰;黄红铭;邵建国;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简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后直接使CD4+T细胞破坏。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往往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当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阶段即进入AIDS发病期。机会性感染包括了细菌、真菌、病毒、原体等多种病原体,波及全身多个系统。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可反应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状况,CD4+T细胞计数越低,表明机体免疫水平越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机会性感染发生的方法仍是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

    2013年02期 v.33;No.144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哺乳动物内耳毛细胞的再生和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邓晓聪;杨新明;

    噪音、药物、感染等因素可造成哺乳动物内耳和前庭区毛细胞损伤,以前研究显示这种损伤是不可逆性的,即不可再生出新的毛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哺乳动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再生出新的有功能的毛细胞,本文就内耳毛细胞的再生机制和功能恢复研究做一综述。

    2013年02期 v.33;No.144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临床研究

  • 抗生素联合布地奈德对儿童炎症性右肺中叶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赵忠宁;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布地奈德对儿童炎症性右肺中叶综合征疗效。方法:将57例炎症性儿童右肺中叶综合征住院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根据病原学检查采用相应的抗生素,同时给予止咳化痰对症处理。治疗组(B组):抗感染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相同,另联合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雾化吸入治疗,bid。两组观察患儿热退时间,咳嗽变化,抗生素使用时间,15 d后复查胸部X片或CT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在热退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咳嗽症状改善、抗生素使用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时胸部X片或CT片复查,原肺部片状影吸收率分别为A组46.7%、B组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布地奈德对儿童炎症性右肺中叶综合征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者。

    2013年02期 v.33;No.144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宋蒨;黄优华;石红建;徐强;沈涛;徐元丰;王伟;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均行裸支架植入术,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1例患者配合支架内球囊扩张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其中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出院前腹痛均消失。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行裸支架植入肠系膜上动脉,必要时配合支架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能有效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2013年02期 v.33;No.144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 苏州地区2010-2011年高龄孕妇孕中期产前筛查及妊娠结局

    李琼;王挺;文萍;李海波;王玮;

    目的:评价苏州地区高龄孕妇于孕中期行产前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分析苏州市立医院2010-2011年间自愿进行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的高龄孕妇637例,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并与这段期间低龄组(至预产期时的年龄≤35岁)进行比较。结果:筛查的高龄孕妇中,随访成功473例,其中低风险383例,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高风险82例,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ES)高风险6例,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高风险2例。DS高风险中确诊DS和特纳综合征各1例。NTD高风险中1例死胎。筛查低风险孕妇中1例心脏超声异常行羊水产前诊断确诊为DS。较之低风险孕妇具有更高的筛查效率。结论:苏州地区高龄孕妇行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筛查效率高于低龄孕妇,可以有效地提高高龄孕妇妊娠胎儿患DS的检出率,降低羊膜腔穿刺率。因此,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苏州地区高龄孕妇采用个体化的胎儿产前筛查和诊断策略是可行的。

    2013年02期 v.33;No.144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新型可视食管扩张器临床应用60例分析

    赵程进;钱俊波;仇建伟;

    目的:探讨新型可视食管扩张器在治疗食管、贲门狭窄中的疗效。方法:对60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使用新型可视食管扩张器对其进行扩张治疗。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扩张成功,时间短,痛苦小,术后1周哽咽指数改善明显。结论:该新型可视食管扩张器能完成直视下的连续扩张,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扩张器。

    2013年02期 v.33;No.144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8例临床观察

    刘岗;孙志峰;何斌;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椎间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8例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内固定无松动,内置物无下沉。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提高明显(P<0.05)。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好,并发症少,应用前景良好。

    2013年02期 v.33;No.144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 氟哌啶醇联合托吡酯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郭玉秀;周辉;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联合托吡酯与单用氟哌啶醇治疗儿童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5例TS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氟哌啶醇联合托吡酯治疗的研究组和仅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的对照组,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the 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YGT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64%(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啶醇联合使用托吡酯治疗TS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较少。

    2013年02期 v.33;No.144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逆向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剂量学研究

    徐金济;成俊;李伟;王明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逆向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内剂量的影响,为临床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行放疗的患者进行摆位误差的测定。每周2次将治疗过程中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所拍摄的正位和侧位片,与数字化重建图像的验证片进行对比分析并计算误差。比较初次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对照组)和参考误差后制定的放疗计划(试验组)二者靶区剂量体积直方图差异。结果:经过290幅图像对比发现,身体前后方向(Z轴)的误差平均为(2.44±2.17)mm;头脚方向(Y轴)平均为(2.01±1.32)mm;左右方向(X轴)平均为(1.27±0.88)mm。对照组和试验组计划靶区体积的V95%分别为98.8%、98.1%;患侧肺的V20分别为28.4%、29.6%;平均剂量分别为1 442.3 cGy、1 490.2 cGy。心脏的V30分别为6.7%、7.1%;平均剂量分别为802.6 cGy、833.5 cGy。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造成的靶区覆盖率和正常组织剂量变化,在临床可接受范围。

    2013年02期 v.33;No.144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89例的效果观察

    周向秀;

    目的:研究中西医多疗法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疗效和疗程。方法: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电疗法加中药熏蒸,恢复期采用电脑中频加电针红外线疗法治疗4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并与单纯采用电针红外线疗法的43例患者比较疗效、评分、疗程。结果:采用中西医多疗法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更好(P<0.05),疗程更短(P<0.01)。结论:中西医多疗法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能显著提高疗效且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2013年02期 v.33;No.144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可回收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顾正宇;王晓峰;

    目的:回顾性分析可回收食管金属支架置入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我科自2008年1月-2012年11月共计4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完善相关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内镜下行食管探条扩张并置入可回收食管金属支架,术后常规予抑酸、止血、抗感染等治疗,并分别于术后1周、2月、4月、6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胃镜下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除2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2例患者不能耐受疼痛外,余41例患者均可耐受,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可回收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引起的食管梗阻方面有明显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3年02期 v.33;No.144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婴幼儿睡眠现状的调查分析

    戴晓月;

    目的:了解婴幼儿的总睡眠时间,分析不良睡眠习惯,为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2011年10-12月儿保门诊的无异常出生史的健康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幼儿的睡眠时间跟参考标准基本吻合,开夜灯、喂夜奶、与父母同床、夜间把尿、安慰入睡这些不良习惯的发生率比较高。结论:婴幼儿的睡眠时间有个体差异,一些不良睡眠习惯从小形成,家长和医务人员需要从小做起保证婴幼儿健康的睡眠习惯。

    2013年02期 v.33;No.144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2型糖尿病患者B型利钠肽与尿蛋白之间的关系研究

    王爱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尿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NP及尿蛋白,根据尿蛋白的结果分为尿蛋白阴性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间BN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BN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中尿蛋白阴性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NP可作为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2013年02期 v.33;No.144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