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超;张伟;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 sensitive ion channels,ASICs)在大鼠静息态和活化态星形胶质细胞亚细胞分布变化及调控。方法:取大鼠静息态和活化态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应用免疫荧光、全细胞膜片钳和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ASICs在静息态和活化态星形胶质细胞亚细胞分布变化及可能机制。结果:(1)ASICs在静息态和活化态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或胞质/胞膜。以ASIC1为例进行分析,发现ASIC1胞核荧光密度在静息态和活化态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为(54.32±1.29)(n=36)和(22.27±0.96)(n=34),而ASIC1胞质/胞膜荧光密度在这两种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为(6.14±0.39)(n=38)和(37.45±1.31)(n=36),这种分布差异在功能学上表现为ASIC1电流的增加,即ASIC电流由静息态的10%增加到活化态的30%;(2)静息态和活化态星形胶质细胞之间ASICs蛋白表达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活化态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指示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较静息态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多;用小胶质细胞原性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刺激静息态星形胶质细胞,可使静息态星形胶质细胞ASIC1从胞核转向胞质/胞膜。结论:ASICs在静息态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胞核,而在活化态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胞质/胞膜;IL-1β可能调控星形胶质细胞ASICs由胞核转移至胞质/胞膜。
2013年03期 v.33;No.145 157-16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 张蕾;王磊;韩笑;李伟;黄传俊;成翔;杨冰;金国华;张新化;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2 d后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hUC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移植组大鼠体内,对照组大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用Longa评分、转棒实验及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检测方法,评价细胞移植后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结果:(1)自细胞移植后第7天起,移植组Long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细胞移植20 d后,移植组大鼠在转棒上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3)细胞移植30 d后,移植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hUCMSCs可促进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3年03期 v.33;No.145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姚健;刘梅;朱健华;盛红专;
目的:构建SD大鼠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天冬氨酸(Asp,D)128酪氨酸(Tyr,Y)突变(cTnⅠD128Y)重组腺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构建野生型SD大鼠cTnⅠ基因全长ORF区克隆,在此基础上,采用PCR定点突变方法对cTnⅠ第128位氨基酸位点引入D128Y突变,将野生型和突变型cTnⅠ基因亚克隆至Adeno-X腺病毒载体,转染HEK 293细胞,包装形成野生型和突变型(Ad-cTnⅠD128Y)重组腺病毒载体;并采用DNA测序、免疫印迹和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PCR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克隆载体序列正确,免疫印迹证明有融合突变蛋白表达,该突变病毒转染心肌细胞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大鼠cTnⅠD128Y突变重组腺病毒载体,为探讨该突变致心肌肥大的胞内信号通路研究提供了基础。
2013年03期 v.33;No.145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邓爱清;周宏智;陈霞;
目的:观察血清饥饿对HT22细胞叉头框蛋白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FOXO1蛋白在脑缺血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去血清饥饿损伤细胞模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细胞损伤,四甲基偶氮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血清饥饿对HT22细胞FOXO1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LDH和MTT结果显示随着血清饥饿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呈时间依赖性。去血清饥饿6 h后,FOXO1的Ser 319位点磷酸化降低,Ser256和Thr2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血清饥饿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可以导致FOXO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发生变化。
2013年03期 v.33;No.145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邱历伟;顾星;吴玮;赛文莉;杨君伶;张海健;姚登福;陆少林;
目的 :探讨miR-183靶向Ezrin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肝细胞(LO-2),以逆转录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183和Ezrin蛋白相对表达;合成miR-183模拟物转染HepG2细胞,观察转染前、后Ezrin蛋白表达;以划痕和transwell试验比较转染前、后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LO-2细胞相比,miR-183在HepG2细胞低表达(P=0.023),靶基因Ezrin蛋白高表达(P=0.033)。转染miR-183模拟物后,HepG2细胞中Ezr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01)且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也显著降低。结论:miR-183为监测肝癌转移的潜在标志并经负调控Ezrin抑制细胞侵袭转移。
2013年03期 v.33;No.145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陈宇;韩晓骏;周永华;苏如婷;严冲;李小飞;杨小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 disease,DKD)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913例T2DM患者,根据微量白蛋白尿的有无,分为非DKD组和DKD组,并以184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DKD的患病率,各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的差异,并对DK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患者DKD的患病率为35.71%(326/913)。DKD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非DKD组(P<0.01或P<0.05)。DKD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明显高于非DKD组(P<0.01),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DKD组与非DK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DKD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TG、LDL和糖尿病病程为T2DM患者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而间接胆红素为DKD的保护性因子(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LDL与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r=-0.146,P<0.01)。结论:糖尿病早期采取积极的抗氧化与调脂治疗对防止DK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且抗氧化与调脂治疗互为有利。
2013年03期 v.33;No.145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鲁赛帅;倪昊生;刘浩;章建国;刘益飞;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喉癌、5例不典型增生及5例声带息肉组织中VEGF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VEGF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和肿瘤间质血管内皮。VEGF总阳性率为70.2%。不同分化程度喉癌间的表达有差异;不同分期喉癌间的表达有差异;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癌细胞存在VEGF的自分泌,VEGF过表达能直接刺激肿瘤细胞增殖。VEGF的表达水平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由早变晚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增高,提示其可作为喉癌恶性程度增高的标志。
2013年03期 v.33;No.145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丁华;刘向阳;吴志军;刘继斌;管志峰;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将80例不宜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榄香烯放疗增敏组40例和单纯放疗组40例,两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方案相同,即放疗采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6 MV的直线加速器,照射方法采用常规分割,5次/周,200 cGy/次,总剂量5 000~6 000 cGy。榄香烯放疗增敏组每日常规放疗前2 h予榄香烯2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脉滴注。结果:榄香烯放疗增敏组完全缓解率、稳定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7.5%、5.0%、95.8%,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稳定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7.5%、12.5%、80.0%,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榄香烯作为增敏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少的不良反应。
2013年03期 v.33;No.145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周艳;梅幼敏;宦泓;吴煜卓;曹盈;杨晓雪;孙敬伟;
目的:观察、评价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26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OAM、自体骨混合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修复骨缺损区;对照组则单纯采用翻瓣GTR手术。术前,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记录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PD、CAL减少显著(P<0.05),SBI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密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结论: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是治疗人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
2013年03期 v.33;No.145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王军;田歌艳;朱晓晖;崔世维;黄新中;董建成;陆少林;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和预警症状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方式提供数据。方法:基于南通市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对南通市学田社区60岁以上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以及脑卒中危险因素、预警症状的知晓情况。结果:共297人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非脑卒中者237例,卒中患者60例;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中,高血压83.2%,肥胖83.2%,糖尿病46.1%,心脏病43.1%,颈动脉狭窄39.1%;脑卒中预警症状知晓率中,突发一侧肢体无力85.9%,突然失语84.5%,平衡障碍57.2%,昏迷61.3%,头痛49.2%。文化程度和有脑卒中病史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显著相关(P<0.05);医务人员是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的主要来源(52.9%)。结论:本地区老年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和预警症状的知晓率并不平衡,提示基于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的老年人群的社区集中管理,应注重服务内容及方式的更新,以便进一步完善社区的脑卒中防控功能。
2013年03期 v.33;No.145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顾苗;张洁;陈静;王强;
目的:探讨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G4(specific IgG4,sIgG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安脱达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皮下免疫治疗,抽取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静脉血,检测血清sIgG4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1年后患者血清sIgG4水平增高(P<0.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较好,sIgG4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
2013年03期 v.33;No.145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杜柏华;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19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医院感染40例(21.05%),其中呼吸道(17例,42.50%)及泌尿道(13例,32.50%)感染最常见;26例(65.00%)致病菌培养阳性,6例(15.00%)为2种致病菌混合感染,G-杆菌16株(40.00%),G+球菌8株(20.00%),真菌8株(20.00%);医院感染患者死亡5例,平均住院时间[(37.87±11.25)d]明显高于无感染组[(17.34±6.25)d]。年龄大、病程长、侵入性操作、应用抗酸制剂、预防应用抗生素、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3年03期 v.33;No.145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张忠新;杨玉华;郑艳莉;吴爱民;徐海燕;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中孕期的子宫下段超声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2例瘢痕子宫及62例对照组孕18~22周间的子宫下段超声表现及胎盘与子宫下段的关系;计算瘢痕缺损率R=D/(T+D),将瘢痕缺损率>60%的瘢痕定为大缺损,缺损率<10%为完整瘢痕,缺损率10%~60%的为小缺损瘢痕;分析完整瘢痕、小缺损瘢痕、大缺损瘢痕与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情况的关系。结果:瘢痕子宫妊娠62例中孕期超声检查示大瘢痕缺陷26例(41.93%),小瘢痕缺陷24例(38.71%),完整瘢痕12例(19.35%);再次剖宫产时发现为不全破裂3例,中孕期超声均显示为大瘢痕缺陷;子宫下段菲薄30例中,中孕期超声表现为大瘢痕缺陷21例(70.0%);62例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4例,其中1例发展为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对照组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3例,无1例发展为前置胎盘。结论:瘢痕子宫中孕期超声检查可筛查大缺损瘢痕和胎盘前置状态,以加强孕期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2013年03期 v.33;No.145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孙荣贵;
目的 :分析兴化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行为变化及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0-2012年连续开展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综合监测,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结果:3年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1 209例,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1例和梅毒感染者131例,感染率区间分别为0~0.3%和7.1%~13.5%,检出丙肝感染者1例。最近3个月与性服务者或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9.7%~76.7%和18.7%~26.4%。6.2%~17.8%的就诊者近1年有性病史,0~0.3%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晓率为85.8%~93.3%。艾滋病干预覆盖率为1.8%~29.6%,覆盖率不断提高(Z=10.58,P<0.000 1)。近1年参加过HIV检测且知道检测结果的比例为3.0%~11.7%。结论:兴化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流行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扩大干预覆盖面和提高HIV检测率比例,同时加强艾滋病和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2013年03期 v.33;No.145 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徐小红;张一心;刘继斌;杨磊;魏金芝;谭清和;李明;张晓东;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改良的DICE+G-CSF±R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以及用自体血浆代替人血白蛋白作为冻存保护液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例患者分别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在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采用改良的DICE+G-CSF±R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别采集到干细胞122 mL和95 mL,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分别为3.28×109/kg和2.05×109/kg,CD34+细胞分别为3.5%、1.5%,采用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二甲基亚砜(dimethysulfoxide,DMSO)和自体血清作为冻存保护液。结果:两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和快速造血功能重建,两例患者均在干细胞回输后的第11天重建造血,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采用改良的DICE+G-CSF±R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好;用自体血浆代替人血白蛋白作为冻存保护液安全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2013年03期 v.33;No.145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李俊宏;刘红;刘海燕;钱娟;
目的 :比较不同储存条件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采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分为4组,采用PRP透射比浊法,分别加入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另再随机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PRP分为四组,分别加入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P可高浓度保存于-20℃18个月,低浓度保存于4℃30 d,而不影响血小板聚集率。
2013年03期 v.33;No.145 21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陈志红;
目的:确定喷砂法和激光蚀刻法是否可以成为黏接正畸托槽的牙釉质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70颗因正畸原因拔除的前磨牙,均分为7组:喷砂组、激光蚀刻组(0.5、0.75、1、1.5、2 W)和传统酸蚀法组,黏接正畸托槽后,进行抗剪切黏接强度测试,同时观察剩余黏接剂指数。对实验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酸蚀法和三组高能量激光蚀刻法(1、1.5、2 W)的抗剪切黏接强度均可满足临床要求,而剩余两组低能量激光蚀刻法(0.5、0.75 W)和喷砂法的抗剪切黏接强度值均较低。低能量激光蚀刻组的牙釉质表面剩余有较少的黏接剂。结论:黏接正畸托槽不适宜使用喷砂法和低能量激光蚀刻法,而高能量激光蚀刻可满足正畸临床黏接托槽的要求。
2013年03期 v.33;No.145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邰兆琴;
目的:分析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表现,提高对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认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肺挫伤及肺撕裂伤患者76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肺挫伤63例,表现为肺血管纹理增粗、增浓、轮廓模糊、伴有斑点状模糊影7例;小片状、条絮状密度增高影9例;单侧或双侧肺内大小形态不一的斑片状、云絮状密度增高影,部分融合成大片状,或局限于一叶灶样分布的较高密度影20例;毛玻璃样改变18例;肺内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实变影,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征9例。肺撕裂伤共13例,17个病灶。其中单腔含气囊肿3个、气液囊肿5个,簇状多发肺气囊4个,肺内血肿5个,肺撕裂伤周围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挫伤。结论:肺挫伤及肺撕裂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能明确诊断,并对治疗、转归及预后起指导作用。
2013年03期 v.33;No.145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黄骊莉;赵文霞;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药物保守治疗对患侧输卵管再通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遂愿分为2组,A组30例,为腹腔镜下保守手术组,B组30例,为MTX药物保守治疗组。结果:患侧输卵管再通率:A组为80%,B组为26.67%(P<0.01)。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A组为(12.8±1.1)d,B组为(50.6±4.3)d(P<0.01)。结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对患侧输卵管再通和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显著高于药物保守疗法。
2013年03期 v.33;No.145 22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丁瑜洁;吴晓琰;姚晓东;顾明亚;钱美娟;蔡萍;
目的 :观察3.6%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新鲜配制的3.6%5-氨基酮戊酸凝胶均匀涂抹于皮损处,避光封包1.5 h,633 nm LED红光照射20 min,每2周1次,一般3~4次。每次照射后,即取胶原贴敷料外用于面部30~40 min,疗程中1次/d。结果:共治疗中重度痤疮75例,痊愈43例(57.33%),显效21例(28.00%),有效8例(10.67%),无效3例(4.00%),总有效率达85.33%。结论:3.6%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2013年03期 v.33;No.145 22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姚华;张丹丹;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效果。方法:将绝经1年以上要求取环的80例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41例,取环术前14 d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1 mg,qd,术前2 h阴道后穹窿内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39例,术前不用任何药物,按常规取环。观察两组术中宫颈软化情况、术中综合反应程度、手术时间及取环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取环成功率100.0%,对照组取环成功率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颈软化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疼痛情况及出血量均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软化宫颈作用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2013年03期 v.33;No.145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季瑞;
目的:探讨高龄宫颈癌患者接受姑息性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收治的92例高龄宫颈癌患者(≥75岁),给予姑息性放射治疗,观察并随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有效率为86.96%(80/9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52%(75/92)、51.09%(47/92)、20.65%(19/92)。主要并发症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结论:姑息性放射治疗一般状况良好的高龄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较好,并发症少,患者可以耐受。
2013年03期 v.33;No.145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沈伟娟;朱毓平;
目的 :探讨使用美蓝染料法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和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对50例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0~Ⅱ期)在乳晕下及肿瘤周围皮下注射蓝色染料美蓝来示踪和定位SLN,行淋巴结活检和清扫,病理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成功检出SLN 47例,检出率94.0%(47/50),本组准确率为93.6%(44/47),假阴性率为9.4%(3/32),假阳性率为0。结论:使用国产染料美蓝示踪和定位乳腺癌SLN是可行的,能较准确地反应ALN的情况,并减少手术创伤。
2013年03期 v.33;No.145 227-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陆月梅;王惠;
目的 :通过改变药物开始促排卵的时间,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探寻更为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法。方法:将PCOS不孕症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月经来潮的第8~16天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对照组在月经来潮的第3~5天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总用药剂量(用药总费用)、用药时间、成熟卵泡数、妊娠率(妊娠数/治疗周期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OHSS数/治疗周期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实际年龄、不孕时间、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其促排卵后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使用促排卵药物的时间、促成功成熟卵泡数及用药总剂量(用药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COS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延迟促排卵药物促排卵时间对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缩短促排卵药物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减少成熟卵泡数及多胎妊娠率,调节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同步化,同时减少用药费用。
2013年03期 v.33;No.145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龚海燕;朱振杰;
目的:比较单纯应用镇静类药物与加用超声扫描治疗仪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各35例。常规治疗组单纯应用镇静类药物治疗,治疗均1次/d,睡前服用。超声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声扫描治疗仪,均1次/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NIH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超声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加用超声扫描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3年03期 v.33;No.145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史一雯;樊伟;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N-终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SLE患者早期心血管损害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SLE的32例患者,并以30例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NT-pro-BNP与传统的心血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132.75±90.3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97±19.59)pg/mL](t=8.31,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EF)呈负相关(r=-0.33,P<0.01),与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呈正相关(r=0.67,P<0.0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amage index,SDI)呈正相关(r=0.64,P<0.01)。结论:NT-pro-BNP对SLE患者早期心血管损害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2013年03期 v.33;No.145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