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猪肾损害的影响

    田觅;邹晓平;陈磊;魏威;叶静;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猪的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管内注射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的方法诱导猪SAP模型;将SAP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要素营养组(elemental enteral nutrition,EEN)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nteral ecoimmunonutrition,EIN),分别进行相应的营养8 d。动态检测各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营养8 d后剖腹测定肾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dismutase,SOD)活力,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病理评分。结果:营养支持8 d后,EIN组的BUN、Cr均低于PN组和EEN组(均P<0.05)。营养8 d后,EIN组的肾脏MDA含量及肾脏病理学评分均低于PN组和EEN组,而肾脏SOD活力则明显高于PN组和EEN组(均P<0.05)。结论:早期EIN可减轻SAP时的肾损害。

    2014年03期 v.34;No.151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MiRNA-491-5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其稳定表达细胞株的筛选

    杨诗悦;肖娟娟;赵敦梅;卢慧敏;郑亚标;张苹;王建国;沈方圆;樊丽霞;王静婷;张敏;王明华;

    目的:构建miRNA-491-5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筛选miRNA-491-5p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 :构建PCDH-511B-miRNA-491-5p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491-5p的含量。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转染慢病毒载体组miRNA-491-59表达水平是对照载体组的1 000倍,证明目的基因已在转染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miRNA-491-5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和筛选出了miRNA-491-5p稳定表达细胞株。

    2014年03期 v.34;No.151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中度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降压药的疗效比较

    潘海燕;顾勇;于小红;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并发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效果的最佳时间。方法:将86例中重度SAS并发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n=28)、傍晚服药组(n=29)和早晚服药组(n=29),均于治疗前检查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次日开始服用缬沙坦80 mg qd+非洛地平5 mg qd。早晨服药组:早餐后两药一起顿服;傍晚服药组:晚餐后两药一起顿服;早晚服药组:早餐后服缬沙坦,晚餐后服非洛地平。4周后复查ABP,对24 h平均收缩压(24 h aver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averag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DBP)、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ean arterial pressure,24hMAP)、日间平均收缩压(average daytime SBP,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average daytime DBP,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average night SBP,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average night DBP,nDBP)、夜间收缩压下降率(the percentage of nocturnal decline in SBP,ΔSBP%),夜间舒张压下降率(the percentage of nocturnal decline in DBP,ΔDBP%)以及晨间收缩压(average morning SBP,mSBP)和晨间舒张压(average morning DBP,mDBP),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早晨服药组日间血压(dSBP、dDBP)的下降幅度大于傍晚服药组(均P<0.05),与早晚服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夜间血压(nSBP、nDBP)和晨间血压(mSBP、mDBP)的下降幅度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ΔSBP%、ΔDBP%)的改善程度显著小于傍晚服药组(均P<0.01),也显著小于早晚服药组(P<0.05,P<0.01)。傍晚服药组与早晚服药组日间血压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傍晚服药组夜间血压和晨间血压的下降幅度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早晚服药组(P<0.05,P<0.01)。24 h平均血压(24hSBP、24hDBP、24hMAP)3组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血压呈明显非杓形甚至反杓形的SAS患者,为改善血压的昼夜节律,以及更有效地控制晨间血压,以晚上顿服效果更好,其次为两药早晚分服。

    2014年03期 v.34;No.151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茵陈蒿汤主要成分的HPLC分析

    孟萍;窦志华;孟佳佳;

    目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茵陈蒿汤(Yinchenhao decoction,YCHT)中主要成分的进行定性。方法 :采用welch-materials X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分别对8个对照品及YCHT供试品在254、280及440 nm 3个波长下的色谱图进行比较。结果:YCHT中8个有效成分没食子酸、绿原酸、栀子苷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在254 nm处均有良好吸收;没食子酸、绿原酸在280 nm处亦有吸收,440 nm处无吸收;栀子苷在280 nm和440 nm无吸收;5种蒽醌类成分在280 nm及440 nm处均有良好吸收。结论:采用已确定的色谱条件,对YCHT 254、280及440 nm 3个波长的色谱图的比较,可较全面分析其主要成分。

    2014年03期 v.34;No.151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Glypican-3联合HepPar-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宋天龙;张玲燕;邵建国;顾春燕;肖锋;陈琳;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3(glypican-3,Gpc-3)和肝细胞石蜡抗原(hepatocyte paraffin antigen,HepPar-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诊断为HCC的肝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Gpc-3及HepPar-1在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对Gpc-3及HepPar-1在HCC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收集15例新鲜肝癌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Gpc-3在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癌及癌旁组织Gpc-3阳性率。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c-3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3.33%(25/30),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3.33%(7/3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pPar-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3.33%(10/30),癌旁组织阳性率为80%(24/3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Kappa统计学方法分析Gpc-3和HepPar-1在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际测得疾病例数与预测例数一致性相当好(Kappa=0.813,P<0.05)。高分化HCC中Gpc-3表达阳性率为73.33%(11/15),中/低分化癌组织为93.33%(14/15),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Gpc-3表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HCC中HepPar-1表达阳性率为33.33%(5/15),中低分化癌组织为26.67%(4/15),HepPar-1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c-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直径、包膜是否完整、淋巴侵犯、门静脉癌栓、谷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无关(均P>0.05),与分化程度、HBSAg、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有关(P<0.05)。HepPar-1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块直径、包膜是否完整、门静脉癌栓、AFP、GGT、TBIL无关(均P>0.05),与淋巴侵犯、HBSAg有关(P<0.05)。Gpc-3和HepPar-1在HCC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58,P>0.05);(2)RT-PCR法结果提示Gpc-3 mRNA在HC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1)联合应用Gpc-3和HepPar-1在HCC中的表达,其实际测得疾病例数与预测例数有很好的一致性,准确率为93.75%,因此Gpc-3联合HepPar-1对HCC的诊断具有提高诊出率,减少漏诊率等优点;(2)Gpc-3阳性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HBSAg、AFP有关;HepPar-1阳性表达与淋巴侵犯、HBSAg有关;(3)Gpc-3和HepPar-1在HCC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两者均可作为HCC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2014年03期 v.34;No.151 17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奥拉西坦对脑梗死大鼠细胞凋亡及神经再生的影响

    夏翠萍;陈进;沈丽华;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oxiracetam)对脑梗死大鼠细胞凋亡及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奥拉西坦组(n=20/组)。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模型成功后,生理盐水组给予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 mL,连续14 d;奥拉西坦组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配置的奥拉西坦1 mL,注射剂量为200 mg/kg,连续14 d;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肌肉,暴露颈总动脉后缝合。模型成功后同时给予大鼠腹腔注射BrdU(50 mg/kg),bid,连续7 d以标记新生细胞。比较各组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用TUNEL荧光标记测定细胞凋亡,BrdU、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增殖细胞及新生神经元。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生理盐水组和奥拉西坦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奥拉西坦组的大鼠神经功能比生理盐水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大鼠缺血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但奥拉西坦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而增殖细胞及新生神经元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从而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

    2014年03期 v.34;No.151 180-18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两种射频消融术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基质的影响

    林刚;黄建飞;茅卫卫;王塑;施林生;卢辉和;

    目的 :评估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A)和环肺静脉电隔离+碎裂电位消融术(CPVA+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CPVA+CFAE)两种射频消融术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为房颤消融术式的评价及消融策略的选择提供临床数据。方法:运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左房容积、二尖瓣运动曲线上舒张晚期速度峰值(Va)等指标,观察CPVA和CPVA+CFAE两种术式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此评价不同术式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CPVA组左房容积在消融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值术后高于术前(P=0.001);CPVA+CFAE组左房容积、Va值在消融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值CPVA组高于CPVA+CFAE组(P=0.027)。结论:房颤患者CPVA术后左心房功能有所改善,而CPVA+CFAE术后左心房功能未见明显改善。提示过多的左房基质消融,可能损伤左房功能。

    2014年03期 v.34;No.151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Guardian喉罩用于中度肥胖手术患者的全麻通气效果

    黄翠凤;尤新民;蔡玉红;程志军;季惠;

    目的 :评价Guardian喉罩(Guardian laryngeal mask airway,GLAM)用于中度肥胖手术患者的全麻通气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中度肥胖手术患者80例,ASA I或Ⅱ级,年龄18~65岁,男45例,女35例,身高150~192 cm,体质量65~100 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5~<40 kg/m2)。随机分为GLAM组(G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罗库溴铵0.6 mg/kg,G组置入GLAM,T组在喉镜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置入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的时间和情况。记录两组术中各时点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脉博血氧饱和度(pulse-oxygen saturation,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的数值。记录喉罩头中位时的气道密封效果。应用纤支镜插入喉罩通气管检查对位情况。记录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的低氧血症、呛咳、恶心呕吐、声嘶、咽喉痛、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比较,G组置入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缩短,拔除喉罩后低氧血症、呛咳、咽喉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均无反流误吸发生。T组插入气管导管后1 min、5 min的HR、MAP明显高于G组(P<0.01)。两组各时点SpO2、PETCO2、和Ppeak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G组气道密封压为(32±5)cmH2O。纤支镜证实GLAM位置好。结论:GLAM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心血管功能稳定,拔除后不良反应发生少,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中度肥胖患者外科手术的全麻通气。

    2014年03期 v.34;No.151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幼猪开胸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研究

    宋建祥;张亚军;施展;常绘文;吴纪祥;刘明;

    目的:建立幼猪深低温低流量、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模型,为研究深低温体外循环对自身脏器损伤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16只健康幼猪,平均年龄(24.1±2.7)d,体质量(6.5±0.5)kg,采用开胸体外循环转流降温。16只幼猪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深低温低流量60 min;B组:深低温停循环60 min,术中进行心电图监测、动脉混合静脉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16只幼猪均成功建立体外循环模型,体外循环后幼猪心肺功能均顺利恢复,血气指标分析均在正常范围,血流动力学在正常范围。结论:开胸成功建立幼猪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为研究深低温体外循环自身脏器损伤提供了动物模型。

    2014年03期 v.34;No.151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住院患者202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袁咏梅;顾萍;姜燕南;许波银;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为指导医院感染工作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10月25日0:00-24:00处于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查2035例,实查2 022例,实查率99.36%,发生医院感染46例,现患率2.27%,例次感染53例,例次感染率2.62%。现患率较高的科室是综合ICU,占31.2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8.98%,其次为泌尿道,占12.24%,皮肤软组织占10.20%,居第3位。53例次医院感染共检出43株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2株(27.91%)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8株(18.60%)次之。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68%,一联用药56.55%、二联用药41.87%、三联用药物1.59%,其中治疗用药占54.66%、预防用药占27.68%、治疗加预防用药占17.66%。结论:现患率调查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以基本反映医院感染情况。提示应加强对高危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加大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力度,减少预防用药及经验用药,提高病原菌送检率,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2014年03期 v.34;No.151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祖波;章小军;郑毅;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1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临床症状、X线、CT及MRI表现诊断,患者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门侧均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及颈椎曲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手术时间70~13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150~500 mL,平均250 mL。术中无不可逆性脊髓损伤,无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症状。随访6~20个月,平均13.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1.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3.8±2.1)分,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8.3%~75.6%,平均(53.8±17.9)%,术后颈椎曲度为17.9°±3.8°,与术前18.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未发现再关门现象。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4年03期 v.34;No.151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 利多卡因经气管内和静脉内应用对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

    张剑;

    目的:分别观察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和气管内注射对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静脉给药组(利多卡因1 mg/kg),B组为经自制导管气管内给药组(利多卡因1 mg/kg),均于手术结束后患者出现吞咽动作时给药,观察给药后5 min内和拔管前、后5 min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结果 :A组给药后对MAP、HR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CO也明显下降(P<0.05),但拔管前后MAP、HR、CO升高明显(P<0.05);B组给药后MAP、HR明显降低(P<0.05),CO降低不明显(P>0.05),而拔管前后MAP、HR、CO波动很小(P>0.05)。结论 :在全麻苏醒期使用气管内注射1 mg/kg利多卡因的方法可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2014年03期 v.34;No.151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连续波热牙胶在充填后牙弯曲根管中的疗效观察

    姜淑群;徐建萍;谢晨;刘玮珏;赵琴;

    目的:探讨连续波热牙胶充填后牙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牙体牙髓科确诊为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后牙弯曲根管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即热牙胶组和冷侧压组(每组40例),所有患牙常规开髓,Mtwo机用镍钛系统预备根管,氢氧化钙糊剂消毒。热牙胶组采用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进行充填,冷侧压组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根充后即刻摄片检查充填情况。观察根充恰填率、侧副根管充填情况,术后1周疼痛反应,1年后成功率。结果:热牙胶组恰填率为95.00%,冷侧压组恰填率为77.50%,热牙胶组恰填率明显高于冷侧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牙胶组侧支根管的充填率15.00%(6/40),冷侧压组0.00%(0/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复诊,热牙胶组与冷侧压组疼痛率分别为12.50%和2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疗效,热牙胶组成功39例(97.50%),冷侧压组成功31例(77.50%),热牙胶组优于冷侧压组(P<0.05)。结论: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术优于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低,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4年03期 v.34;No.151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即查即治”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

    谭露;储丽萍;邓继红;安红梅;马丽莎;

    目的:探讨"即查即治"方法对宫颈细胞学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妇女的诊治价值,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疗手段。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年龄25~83岁,宫颈细胞学筛查为HSIL的妇女200例,按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即查即治)和对照组(传统三阶梯诊断程序方法)。比较两组的宫颈电环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最终病理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宫颈电环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病理符合率98%(98/100),对照组为97%(97/100),以病理结果≤CIN 1作为过度治疗评判标准,实验组和对照组过度治疗率分别为9%(9/100)、11%(11/100),两组病理结果及过度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细胞学为HSIL是安全、经济和有效的诊疗手段。

    2014年03期 v.34;No.151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综述

  • 骨微环境内细胞因子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响

    周悦;叶媚娜;

    骨是乳腺癌最常见且最优先的远部转移部位。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到骨引起溶骨性和成骨性骨损伤,其发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骨微环境提供的生长支持、乳腺癌细胞对骨微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骨微环境内细胞包括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乳腺癌骨转移进展;乳腺癌细胞也会释放多种因子,影响骨微环境内细胞及细胞因子,加重对骨的破坏。

    2014年03期 v.34;No.151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肝损伤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张宇;陈钟;

    <正>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box1protein,HMGB1)是细胞核内普遍存在高度保守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蛋白,在细胞核内具有稳定核酸结构、调节转录和基因表达等多种功能[1]。当细胞受到刺激,HMGB1迁移到细胞外,可以诱导机体固有免疫启动炎症反应,表现出炎症因子的作用。HMGB1可以与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相互作

    2014年03期 v.34;No.151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何红梅;邵建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日益增高,而且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本文从发病机制及治疗两大方面综合分析了NAFLD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4年03期 v.34;No.151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胰腺癌中S100蛋白家族信号通路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

    纪易斐;江枫;肖明兵;倪润洲;

    胰脏癌是一个多病因的恶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在胰腺癌发病过程中,S100蛋白家族参与多条相关细胞通路的调节。S100蛋白家族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细胞内外功能,包括蛋白磷酸化和调节酶的活性、钙稳态、调节细胞骨架成分、调节转录因子等。S100蛋白也可与RAGE、p53基因、p21基因等相结合,并在细胞外基质降解和转移、细胞骨架蛋白与质膜结合促进胰腺癌进展和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S100A11、S100P被认为是胰腺癌的早期肿瘤标志物,S100A6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信号。S100A4和S100P可能与耐药性、分化、转移和预后相关。本文阐述了S100家族在胰腺癌中信号通路及其相关蛋白的作用和意义。

    2014年03期 v.34;No.151 219-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临床研究

  •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近端形态研究

    汤春平;严亮;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的形态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CT重建测量72例DDH患者(78髋)与54例(54髋)正常股骨近端参数,包括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高度、头心-干轴距、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按Crowe分型标准分为3组,组1:CroweⅠ型(23髋),组2:CroweⅡ型(31髋),组3:CroweⅢ型和Ⅳ型共24髋,分别比较3组和正常对照组股骨近端的形态差异。结果:DDH3组均与正常股骨近端形态均有差异,组1股骨头高度[(4.84±0.57)cm]较对照组[(4.45±0.47)cm]高(P=0.013);组2、组3头心-干轴距分别为(2.66±0.85)cm和(2.39±0.77)cm,均较对照组[(3.16±0.51)cm]小(P均<0.05);DDH组头心-干轴距随着髋脱位程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结论:DDH患者股骨近端存在形态异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行髋关节的CT扫描和三维重建对术中股骨柄假体的选择和安放角度有指导意义。

    2014年03期 v.34;No.151 224-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老年急性胆道感染227例腹腔镜探查治疗体会

    殷杰;刘俊;郑宇;朱日祥;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227例老年急性胆道感染实施腹腔镜探查术。年龄64~92岁,平均71.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6 d。结果: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15例(94.7%),其中行胆囊切除185例,行胆囊造瘘17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13例;中转开腹12例(5.3%)。手术并发症19例(8.4%),其中胆管损伤5例,术中出血6例,术后胆漏5例,再出血3例,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老年急性胆道感染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2014年03期 v.34;No.151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云纹照相在乡镇医院学校健康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胡可;徐荣范;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乡镇医院推广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检查方法。方法:2013年5—10月,配合学校常规体检,对3 931名11~16岁学生作脊柱侧凸云纹照相对比检查,异常者作脊柱X线检查。结果:目测法未发现学生有脊柱侧凸异常倾向,云纹照相法小学生中发现脊柱侧凸异常倾向者3名,而在初中学生中发现脊柱侧凸异常倾向者32名,均为女生,发现Cobb氏角20°以上需防控的患者3名,已作支具治疗。结论:在乡镇医院学校常规体检中,对11~16岁中小学生(即高小及初中学生),引入云纹照相筛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2014年03期 v.34;No.151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正>自2009年起,《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启用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旨在杜绝抄袭、伪造、剽窃、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提高期刊内容质量。

    2014年03期 v.34;No.151 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杨志刚;祁向东;陈光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比较中转开腹者及未中转开腹者两组各41例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炎症、腹部手术史、糖尿病、体质量指数、总胆红素水平、腹腔镜手术经验、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中转开腹者组上腹部手术史占24.30%、平均年龄(58.67±16.56)岁、急性炎症发生率(43.90%)高于未中转开腹组的48.78%、(48.56±15.67)岁、24.39%(P<0.05),手术医师操作(48.23±10.34)次低于中转开腹组(102.23±20.38)次,是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两组性别、下腹部手术史、糖尿病、体质量指数、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存在一定程度的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中转开腹。

    2014年03期 v.34;No.151 23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肾周积液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意义及超声图像分析

    曹霞;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导致肾积水与肾周积液的关系。方法:本院2006年3月—2013年10月间,共有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患者1 435例,选取其中伴肾周积液的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治疗结果,分析肾周积液与肾积水的相关性。结果:伴有肾周积液的输尿管结石36例中,均单侧发病,超声显示肾积水程度为轻中度,表现为肾周月牙形或线条状液性暗区,肾皮质均无明显变薄,当解除梗阻及肾积水后,肾周积液均消失。结论:急性输尿管梗阻会导致肾周积液,肾周积液的发生与输尿管内压力增大相关。

    2014年03期 v.34;No.151 23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麻醉及术后24h监护分析

    陈娟;胡生辉;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麻醉过程及术后24 h全程监测及密切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总结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UPPP手术的麻醉资料和术后24 h监护资料。结果:13例顺利拔管,1例极重度患者气管切开后拔管。均在手术室观察室观察30~60 min后送回病房继续监护。6例带管进ICU,12~24 h后顺利拔管。无1例麻醉并发症。20例术后24 h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OSAHS患者长期缺氧致全身脏器损害的严重性及解剖特殊性,对麻醉剂耐受性差,在未建立通气道之前,减少麻醉药用量,术后不要过早拔管,术后24 h内风险最大,监护和密切观察至关重要。

    2014年03期 v.34;No.151 237-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翼状胬肉三种手术治疗方法复发率的比较

    张高明;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翼状胬肉切除加带含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及翼状胬肉切除加含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加巩膜暴露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3年2月,翼状胬肉120例(122眼),其中原发性108例(110眼),复发性12例(12眼)。随机分为A组:翼状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36例(36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加含干细胞结膜瓣移植41例(41眼);C组:翼状胬肉切除加含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加巩膜暴露43例(45眼)。结果:A、B、C组3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分别为22.22%、7.32%、4.44%,但C组有1例结膜瓣坏死。结论:翼状胬肉3种手术方式中,联合含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加巩膜暴露的复发率最低,是一种可靠而新颖的手术方式。

    2014年03期 v.34;No.151 23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Vitapex预防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效果初探

    樊海燕;

    目的 :评价Vitapex糊剂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360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按根管预备后根管内的封药种类分为Vitapex组、樟脑酚(camphorated phenol,CP)组和甲醛甲酚(formocresol,FC)组,约1周后复诊,观察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Vitapex组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Vitapex糊剂能有效控制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的约诊间痛。

    2014年03期 v.34;No.151 24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药物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轻中度痤疮156例临床观察

    张捷;刘东华;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在治疗痤疮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15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自血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轻度患者用甲硝唑软膏和0.1%他扎罗汀凝胶外用,中度患者加口服多西环素50 mg,Bid,疗程为2个月,然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自血疗法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自血疗法价格低廉,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轻中度痤疮常规辅助治疗手段。

    2014年03期 v.34;No.151 242-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感觉法在根管长度确定中的灵活运用

    李锐;左凡;

    目的:分析感觉法在根管长度确定中的应用。方法:来我院口腔科门诊行根管治疗的患牙共258颗,根管共525个。每1颗患牙都将由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A组感觉法操作医师为刚工作两年的医师,B组感觉法操作医师为具有20年工作经验的医师,两组共用同1位医师使用仪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电测法恰填率为93.8%,感觉法恰填率为76.5%;B组电测法恰填率为94.9%,感觉法恰填率为89.8%。结论:电测法准确率较高,感觉法准确率与经验有关,临床中可灵活运用感觉法。

    2014年03期 v.34;No.151 24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简讯

  • 《南通医学院学报》获准更名为《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09)310号发文同意《南通医学院学报》更名为《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刊号为:CN32—1807/R,ISSN 1674—7887,主办单位由原南通医学院变更为南通大学。《南通医学院学报》是原南通医学院创办的医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受到作者和读者的欢迎,先后在江苏省高校和全国医学院校学报质量评比中获奖,并被评为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

    2014年03期 v.34;No.151 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