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拮抗线粒体穿梭系统关键分子肉毒碱对肝脂肪代谢的影响

    姚敏;汪晓莺;王理;姚登福;姚登兵;

    目的:探讨拮抗线粒体穿梭系统关键分子肉毒碱对肝脂肪氧化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J/6j(wt/wt)鼠腹腔注射0.05%(W/W/d)肉毒碱相似物[3-(2,2,2-trimethyl hydrazinium)propionate dihydrate,THP]拮抗循环肉毒碱,对照鼠以等量生理盐水(0.85%,W/V)注射,2周后以乙醚麻醉处死留取肝组织;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积聚,从肝组织提取并以放射法分析长、短链脂酰肉毒碱,游离及总肉毒碱浓度。结果:THP注射后鼠肝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油红O染色证实模型鼠肝组织出现大量脂肪积聚,高于对照鼠的5~6倍;肝组织总、长链和游离肉毒碱比浓度(nmol/g湿重肝组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392.16±53.08)vs(323.78±51.29)、(78.32±9.51)vs(65.80±7.73)和(252.28±28.21)vs(151.46±37.81),短链脂酰肉毒碱比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61.56±23.28 vs 106.92±41.16)。结论:肉毒碱是保证脂肪酸进行β-氧化关键分子和代谢的重要因素。

    2014年04期 v.34;No.152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BRCA1、ERCC1、RRM1表达与肿瘤体外药敏相关性的研究

    赵美琴;王红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蛋白表达与肿瘤体外药敏的相关性,为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预测指标。方法:收集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采用ATP-TCA方法检测紫杉醇、顺铂、吉西他滨体外药敏;采用免疫组化PV方法检测BRCA1、ERCC1、RRM1蛋白表达。结果:BRCA1高表达18例(56.2%),低表达14例(43.8%),BRCA1高表达组紫杉醇有效13例(72.2%),BRCA1低表达组有效4例(28.6%)(P<0.05);ERCC1高表达13例(40.6%),低表达19例(59.4%),ERCC1高表达组顺铂有效2例(15.4%),ERCC1低表达组有效11例(57.9%)(P<0.05);RRM1高表达15例(46.9%),低表达17例(53.1%),RRM1高表达组吉西他滨有效3例(20.0%),RRM1低表达组有效10例(58.8%)(P<0.05)。结论:BRCA1、ERCC1、RRM1蛋白表达水平和紫杉醇、顺铂、吉西他滨体外药物敏感性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为非小细胞肺癌筛选化疗药物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2014年04期 v.34;No.152 251-25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 DBA/1小鼠与C57BL/6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比较研究

    王小琴;刘燕;邓乔文;邱一华;

    目的: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在不同品系小鼠(DBA/1小鼠和C57BL/6小鼠)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寻找出一种适合制备CIA模型的小鼠品系。方法:用鸡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Ⅱ)乳剂分别免疫DBA/1小鼠和C57BL/6小鼠诱导CIA,进行关节外观的观察及关节炎临床评分。结果:免疫后第31天,DBA/1小鼠出现关节红肿,关节炎临床评分升高,在第39天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关节红肿等急性炎症现象有所减退。用改进方法免疫的C57BL/6小鼠于第21天开始出现关节红肿、临床评分升高现象。结论:在制备CIA模型时建议首选DBA/1小鼠。

    2014年04期 v.34;No.152 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表达马来丝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Hela细胞的无血清培养

    陆施娟;方政;王慧;徐邦生;李群;

    目的: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可稳定表达马来丝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Brugia malayi cystatin,Bm-CPI)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方法:将已获得的Bm-CPI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株,进行无血清培养并观察Hela细胞的维持时间和培养过程中Hela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无血清培养基培养Hela细胞可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可以逐步代替含血清的培养基,为后续Hela细胞扩大培养和Bm-CPI基因重组蛋白纯化提供依据。

    2014年04期 v.34;No.152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亚;陈志荣;陆忠凯;闵寒;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切除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LST)中的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我科采用ESD治疗的21例LST患者,分析整块病灶切除率、切除病灶直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治愈率。结果:21例行ESD治疗的LST,ESD手术完整切除率为90.48%(19/21);切除病灶直径1.1~10 cm,平均(3.7±3.1)cm;从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结束时间10~115 min,平均(75±46.5)min;2例出现术中穿孔,1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其中癌变2例,余均为良性病变。随访3~12个月无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ESD治疗LST的整切率高,操作时间短,复发率低。

    2014年04期 v.34;No.152 260-26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 靶向下调uPAR抑制大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刘培根;朱建伟;马利林;

    目的 :通过uPAR特异siRNA靶向下调大肠癌LOVO细胞uPAR的表达,研究大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方法:构建3对uPAR特异siRNA,将其转入大肠癌LOVO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uPAR-siRNA干扰效果,选择干扰效率最高的一对siRNA进行后续实验。利用流式细胞术及CCK-8试验检测uPAR-siRNA转染后大肠癌细胞增殖变化,利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uPAR-siRNA转染后对大肠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大肠癌细胞分别转染3对uPAR-siRNA后,uPAR的表达明显下降,其中uPAR-siRNA-3的干扰效率最高;大肠癌细胞转染uPAR-siRNA-3后,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及细胞迁移距离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uPAR特异siRNA转染大肠癌细胞LOVO后,明显下调uPAR的表达;uPAR-siRNA转染大肠癌细胞LOVO后,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2014年04期 v.34;No.152 263-26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一种新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的建立

    周春献;徐东风;陈钟;

    目的 :建立一种能简便实行胆汁内外引流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胆汁外引流组(A组,n=12)、胆汁内引流组(B组,n=12)及假手术组(C组,n=12)。A、B组采用切断胆总管后分别向肝与十二指肠方向插入硅胶管,两端缝扎固定,夹闭器夹闭硅胶管并缝于皮下的方法建立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剪断硅胶管引至体外形成胆汁外引流,去除夹闭器后恢复胆汁内引流;C组采用分离胆总管后打松结的方法作为对照。所有兔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后第7天时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B超检查肝胆系统;再次手术后第7天取肝脏组织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前A、B、C 3组间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前明显增高(均P<0.05),明显高于C组(P<0.05);再次手术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后第7天明显下降(P<0.05),A、B、C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弥漫性肿大,胆囊增大,肝内胆管、肝总管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无明显肿大,胆囊萎缩,肝内胆管、肝总管无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A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窦轻度扩大,汇管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B组汇管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研究建立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具有可靠有效,可重复性强,再通时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梗阻性黄疸和胆汁内外引流实验中推广。

    2014年04期 v.34;No.152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分析

    黄庆锋;苏星;卢小健;施炜;严耀华;陈建;陈建国;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SAH)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的356例sSAH患者,对其中51例sSAH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sSAH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主要有Hurt-Hess分级、Fish分级、动脉瘤部位、反复多次出血等。51例患者分别实施脑室外引流术、V-P分流术后,经GOS评分:良好25例,轻度残疾16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3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早期选取介入栓塞或者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并配合使用相对应的引流术,可降低术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14年04期 v.34;No.152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经颅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临床资料分析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杨柳;严耀华;陈建国;李剑;顾志恺;周非;

    目的:总结经颅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探讨经颅切除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2014年3月手术的鞍区肿瘤80例(脑膜瘤56例、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9例、皮样囊肿2例、神经内分泌源恶性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和额外侧入路,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分析全切除率、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翼点入路者50例,全切除率为66.0%;采用额下入路者16例,全切除率为75.0%;采用额外侧入路者14例,全切除率为71.4%。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主要手段,选择手术入路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遵循最优化和个体化原则,结合手术者的经验来决定。

    2014年04期 v.34;No.152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丙戊酸钠联合吡柔比星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作用

    王琳;孙宝兰;张国华;倪红兵;宋红花;王峰;鞠少卿;董德平;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钠(valproate acid,VPA)对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抑制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细胞株Raji细胞生长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WST-1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PA、THP单药及二者联合应用时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将筛选出最佳联合作用浓度的THP与VPA联合作用于Raji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合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VPA(0.25、0.5、1、2、3、4、5 mmol/L)、THP(0.1、1.0、2.5、5、10μmol/L)对Raji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THP单药组,也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VPA和THP单药组。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0.25 mmol/L VPA+2.5μmol/L THP)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药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单药组,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及THP对Raji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低浓度的VPA联合不同浓度THP对Raji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单药应用显著增强。VPA联合THP一定程度上通过促进凋亡进而抑制了Raji细胞的增殖作用。

    2014年04期 v.34;No.152 278-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TP与TC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邵佳;何爱琴;陈曾燕;

    目的:比较紫杉醇+顺铂(TP)与紫杉醇+卡铂(TC)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Ⅱb~Ⅳa期93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根治性放疗。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紫杉醇+顺铂联合3周化疗方案44例;B组:紫杉醇+卡铂联合3周化疗方案49例。A、B组均采用根治性放疗(体外放疗+腔内后装治疗),每周放疗5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近期有效率为91%,B组近期有效率为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A、B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9%和6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3%和49.0%,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6%和12.2%,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4.1%和38.8%,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毒性和肌肉关节痛A组明显较B组重(P<0.05)。结论:TP与TC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相当,但TC方案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更易被患者接受,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及对顺铂耐受性差的患者。

    2014年04期 v.34;No.152 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不同药物组合对断指再植患者的疗效比较和护理学干预

    施平;徐秀群;葛敏;胡仁娟;唐松英;崔亚平;王古衡;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组合对断指再植患者的疗效,以及早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患者100例作为A组,采用罂粟碱+冬眠合剂Ⅰ号+尿激酶+抗生素治疗;2010年1—12月患者100例作为B组,采用冬眠合剂Ⅰ号+尿激酶+抗生素治疗,两组均对药物不良反应早期护理干预。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植指毛细血管的血运状况明显优于B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B组;断指成活率(96.0%)显著高于B组(90.0%)(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均具有确切的镇痛镇静效果,其中采用罂粟碱+冬眠合剂Ⅰ号+尿激酶+抗生素治疗能有效预防与缓解血管危象发生,提高断指成活率,但不良反应也较多,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2014年04期 v.34;No.152 28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降钙素原的变化率对评估细菌性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

    王忠勇;张彬;崔晓莉;

    目的:观察细菌性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PCT)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评估感染控制中作用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研究,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56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细菌性感染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PCT1)、48 h(PCT2)及72 h(PCT3)的PCT水平,分别计算出48 h及72 h的PCT的变化率;同时记录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然后根据患者最后结局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4例,死亡组22例,最后比较两组患者PCT水平及PCT的变化率。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48 h变化率[-0.448(-0.591,-0.167)vs 0.048(0,0.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84 5,P<0.001);存活组和死亡组72 h变化率[-0.563(-0.767,-0.063)vs 0(0,0.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59 6,P<0.001)。结论:ICU细菌性感染患者中,PCT水平及变化率与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T水平及变化率亦可以预测患者预后。

    2014年04期 v.34;No.152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简讯

  •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学术支持单位名单

    <正>江阴市人民医院淮安市淮阴人民医院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东台市人民医院江阴市青阳医院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如东县人民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2014年04期 v.34;No.152 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综述

  • MicroRNA调控神经元轴突生长的研究进展

    徐宏博;王勇军;

    非编码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通过靶向基因的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影响靶基因mRNA的稳定性或抑制翻译,发挥调控作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中广泛存在miRNA。本文对神经元中miRNA调控轴突起始和生长、轴突的正确寻路以及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和功能等进行了综述。

    2014年04期 v.34;No.152 29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川崎病的治疗进展

    王晓华;赵建美;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高达25%的未治疗患儿会并发KD最严重的并发症——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KD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小儿后天获得性心脏病最主要的病因。目前KD已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即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联合阿司匹林,然而关于治疗时机和剂量尚有争议。IVIG无反应性KD和CAL仍是治疗的难点。本综述就近年来有关KD治疗尤其对IVIG无反应性KD和CAL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2014年04期 v.34;No.152 295-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王利青;赵宏胜;

    <正>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一种新型炎性生物标志物,其在感染诊治中的价值越来越得到肯定。最新的拯救全身性感染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指南[1]也推荐,在无新发感染的情况下可依据低水平的PCT结果停用抗生素治疗。以下就PCT在感染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1 PCT概述1.1 PCT主要生物学特性降钙素(calcitonin,CT)

    2014年04期 v.34;No.152 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研究概况

    杨丽仪;张春辉;顾长江;倪侃;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发展、远处转移以及预后的情况与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凋亡抑制、基因的异常表达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乳腺癌相关因子的检测已相继开展,本文对乳腺癌的一些相关预后因子(Ki-67、HER-2、D2-40)的研究现况进行进一步阐述,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和靶点治疗新思路。

    2014年04期 v.34;No.152 304-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临床研究

  • 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探讨

    陈勇军;唐小荣;王翔;陈冬雷;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及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分析近10年来在我院行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200例,随访并统计其治疗效果及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的预防办法。结果:在200例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短期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咀嚼肌功能减退,角膜感觉消退,其他分支损伤等;长期并发症主要是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本组患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角膜感觉消退,形成角膜溃疡,积极治疗后效果不佳,导致失明。结论: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并发症较少。

    2014年04期 v.34;No.152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效果观察

    管晓军;魏爱淳;周永进;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关节囊黏连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经过6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而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行肩关节镜下关节囊黏连松解术,指导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并于手术前、后采用VAS疼痛评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21例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术后3周、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8±1.3)、(4.1±1.2)、(1.8±1.0)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23.4±10.3)、(48.2±13.1)、(73.1±8.3)分,术后与术前相比较肩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该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肩关节镜下关节黏连囊松解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理想方法,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4年04期 v.34;No.152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血清白蛋白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贲跃宏;张清;盛臻强;黎叶飞;郑扣龙;卢辉和;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NSTE-ACS患者10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87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95例,检测血清ALB水平,记录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史及NSTEACS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新发心力衰竭、心原性死亡。将NSTE-ACS组患者按ALB均值分为高ALB组、低ALB组,比较高低组间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结果:NSTE-ACS组的血清ALB水平较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低(P<0.05),低ALB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总发生率较高ALB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NSTE-ACS患者的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低ALB值可作为NSTE-AC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2014年04期 v.34;No.152 31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诊断婴幼儿阑尾炎146例分析

    代怡然;

    目的:探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用于诊断婴幼儿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3岁以下阑尾炎患儿146例的诊治资料,以阵发哭吵腹痛及腹胀压痛替代转移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压痛进行改良Alvarado评分,以术后病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改良Alvarado评分与B超及CT的准确率。结果: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准确率92.5%,B超检查准确率86.6%,CT检查准确率88.1%,经χ2检验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结论: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与B超、CT等特检准确率相同,且更经济有效。

    2014年04期 v.34;No.152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骨科围手术期合并心血管疾病74例临床分析

    殷乐;王建锋;王纬经;丁聪;

    目的:总结合并心血管疾病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旨在提高心血管患者对骨科手术的耐受性和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1年10月—2013年5月住院手术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74例,对上述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4例高血压病患者术中血压剧烈升高需要静脉降压者18例;围手术期出现胸闷不适伴心电图心肌缺血者9例;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者2例;术前检查发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者3例,围手术期无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发生心肌梗死者1例,恶性心律失常伴死亡1例。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心内科和骨科的团队合作,术前充分评估和准备,术中加强监测及管理,术后继续监测和治疗,对提高患者骨科手术耐受性及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2014年04期 v.34;No.152 317-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应用骨片钉辅助治疗Pilon骨折13例效果分析

    蔡卫明;周翔;耿昌年;刘远;宗云龙;

    目的:探讨骨片钉在辅助治疗Pilon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Pilon骨折应用骨片钉辅助治疗的病例进行术后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2年,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踝关节功能按Mazur方法进行功能评定:优5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骨片钉辅助治疗Pilon骨折疗效满意,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可选方法之一。

    2014年04期 v.34;No.152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 ST段改变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意义

    孙静;秦月华;张澄;包玮;薛锋;

    目的:对ST段改变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3例,对其心电图Ⅰ、Ⅱ、Ⅲ、aVL、aVR、V5、V6导联ST段偏移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展开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经心电图ST段偏移判断梗死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者59例,为回旋支者14例。结论: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偏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进行判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4期 v.34;No.152 32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刘苏;沈光宇;张淑珍;朱晓红;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HBO治疗30 d,采用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分评价HBO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30 d后,HBO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其Barthel指数、GCS和GOS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HBO治疗应用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术后效果较好。

    2014年04期 v.34;No.152 32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5例临床分析

    周健;宋辉;倪立新;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5例(实验组),并依据性别、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病理分型等条件,收集同期相似的25例开腹直肠癌手术病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变肠段切除长度、肿瘤下缘与切缘的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平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切除标本的切缘都是阴性。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具有手术视野广,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4期 v.34;No.152 325-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分析

    王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5月—2012年12月于我院产检并分娩的ICP孕妇中选择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6例,Ⅰ组采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加服抗胆淤汤治疗,观察两组孕妇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其主要生化指标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变化,并随诊至分娩,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及围生儿预后。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的疗效,但Ⅱ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Ⅰ组的77.8%(P<0.05),治疗前两组的TBA、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Ⅱ组下降水平显著,Ⅱ组的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Ⅰ组,两组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疗效好,更能有效地改善围生儿预后,改善妊娠结局。

    2014年04期 v.34;No.152 327-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钬激光联合纤维胆道镜用于难取肝内外胆管结石22例的临床分析

    王源荣;朱月清;夏存林;王加亮;吴海涛;

    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联合胆道镜在难取肝内外胆管结石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3年6月应用钬激光碎石联合胆道镜治疗22例难取肝内外胆管结石,在直视下接触结石,将结石击碎后注水冲出,或用取石篮套出。结果:22例结石,一次性完全清除18例,2次碎石后取尽3例,大部结石去除1例,小分支胆管有结石残留,本组无胆道损伤、出血。结论:钬激光碎石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难取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直观、准确、方便、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难取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手段。

    2014年04期 v.34;No.152 329-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51例效果观察

    李建明;李小鑫;朱建;陈海燕;崔宏亮;解吕中;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4例,肾盂或肾中上盏28例,肾脏下盏结石9例;结石直径0.9~3.0 cm,其中2.0~3.0 cm 6例。结果:33例一次进镜成功,余18例在留置双J管2周后均顺利置入输尿管软镜,总进镜成功率为100.0%;4例行二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钬激光碎石成功率82.3%(42/51)。手术时间20~85 mim,平均55 min。无活动性出血、输尿管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损伤小、恢复快,部分较大结石病例可行二次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治疗。

    2014年04期 v.34;No.152 33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乳腺囊性病变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刘文敏;

    超声检查在鉴别囊性病变与实性病变上有较大优势,通过对乳腺囊性病变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总结出恶性乳腺囊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提高临床乳腺癌早期的检出率。

    2014年04期 v.34;No.152 33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小剂量骨水泥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中的应用

    费昊东;谢跃;季峰;葛运如;王守国;

    目的 :探讨小剂量骨水泥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6例,女22例;年龄55~78岁,平均67岁。骨水泥注入量为胸椎1.5~2 mL,腰椎2~3 mL。以目测类比(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者的术前、术后止痛效果。拍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有无外渗及远期邻近椎体有无骨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个月随访,38例患者术前VAS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均未发现有骨水泥渗漏。除1例因车祸致邻近椎体骨折,其余未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结论:小剂量骨水泥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中创伤小、疗效好,能减少骨水泥渗漏机会,降低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值得推广。

    2014年04期 v.34;No.152 33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临床研究

    顾谦学;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道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间6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以后的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组),以前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体质量增长、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降低、2周后体质量增长快,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光疗时间、住院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加快吸吮反射成熟,促进胃肠结构和功能成熟,提高胃肠喂养的耐受性,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2014年04期 v.34;No.152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某高校219例成人水痘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徐操;

    目的:对某高校219例成人水痘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在2005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219例成人水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成人水痘临床症状较儿童水痘更为严重,并发症多,病程长,传染性强;疫苗接种是预防成人水痘的有效手段;阿昔洛韦抗病毒作用明显,治疗成人水痘效果良好。结论:成人水痘危害较大,需进一步加强水痘的疫苗接种和诊治工作。

    2014年04期 v.34;No.152 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MTA和氢氧化钙用于年轻恒牙活髓切断的疗效观察

    芮丹;姚宁;吴燕平;严飞;刘玮珏;

    目的:比较分析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rate,MTA)和氢氧化钙两种药物在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中的临床疗效,以探寻理想的活髓保存药物。方法:选择在我院儿童牙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7例,其中男37例,女2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MTA盖髓药物行活髓切断术,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盖髓药物行活髓切断术,术后随诊3、6、12个月,根据临床效果和X线片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MTA组成功率为93.3%,氢氧化钙成功率为7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盖髓药物用于活髓切断的疗效明显优于氢氧化钙,是一种良好的活髓保存药物。

    2014年04期 v.34;No.152 34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临床支抗比较性研究

    姚宁;高美琴;顾永佳;吴燕平;陆剑锋;章婷;

    目的 :探索在正畸治疗中使用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支抗要求的比较。方法 :选择AngleⅠ类牙列中度拥挤或前牙前突的女性患者32例,随机分成2组,A组16例,使用传统直丝弓托槽,后牙辅助Nance弓加强支抗;B组16例仅使用自锁托槽进行矫治。比较2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1-SN的角度差值。结果:(1)A组治疗时间平均为22.7个月,B组治疗时间平均为19.5个月,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组支抗磨牙近中移动平均3.42 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4.54 mm,治疗前后1-SN角度的差值为8.78°;B组支抗磨牙近中移动平均3.06 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5.01 mm,治疗前后1-SN角度的差值为9.02°,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中度支抗的正畸患者使用自锁托槽可以增强支抗,减少口内的装置,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2014年04期 v.34;No.152 34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扁平疣效果观察

    沈辉;马云;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2例使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波长为532 nm;对照组51例使用干扰素乳膏及0.1%维A酸乳膏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有效率为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Nd:YAG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高、安全性好,可供临床选用。

    2014年04期 v.34;No.152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效果观察

    宗剑;杨定清;季永;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方法: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入0.125%罗哌卡因8 mL,每周3次,持续4周。腋窝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125%罗哌卡因15 mL(内含得宝松1 mL)。臂丛神经阻滞每周1次,持续4周。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时双侧上肢周径差值。结果:治疗4周后双侧上肢周径差由治疗前(3.92±1.21)cm下降至(1.34±0.43)cm(P<0.05)。患肢水肿较治疗前显著缓解。结论: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水肿。

    2014年04期 v.34;No.152 346-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周书芳;汪旭;顾平;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7月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例(8眼)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8眼)均治愈,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手术解剖层次少,视野清晰,造孔大,位置低,选择组织相容性好的填塞材料,保证了慢性泪囊炎的手术疗效,且具有不影响美容的优点。

    2014年04期 v.34;No.152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