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

  • 慢病毒介导的Lhx8基因过表达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发生中所起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浩明;秦建兵;金国华;施金洪;邹琳清;张新化;韩笑;丁会;成翔;

    目的:明确Lhx8过表达慢病毒在海马齿状回胆碱能神经元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hx8过表达重组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通过颅脑立体定位和微量注射的方法,将所得慢病毒Lenti6.3-Lhx8注入SD大鼠海马齿状回中;于注射后第1、3、7、10、14天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荧光表达;检测术后第7天时EGFP/Lhx8/ChAT三标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慢病毒注射后第3天,海马齿状回中EGFP绿色荧光信号最强;此后EGFP表达下降,注射后第14天,几乎检测不到EGFP阳性细胞;术后第7天,注射Lenti6.3-Lhx8的慢病毒侧海马齿状回门区内能够检测到EGFP/Lhx8/ChAT三标阳性细胞,与阴性对照侧比较明显增多。结论:海马齿状回内注射Lhx8过表达慢病毒能够促进胆碱能神经元的发生。

    2014年05期 v.34;No.153 349-35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KCNE1胞外N段功能的研究

    李小青;郭瑞娜;李晓丽;周爱玲;贺彬婵;郑雅;胡仲林;

    目的:研究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IKs通道的调节亚基KCNE1胞外肽段(氨基端肽段,简称N段)的功能,探究胞外N段在KCNE1调控IKs通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KCNE1的N段缺失突变体;利用Western Blot方法了解突变体的蛋白表达情况;以细胞免疫染色方法观察突变体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以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检测突变体(与KCNQ1共表达)的通道电流特征。结果:成功构建KCNE1胞外N段缺失的突变体KCNE1-ΔN,突变体体外表达正常;与野生型相比:KCNE1-ΔN在细胞内的分布出现蛋白集聚现象;通道的电流密度减小,激活电压相比较出现了明显的左移,即通道的激活速率变快。结论:KCNE1的N段对其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对蛋白的转运起重要作用;N段参与了KCNE1对通道电流大小的调节,以及对通道激活特征的调控。

    2014年05期 v.34;No.153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亚硝酸盐研究

    王晓姝;杨娅;达情;王志永;谢洪平;

    目的:建立尿液中亚硝酸盐的顶空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亚硝酸盐与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发生重氮偶合反应,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得到的反应产物环己醇亚硝酸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得出,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5 ppm,相对标准偏差为1.61%,回收率为96.6%~102.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干扰小,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可较好地应用于生物检材尿液中亚硝酸盐的定性定量检测。

    2014年05期 v.34;No.153 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血清miR-96、miR-182对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其比较分析

    邱历伟;吴玮;赛文莉;杨君伶;张海健;郑文杰;姚登福;

    目的:分析miRNA-96、miRNA-182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HCC、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正常对照血清各60例。以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检测miR-96、miR-182在血清中的相对表达量,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两者在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相比较。结果:HCC患者血清miR-96、miR-18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LC、CHB及正常对照组(FmiR-96=104.06,FmiR-182=318.23,均P<0.001),血清miR-96、miR-182 ROC下面积分别为0.901 5和0.936 8;miR-96对HC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3%、80.8%,miR-182对HC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0%、85.0%。两者诊断HCC灵敏度均优于血清AFP测定。结论:血清miR-96和miR-182是潜在的HCC诊断标志物。

    2014年05期 v.34;No.153 358-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高龄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1例暨文献复习

    仲卫冬;陈钟;唐伟东;常仁安;朱李瑢;张宇;

    目的:探讨高龄肝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管理和治疗。方法:2014年4月1日我院完成1例84岁高龄患者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高龄患者于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200 mL,无胆漏及术后出血,肝功能恢复快,术后第9天出院。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适用于高龄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该技术可进行临床推广,为高龄肝癌患者提供新的手术治疗途径。

    2014年05期 v.34;No.153 362-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观察

    刘华;梅晓霞;祝兵;翟小强;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人工髋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FS组)、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DS组)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FD组)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术后采用PCIA。FS组镇痛首剂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200 m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4 mg;DS组镇痛首剂给予地佐辛5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20 m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4 mg;FD组镇痛首剂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200 mg+地佐辛20 mg+托烷司琼4 mg。术毕前30 min给予镇痛首剂和托烷司琼2 mg,接静脉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12、24、48 h被动活动时和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静息时: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DS组明显高于FS组和FD组(P<0.05),FD组与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活动时: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在DS组、FD组、FS组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术后12、24 h DS组较FS组明显降低(P<0.05);泵按压次数:术后12、24 h DS组较FS组、FD组明显增多(P<0.05);头晕的发生率FS组较DS组、FD组显著降低。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均可有效地缓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息痛,但对运动痛的制止效果前者更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的协同镇痛效果不如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且头晕发生率偏高。

    2014年05期 v.34;No.153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疗效关系的研究

    王亚民;钱俊波;葛振明;樊锦河;仇建伟;赵程进;陆飞;施颖琦;刘春慧;

    目的:探索炎症性肠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通过对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209032、rs11805303、rs17375018的检测,结合患者经水杨酸制剂以及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IL-23受体单核苷酸rs11209032位点的GG与GA、GG与AA基因型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与A等位基因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1805303位点C与T等位基因患者加用激素后,症状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提示rs1120903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突变,会降低患者对水杨酸制剂的敏感性,而rs11805303等位基因突变的患者,对激素治疗比较敏感。

    2014年05期 v.34;No.153 369-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峰;顾维立;陈立明;

    目的:探讨与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的常用临床指标。方法:将接受标准化治疗的118例感染性休克的成年患者按60 d内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包括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严重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以及血乳酸、24 h血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收治时血乳酸水平、血小板水平、SOFA评分以及治疗后1 h的血压水平、24 h的血乳酸清除率等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高乳酸血症、低血小板症、高SOFA分值、治疗后1 h仍存在的低血压值、低的24 h血乳酸清除率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2014年05期 v.34;No.153 37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前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爆裂骨折15例分析

    张贤;田小武;陈俊军;葛文杰;胡国鹏;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重建及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例胸腰椎陈旧性爆裂骨折,采用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和前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术治疗。结果:15例患者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2.6个月。术前脊柱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14.8°±2.4°(6°~36°),术后2周后凸Cobb角为4.5°±0.8°(-2°~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局限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9分,平均(7.2±1.3)分,术后2周VAS评分1~3分,平均(2.2±0.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减压植骨重建及钉棒固定更有利于神经减压及重建脊柱稳定,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2014年05期 v.34;No.153 375-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辅助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单玉兰;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辅助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择期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以0.375%罗哌卡因+芬太尼(10μg/mL)共20 mL行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B组以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μg/kg)+芬太尼(10μg/mL)共20 mL行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在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30 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4个时间点记录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T1、T2、T3时HR、MAP显著降低;B组在T1、T2、T3时OAA/S评分较低;B组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P<0.05)。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辅助臂丛阻滞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2014年05期 v.34;No.153 37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重度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集束化血液净化治疗研究

    程志;何小卫;

    目的 :评估集束化血液净化治疗对重度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效果。方法:对68例重度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和集束化治疗组(实验组)36例。结果:实验组患者昏迷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进行集束化血液净化治疗可促进患者苏醒,并明显缩短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2014年05期 v.34;No.153 380-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颈部血管超声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赵蓓蓓;张美芳;曹林;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因头晕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2 933例,分别详细记录颈动脉硬化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部血管超声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的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颈动脉斑块及狭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超声,对脑血管病可以早期诊断,是一种良好的筛查手段。

    2014年05期 v.34;No.153 38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衣折麦布/瑞舒伐他汀联用与双倍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季顺民;陈瑜;钱勇;丁卫东;王俊;

    目的:比较衣折麦布/瑞舒伐他汀与双倍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衣折麦布/瑞舒伐他汀(10 mg/d+10 mg/d)联合治疗组(E/R组)与双倍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组(D/R组),每组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服药12周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E/R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D/R组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虽然E/R组7-烯胆烷醇/TC校正值显著升高(P<0.05),但是菜油固醇/TC的校正值显著降低(P<0.05),且后者的降低幅度1.35±0.70远大于前者0.41±0.21。同时,虽然D/R组7-烯胆烷醇/TC校正值显著降低(P<0.05),但是菜油固醇/TC的校正值显著升高(P<0.05),且前者的降低幅度0.08±0.01远小于后者的升高幅度0.34±0.15。结论:与双倍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相比,衣折麦布/瑞舒伐他汀联用调脂作用更佳、更稳定,且胆固醇吸收与合成标志物的测定比血浆胆固醇水平更能反映机体胆固醇的代谢状态。

    2014年05期 v.34;No.153 384-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

    郑国龙;安礼俊;苏珍;刘艳;刘海林;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35~66岁,体质量51~78 kg,性别不限,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谷胱甘肽组(G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组(PG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于气管插管后P组、G组和PG组分别经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谷胱甘肽100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和谷胱甘肽100 mg/kg。与麻醉诱导后30 min(T1)、CPB即刻(T2)、CPB结束后30 min(T3)、3 h(T4)、6 h(T5)和12 h(T6)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8的质量浓度。与上述各时点取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ed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和记录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结果:与C组比较,P组、G组和PG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质量浓度降低(P<0.05);与P组和G组比较,PG组TNF-α、IL-6和IL-8的质量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P组、G组和PG组OI、Cdyn升高,RI降低(P<0.05);与P组和G组比较,PG组OI、Cdyn升高,RI降低(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其机制与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2014年05期 v.34;No.153 386-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综述

  • 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与肝癌的发生发展

    严美娟;姚登福;

    肝细胞恶性转化与多种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其中Wnt信号通路发挥重要的作用,该通路可分为经典和非经典信号通路,其中前者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较深入,本文综述了Wnt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或相关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2014年05期 v.34;No.153 390-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临床研究

  • 不同根管再治疗器械联合氯仿去除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评价

    李东平;

    目的 :探讨不同根管再治疗器械联合氯仿去除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方法:选择90个离体上前牙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个,分别采用手用器械、R-endo及Mtwo R机用镍钛再治疗锉在使用及不使用氯仿条件下将根管内充填物加以去除,对比分析3组根管壁残留充填物计分情况;器械到达工作长度的时间(T1)、预备完成使用的时间(T2);采用称重法量取各组根尖孔的碎屑量;于矢状劈开样本体视显微镜下采用BettiLV计分法对根管壁的清洁度加以评价。结果:(1)A、B、C 3组不使用氯仿与使用氯仿条件下,根尖1/3处根管壁残留充填物计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得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2)B、C组T1及T2均显著短于A组,且每组使用氯仿条件下T1及T2均显著短于不使用氯仿条件(P<0.05);(3)B、C组根尖孔碎屑量均显著小于A组,但根尖孔碎屑量与是否使用氯仿无关;(4)A、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13.3%及13.33%。结论:根管再治疗时联合氯仿使用能够显著缩短T1及T2,从而提高了器械的工作效率,减少推出根尖孔碎屑量;R-endo及Mtwo R机用镍钛再治疗锉对根管内充填物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手用器械。

    2014年05期 v.34;No.153 39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病理确诊的肺硬化性血管瘤26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王海英;姚婵;贾中正;翁晓丹;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aemangioma,PS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12月26例经病理证实为PS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该病病因不明,临床症状少;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肺部孤立境界清楚肿块影;全组2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可见PSH特征性结构:实性结构、乳头状结构、硬化性结构、血管瘤区;免疫组化示甲状腺转录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erane antigen,EMA)标记阳性;随访均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发病率低,多见于中年成人,女性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无症状,易误、漏诊;胸部CT扫描显示境界清楚的肿块,较少钙化,偶有囊性变,在发现和诊断PSH上有一定价值,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2014年05期 v.34;No.153 397-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 TCD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脑卒中失眠患者加用足部反射区按摩后的疗效观察

    仲跻凤;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技术对脑卒中失眠症患者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与加用足部反射区按摩后两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为主,治疗1次/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足部反射区按摩,1次/d;应用TCD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分别于按摩前、按摩后患者颅内段、颅外段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足部反射区按摩后,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频谱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彩色超声与TCD联合应用是一种有效、无创、可重复性高的脑血管检查方法,提高了脑卒中失眠症患者不同治疗后颅内段、颅外段血管的诊断的准确率,充分证明了加用足部反射区按摩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014年05期 v.34;No.153 400-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开颅术后重症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

    徐俊贤;葛志华;张素燕;韩旭东;黄晓英;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外科术后重症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脑外科术后需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D+P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根据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调整镇静药剂量,使镇静目标深度控制在3~4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静脉推注丙泊酚次数、丙泊酚用量、停药后唤醒时间、撤机后2 h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以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下降、躁动或谵妄、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73例,其中D+P组37例,P组36例。两组均能达到相同的镇静目标,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撤机后2 h SpO2、MAP下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D+P组静注丙泊酚次数和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躁动或谵妄发生率降低(P<0.05),而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P<0.05),减量或停用右美托咪定后心率可恢复。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镇静疗效满意安全,可减少谵妄的发生。

    2014年05期 v.34;No.153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0例临床分析

    袁伟燕;陆静贤;徐碧霞;陆翠华;

    目的:探讨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效果及转归。结果:80例患者行硬化剂注射治疗过程均顺利,其中一次性急诊止血成功76例;4例于第1次硬化剂注射治疗后72 h内仍有活动性出血,其中1例经第2次硬化剂注射治疗后止血成功,2例再出血后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成功,另1例于注射后0.5 h死亡。80例患者中予硬化剂注射后有胸骨后疼痛12例,低热8例。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2014年05期 v.34;No.153 406-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对比应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曹智辉;

    目的:对比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远中移动磨牙的临床效果,为正畸治疗时远中移动磨牙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23例安氏Ⅱ类错患者,对其中13例采用了微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和9例采用口外弓作为支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SNA、SNB、ANB、U1-X、U6-X、U1-Y和U6-Y来评价两种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微种植体的患者ANB和U6-X减小,U6-Y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接受口外弓治疗的患者,其ANB显著降低,U6-X显著增大(P<0.01),SNB和U6-Y显著增大(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均发挥了强支抗作用,在上颌磨牙矫治过程中,口外弓提供较高力值,对磨牙远中移动力强,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高,微种植体支抗提供持续轻力,治疗体验更好,患者依从性高,治疗效果更满意。

    2014年05期 v.34;No.153 408-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癌监测中的应用

    徐美华;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在宫颈鳞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全自动快速荧光酶标分析仪系统检测96例宫颈鳞癌患者SCC-Ag的表达。SCC-Ag<2.5 ng/mL为阴性,SCC-Ag≥2.5 ng/mL为阳性。结果:SCC-Ag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P<0.01)。SCC-Ag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和P<0.05)。随访结果表明SCC-Ag升高与肿瘤复发、转移有关。结论:SCC-Ag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治疗效果、病情监测、预后估计及预测复发的敏感指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4年05期 v.34;No.153 41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丘江;张洁;

    目的 :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早期诊断价值和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初步建立本实验室IMA水平的正常参考值后,收集411疑似ACS的急性胸痛患者,采用白蛋白钴结合实验法(albumin cobalt binding assay,ACB)间接测定IMA水平,绘制IMA在该人群中诊断ACS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的ACB值显著降低,为(60.8±6.3)U/mL,根据ROC曲线,选定cutoff值为62.1 U/mL时,敏感性85.7%,特异性为80.3%。在91例ACS患者中,在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 I)等指标基础上加入IMA后,诊断敏感性有显著提升。结论:IMA与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ACS的诊断敏感性,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2014年05期 v.34;No.153 41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宫颈癌复发的意义

    季瑞;

    目的:研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复发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治愈出院的初发宫颈癌患者75例。门诊定期随访36个月,检测患者血清中SCC-Ag和CRP的浓度。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分析体系。结果:75例患者中宫颈癌复发19例(25.3%);复发组患者测定SCC-Ag范围为0.6~112.8 ng/mL,中位数值4.4 ng/mL,CRP范围为1.2~495.6 mg/mL,中位数值4.4 mg/mL;未复发组患者测定SCC-Ag范围为0.4~29.0 ng/mL,中位数值1.1 ng/mL,CRP范围为0.4~137.8 mg/mL,中位数值3.6 mg/mL,两组SCC-Ag和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示SCC-Ag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2,95%可信区间为0.744~0.900;CRP的AUC 0.832,95%可信区间为0.755~0.905,双变量AUC为0.870,95%可信区间为0.827~0.914,均比SCC-Ag和CRP的AUC高(P<0.001)。结论:SCC-Ag和CRP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宫颈癌复发的辅助手段,对于宫颈癌复发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2014年05期 v.34;No.153 416-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瘢痕子宫妊娠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与治疗

    韩煜雯;郑艳莉;韩云;刘颖蕾;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减少产后出血的应对方式。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孕妇426例为研究组,同期初次剖宫产孕妇1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及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为11.9%,明显高于同期初次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率(P<0.05)。对照组初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均为子宫收缩乏力,将对照组与研究组致产后出血因素作统计分析:瘢痕厚度(<3 mm)、前置胎盘、胎盘因素(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子宫过度膨大(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及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均为瘢痕子宫妊娠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明显增加,与瘢痕厚度(<3 mm)、前置胎盘、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子宫过度膨大(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及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因素密切相关,孕期及产时需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产后出血,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2014年05期 v.34;No.153 418-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酸变化的临床价值探讨

    孙晓晖;周晓玲;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中尿酸水平变化的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心力衰竭组),入院后第2天清晨及病情改善出院前空腹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另随机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心力衰竭组入院时尿酸水平为(530.67±87.45)μmol/L,高于对照组尿酸水平(370.45±78.45)μmol/L(P<0.05);心力衰竭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12.00%)(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相应增加(P<0.05);经过治疗以后心力衰竭组出院时尿酸水平下降为(438.12±69.11)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6.15%,较入院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随访(2.67±0.75)年,高尿酸血症组死亡率为16.67%、住院(3.12±0.44)次/年、住院时间(51.45±11.43)d/年,分别高于尿酸正常组的4.29%、(1.78±0.39)次/年、(35.45±10.20)d/年(P<0.05)。结论 :高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

    2014年05期 v.34;No.153 42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

    谭俊元;熊英;程旭;董从松;马捷;阚琳;

    目的:评价99m锝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ethoxy isobutyl shine,99mTc-MIBI)双时相核素显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临床可疑SHPT拟行甲状旁腺手术的患者在术前1周内完成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测定和99mTc-MIBI双时相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计算99mTc-MIBI双时相核素显像诊断SHP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等,并对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组织的数量进行评价。结果:62例受检者的血BUN为(27.11±5.47)mmol/L,Scr为(694.2±223.6)μmol/L;所有受检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钙降低及血磷增高,血PTH为(1865.3±590.6)pg/mL。99mTc-MIBI双时相显像诊断SHPT的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7.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0%和46.2%。48例核素显像为真阳性的共发现HPT病灶112处,其中10例为单发HPT病灶,17例为2处病灶,15例和6例分别为3处和4处HPT病灶。结论: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在诊断SHPT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评价SHPT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014年05期 v.34;No.153 42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祖卫兵;姜卫星;施剑;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SAP成年患者根据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水平分为高IAP组(≥15 mmHg)和对照组(<15 mmHg),比较分析两组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评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等发生情况及28、60 d死亡率。结果 :高IA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SOFA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高IAP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及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rapy,CRRT)治疗例次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28 d及60 d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IAP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腹内压监测有助于评估SA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2014年05期 v.34;No.153 426-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0.5%布比卡因腰硬膜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剂量探讨

    石小红;徐宝生;杨赛帅;

    目的:观察0.5%布比卡因腰硬膜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不同剂量的效果,以寻求最佳的脊麻药物剂量。方法:选择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7.5 mg(A组)、9.0 mg(B组)、10.5 mg(C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胎儿娩出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各个时间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测量麻醉阻滞平面和麻醉起效时间,硬膜外追加左旋布比卡因剂量、麻黄碱用量;记录产妇麻醉效果、麻醉后并发症的变化;记录新生儿娩出1、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A、B组麻醉阻滞平面明显低于C组,A组硬膜外追加量多于B、C组(P<0.01),B、C组硬膜外追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麻醉效果最佳,但血压、心率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发生率高,麻黄碱用量大于A、B组(P<0.05)。C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B组,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5%布比卡因9.0 mg腰硬膜联合麻醉效果好,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最佳剂量。

    2014年05期 v.34;No.153 428-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尼龙绳辅助大肠带蒂息肉切除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闵寒;陈志荣;龚菲;王皓;

    目的:分析尼龙绳辅助大肠带蒂息肉切除术预防出血的有效性。方法:48例大肠带蒂息肉,按随机-双盲分为A组(尼龙绳辅助)和B组(非尼龙绳辅助),比较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和手术时间。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0%vs 17.2%,3.7%vs 20.7%,P<0.05),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42.5±13.9)min vs(33.5±10.1)min,P<0.05]。结论:尼龙绳辅助能减少大肠带蒂息肉切除术的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5期 v.34;No.153 43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关节镜下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观察

    高峰;崔华;汤健;陈晔;施晓健;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Meyers-MckeeverⅠ、Ⅱ、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对骨折块行内固定,同时处理合并伤。结果: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满意,均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Lysholm评分92~100分,平均96.5分。结论:关节镜下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固定良好、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稳定性好,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实,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康复,同时可对关节内合并伤进行相应处理等优点。

    2014年05期 v.34;No.153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后远期脑积水发生的比较研究

    孔刚;封硕;刘创宏;陈进;

    目的:探讨破裂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破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开颅夹闭55例,介入栓塞51例,统计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和Hunt-Hess分级对破裂动脉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开颅夹闭组发生9例远期脑积水,4例为分流依赖脑积水;介入栓塞组发生8例远期脑积水,4例为分流依赖脑积水。慢性脑积水发生率的高低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Hunt-Hess分级基本平行,其中Ⅲ级与Ⅳ级相比,Ⅳ级动脉瘤远期脑积水发病率明显升高,Ⅳ级与Ⅴ级相比远期脑积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对破裂脑动脉瘤远期脑积水发生率无影响,高Hunt-Hess级别的患者发生远期脑积水的风险高。

    2014年05期 v.34;No.153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老年住院患者便秘治疗体会

    孙树刚;丁小兵;黄建飞;孙海涛;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及治疗方法对老年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住老年便秘患者共20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采用口服润滑性泻剂石蜡油(a方法)、口服刺激性泻剂比沙可啶(b方法)、高渗性泻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用肠道益生菌制剂整肠生(c方法)的病例资料。同时根据治疗药物进行分组,A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相关药物;B组:未服用相关药物。比较3种治疗方法对A、B两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a、b、c 3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方法治疗便秘在A、B两组病例中效果明显优于a方法和b方法。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益生菌治疗老年便秘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5期 v.34;No.153 438-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改良额侧位喉部分切除术24例临床疗效分析

    邱晓霞;孙相波;张彦书;徐健;尤易文;董频;张振新;

    目的:探讨不行气管切开的改良额侧位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24例,行不作气管切开的改良额侧位喉部分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电子纤维喉镜见改良额侧位喉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声带前联合靠拢,声门由最初的近似梯形恢复到近似三角形。术中除1例因切除喉软骨范围较大,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外,余23例术中均未作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后1个月患者复诊时已拔管,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截至2014年6月,20例患者随访满3年,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额侧位喉切除术不但避免了常规的气管切开,减轻了患者痛苦,而且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05期 v.34;No.153 440-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沈惠平;

    目的:探索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qd,观察组同时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1周2~3次。治疗8周后,根据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标准评价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有效率观察组88.46%,对照组6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0 0,P<0.01);复发率观察组19.05%,对照组5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2 7,P<0.05)。结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5期 v.34;No.153 442-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

    钱晨;施卫平;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20例患者均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及经血淋漓不尽,6例伴经期腹痛及腰酸。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切口憩室积血积液15例,子宫切口憩室妊娠3例,子宫切口憩室节育环嵌顿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5期 v.34;No.153 44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健康体检人群中原发性肝癌检出情况研究

    陈红;张红艳;龚毅红;沈洪薰;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中原发性肝癌病例的检出率。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于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实施肝脏B超检查者225 544例,其中可疑肝癌患者作进一步检查,包括CT或MRI,结合甲胎蛋白异常增高,则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结果:(1)283 786例健康体检者中确认原发性肝癌病例24例(8.45/10万);(2)本组原发性肝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原发性肝癌24例中,男19例,女5例,>49~59岁组以上多见。其中HBsAg(+)或HBeAg(+)或慢性乙型肝炎者14例(58.33%)。结论:健康体检是发现原发性肝癌有效的手段之一。

    2014年05期 v.34;No.153 446-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托伐普坦治疗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顾周山;陈楚;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治疗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托伐普坦15 mg/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安慰剂,观察两组呼吸困难、肺部罗音、下肢水肿、尿量等,同时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肾功能、电解质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显著改善,BNP显著降低(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无明显恶化,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托伐普坦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14年05期 v.34;No.153 448-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恩必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黏度的影响

    徐燕平;李晓波;景坚;吴健;赵海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恩必普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标准,试验组较对照组加服恩必普,采用全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血黏度。结果:在60例脑梗死患者中,试验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改善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下降。结论:恩必普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能明显降低血黏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脑梗死有治疗作用。

    2014年05期 v.34;No.153 450-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观察

    马洁云;王建红;田晓锋;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效果。方法:对42例患者的58处结直肠平坦型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随访6~24个月,评价切除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4处病灶一次性完全切除,4处病灶分片完全切除。术中3例创面少量渗血,予以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电凝止血。2例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5天发生延迟出血,均予以金属钛夹夹闭止血,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42例患者术后1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实现6~24个月随访,未发现病灶残留及复发。结论:EMR治疗结直肠平坦型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5期 v.34;No.153 45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29例分析

    占向鸿;张晓膺;狄冬梅;钱永祥;

    目的 :总结我院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外科经验。方法:2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全麻后行右第四前肋间小切口,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行右心房封堵房间隔缺损。结果:28例封堵成功,术后复查未见分流,1例封堵失败改体外偱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靠,易于临床推广。

    2014年05期 v.34;No.153 45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阴茎腹侧正中切开松解固定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效果观察

    葛文亮;咸华;

    目的:探讨经阴茎腹侧正中切开松解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手术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4年2月本院小儿隐匿阴茎患儿21例,术中正中切开腹侧包皮,松解狭窄环,外翻包皮,完成脱套,彻底切除阴茎体周围条索状挛缩组织,切除耻骨前脂肪垫,阴茎根部背侧正中与耻骨前皮下筋膜固定,修剪包皮覆盖阴茎体。结果:20例阴茎体显露满意,外观满意,包皮水肿术后3周~1年基本消退,1例因肥胖耻骨前脂肪大量堆积,再次回缩,经再次手术纠正。结论:经阴茎腹侧正中切开松解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延长患儿阴茎长度改善外观,改善排尿症状。

    2014年05期 v.34;No.153 456-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中药温阳益气升清降浊对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张严锋;

    目的:观察中药温阳益气、升清降浊法对胃癌根治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4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常规输液同时,术后给服温阳益气、升清降浊之药粥;对照组按常规输注自行配置的肠外营养混合液。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中药温阳益气、升清降浊法治疗,能有效促进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2014年05期 v.34;No.153 458-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张新龙;潘金林;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和预后。方法:对1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1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恶性肿瘤5例,占透析患者2.52%,3例死亡。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预后差。

    2014年05期 v.34;No.153 460-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沈春美;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均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均较少,但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月经紊乱及体质量增加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肯定的疗效,阿立哌唑安全性更高。

    2014年05期 v.34;No.153 462-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徐程;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观察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特征,确定其声像图鉴别诊断的要点,以提高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测7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确定其声像图鉴别诊断要点。全部病例经手术或穿刺并行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术前经高频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肿大77例,诊断正确71例,误诊6例,符合率为92.2%。结论:超声高频探头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正确认识和鉴别各种病因引起的肿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能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2014年05期 v.34;No.153 46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喉罩用于饱胃急诊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王芸;崔晓丽;

    目的:评价喉罩用于饱胃急诊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饱胃急诊手术患者20例。常规诱导,待安静入睡后肌松前,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术中监测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心电图,记录喉罩置入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喉罩组术中,无反流、误吸,BP、HR在置、拔管时无显著变化。结论:喉罩易于置入,通气效果好,气道密封性可靠,可用于饱胃急诊手术患者的气道管理。

    2014年05期 v.34;No.153 46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简讯

  •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学术支持单位名单

    <正>江阴市人民医院淮安市淮阴人民医院东台市人民医院江阴市青阳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如东县人民医院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妇幼保健医院南通市中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4年05期 v.34;No.153 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