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莉丽;宋红花;王莹洁;朱子文;张青;王勇军;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损伤神经远侧端的细胞定位及表达变化,探讨HMGB1对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迁移特性的影响,阐明HMGB1功能作用的细胞学基础。方法: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双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损伤后HMGB1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新生1~3 d SD大鼠取材体外培养SCs并进行纯化,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HMGB1对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大鼠坐骨神经中HMGB1和S100共定位,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损伤后远侧端HMGB1表达明显升高;体外培养的SCs经过纯化后排列整齐、胞体透亮,纯度可达95%以上,可用于后续体外试验;HMGB1蛋白能够促进SCs迁移。结论:HMGB1参与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SCs的功能调节。
2014年06期 v.34;No.154 469-47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杨建;刘梅;刘炎;
目的:探讨14种脊椎动物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的特异性受体家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FGFRs)蛋白的分子进化模型,并对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的分析。方法:基于最大似然法,综合运用NCBI、Inter Pro等在线生物信息数据库和Linux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对14种处于不同进化地位的脊椎动物的FGFRs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构建了14种脊椎动物FGFR1、FGFR2、FGFR3、FGFR4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了氨基酸含量分布模式、蛋白序列平均疏水值和保守蛋白序列的结构域分布模式。结论:14种脊椎动物FGFRs的系统进化分歧跟各个物种的种属进化基本相适应,但又有其个性化的特征,它们的分子和物理特点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普遍原则。
2014年06期 v.34;No.154 47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王颖颖;李飞飞;杨书云;沈勤;
目的:探讨腺苷激酶(Adenosine kinase,AD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8对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ADK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79例乳腺癌组织中ADK的表达;χ2检验分析ADK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DK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DK的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DK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ADK可能成为乳腺癌潜在的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2014年06期 v.34;No.154 475-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李晓波;黄敏;陈蓓蕾;陈兰兰;景坚;李军;袁成林;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0年9月—2014年6月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的一般资料,并分析所有溶栓患者的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比例,通过统计无症状生存率、预后良好率和预后不良率来判断临床疗效。Logistic多因素分析预后良好、无症状生存、颅内出血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TOAST亚型的构成比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0例(34.72%),心原性脑栓塞型51例(35.42%),小血管闭塞型23例(15.97%),其他明确病因型2例(1.39%),不明原因型18例(12.50%)。无症状生存60例(41.67%),预后良好82例(56.94%),预后不良62例(43.06%)。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与给药时间、基线美国国际卫生部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后早期症状改善相关;无症状生存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早期症状改善相关;颅内出血与心房颤动病史、基线舒张压、年龄≥75岁相关;死亡与基线NIHSS评分相关。结论: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有较好疗效。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心原性脑栓塞型的脑梗死患者更容易获得溶栓治疗。
2014年06期 v.34;No.154 478-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王芳;包蕾;赵建华;陈霞;
目的:了解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同期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菌株的变化,以2012年为界,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对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比例进行比较。结果:加强管理后,全院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P<0.01);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菌株明显减少(χ2=20.19,P<0.01);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下降不明显(χ2=1.47,P>0.05)。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显著下降,临床分离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比例显著减少。
2014年06期 v.34;No.154 48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王庆庆;盛陈毅;陈锦鹏;倪启超;
目的:通过对Ski相关蛋白(Ski-interacting protein,SKIP)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讨论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90例住院患者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SKIP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在乳腺癌中的意义。结果:SKIP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SKIP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P=0.01),雌激素受体(P=0.024)及孕激素受体(P=0.046)有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而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与SKIP结果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腺癌组织中SKIP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5,P=0.004)。多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分化程度、Ki-67和SKIP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SKIP是一个新发现的乳腺癌相关蛋白,在评估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潜能中起重要作用,还可成为乳腺癌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2014年06期 v.34;No.154 48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施翠芬;夏爱华;陆仁飞;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阿德福韦酯耐药株的基因序列。方法:从已发生阿德福韦酯临床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设计保守引物,采用高保真聚合酶对耐药株HBV DNA进行全序列扩增,通过克隆技术构建PGEM-HBV重组质粒,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阿德福韦酯耐药的HBV DNA全长序列克隆,序列长度为3 261 bp,序列分析发现在逆转录区有rt A181V位点突变。结论:阿德福韦酯耐药株HBV DNA全长序列克隆的成功构建,为阿德福韦酯临床耐药性研究提供参考。
2014年06期 v.34;No.154 489-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王彩萍;唐妙;张小川;王志伟;丁斐;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作用。方法:取孕18 d的Sprague-Dawley胎鼠皮层神经元培养7~8 d,进行OGD损伤,同时分别加入二苯乙烯苷(10、20、40μg/m L)和尼莫地平(2.5μg/m L)进行处理。设置空白对照组、OGD组、OGD并加药组(二苯乙烯苷10、20、40μg/m L)以及OGD并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损伤6 h后,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LDH释放量,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性d UTP切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和磷酸化的IκB(p-I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p38及磷酸化的p38(p-p38)的蛋白表达。结果:OGD损伤后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活力显著降低,LDH释放量明显增多,细胞凋亡显著增多;二苯乙烯苷和尼莫地平均可显著抑制这一趋势。OGD损伤引起TLR4、NF-κB、p-IκB/IκB、p-p38/p38和IL-6的异常高表达,二苯乙烯苷明显抑制这些蛋白表达。结论:二苯乙烯苷对OGD诱导的原代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和p38通路发挥抗炎抗凋亡效应的。
2014年06期 v.34;No.154 49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 聂晓科;王诚;张阳;赵健亚;万春华;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对HAPI小胶质细胞的毒性反应及作用机制。方法:用20 nmol/L PFOS处理HAPI小胶质细胞6、12 h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分泌量。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显示HAPI小胶质细胞在PFOS处理后,ROS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ELISA检测显示TNF-α的分泌量增加并达到(81.00±2.38)pg/m L,而对照组TNF-α为(22.00±1.63)pg/m L。结论:PFOS可以引起HAPI小胶质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并分泌TNF-α。
2014年06期 v.34;No.154 495-49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 胡迎青;邵晓轶;贲志云;吕丽婷;鄂群;张弘;
目的:制备受体相关蛋白(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RAP)单克隆抗体,研究人胰腺癌组织中RAP的表达与定位,探讨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及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RAP抗体。利用制备的抗RAP抗体,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比较4例胰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RAP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抗RAP单克隆抗体能特异识别分子质量为44 ku的RAP蛋白。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均显示RA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还显示RAP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的胞质,呈强阳性;RAP在组织间质中也有少量分布,呈弱阳性。RA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主要分布在癌巢。结论:RAP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4年06期 v.34;No.154 497-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 盛陈毅;倪启超;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Pirh2和Naked2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乳腺癌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irh2和Naked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Pirh2和Naked2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及Pirh2和Naked2两者的相关性。结果:Pirh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癌旁组织中低表达,Naked2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癌旁组织中高表达(P<0.05);年龄、肿瘤大小与癌中Pirh2和Naked2的表达无关(P>0.05);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与Pirh2和Naked2的表达相关(P<0.05);Pirh2和Naked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irh2和Naked2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及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014年06期 v.34;No.154 50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 周媛;薛灵芝;曹苏;张彩峰;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斜视矫正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3组:七氟醚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滴鼻1μg/kg右美托咪定(A组),2μg/kg右美托咪定(B组)和等容积生理盐水(C组)。观察记录3组患者诱导时间及30 min后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情绪评分和面罩接受程度;记录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评估躁动程度。结果:B组患儿诱导时间较A组和C组明显缩短(P<0.05);用药30 min后患儿镇静评分和与父母分离时情绪评分为B组>A组>C组(P<0.05);吸入面罩接受评分为B组优于A组和C组(P<0.05);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NO评分、儿童麻醉苏醒谵妄(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比较均为B组<A组<C组(P<0.05)。结论:2μg/kg右美托咪定术前30 min滴鼻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选择。
2014年06期 v.34;No.154 503-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周海涛;
目的:探讨经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46例,其中23-B型37例,23-C型9例,均从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6例中45例恢复良好,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97.8%。结论:经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好,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首选方法。
2014年06期 v.34;No.154 505-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姚婵;章建国;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PARP-1)和P53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均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另取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ARP-1和P53表达情况。结果:PARP-1在70例TNBC组织中阳性表达43例(61.42%),在30例NTNBC组织中阳性表达5例(1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TNBC组织中阳性表达45例(64.29%),在NTNBC组织中阳性表达7例(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P-1、P53的表达与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PARP-1与P53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ARP-1与P53在TNB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TNBC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014年06期 v.34;No.154 507-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徐亚;陈志荣;闵寒;陆忠凯;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1月间常规普通内镜发现的24例消化道SMT(食管7例,胃13例,直肠4例),先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起源,再进行ESD治疗,获取术后病理及详细记录相关资料,评价ESD治疗SMT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1例病变因起源于固有肌层,辅以尼龙绳套扎,未能获取术后病理。切除病变直径0.5~2.0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30~105 min,平均55 min。1例胃底病变术中出现穿孔,经金属钛夹夹闭创面及保守治疗痊愈。所有病例术中少量出血应用氩离子凝固术及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未发生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例。所有ESD剥离的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及切缘干净,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消化道SMT安全、有效,既可以完整切除病变,又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明确病变性质。但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SMT,因并发穿孔、出血概率大应慎行ESD。
2014年06期 v.34;No.154 509-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张琼;宋晓丽;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ethylaminopterin,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保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92例,分成MTX联合米非司酮(联合组)48例和仅用MTX(单药组)44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分析其疗效、毒副作用及保守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组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成功率(91.67%)显著高于单药组的70.45%(P=0.009)。2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保守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主要有B超检查包块见胚芽及心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000 IU/L、停经时间>6周、彩色B超显示血流信号占据包块的1/2以上等。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治愈率高、安全可靠。但应充分考虑危险因素,以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2014年06期 v.34;No.154 51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卢红;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商品名: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本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7例,自愿选择放置曼月乐,随访18个月,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放置曼月乐3个月后,疼痛评分即有明显好转,其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疼痛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有效率逐渐增加,18个月时总有效率达100%;(3)放置曼月乐的不良反应存在,但基本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对于已婚育、症状明显、无生育要求、恐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放置曼月乐是一个可推广的治疗兼避孕措施。
2014年06期 v.34;No.154 513-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成翔燕;仲建新;刘益飞;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两步法,分别测定15例正常卵巢组织、1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57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5的表达及MVD。结果:(1)卵巢上皮性癌中整合素αVβ5的阳性率及MVD值高于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0.01);(2)卵巢上皮性癌中整合素αVβ5的阳性率及MVD值随临床分期、组织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3)卵巢上皮性癌中整合素αVβ5的表达强度与MVD值之间呈正相关(r=0.545,P<0.05);(4)卵巢上皮性癌中整合素αVβ5表达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整合素αVβ5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整合素αVβ5可能通过介导血管新生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整合素αVβ5是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指标。
2014年06期 v.34;No.154 51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韩颖颖;黄建萍;糜跃萍;戴垚垚;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死亡水平与死因构成。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录入死因统计软件Death Reg 2005,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累计监测人口数为438 581人,居民因各种因素共死亡2 774人,年均死亡率为632.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5.70/10万。占总死亡93.26%的前10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精神障碍。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
2014年06期 v.34;No.154 518-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崔海东;吕书军;洪晔;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肩锁关节脱位共106例,其中19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并发症(17.9%),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锁骨钩钢板治疗可引起4种临床并发症:术后肩痛、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术后肩峰及锁骨应力骨折。结论:详细的术前计划,正确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2014年06期 v.34;No.154 520-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杨晴;於飞飞;张燕;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Tei指数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慢性肾衰患者88例和对照组50例测定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E/A,并计算Tei指数。结果:慢性肾衰患者(观察组)EF、E/A与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e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Tei指数能早期检出慢性肾衰患者左心功能异常,优于EF、E/A等传统指标。
2014年06期 v.34;No.154 522-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 蔡东华;杜叶芳;华凝尊;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引流结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截瘫患者骶尾部深度压疮的护理疗效。方法:总结2009年9月—2013年8月应用VSD引流结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17例截瘫骶尾部深度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16例经VSD引流后行臀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后完全治愈,1例出院5个月后复发。结论:截瘫骶尾部深度压疮行VSD引流结合臀大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做好患者的护理管理及加强出院宣教指导等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2014年06期 v.34;No.154 523-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孙金兵;顾剑峰;孟建青;王俊;张晓进;陈桥;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FTS理念(FTS组,n=22)和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对照组,n=22)治疗,FTS组采用加速康复的新型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不留置鼻胃减压管和尿管;术中维持患者体温,控制补液量,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但1 d后拔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和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补液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有无并发症情况。结果:FTS组较对照组术后补液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CRP水平明显降低,住院总费用明显减少,两组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FTS理念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是经济、有效的选择,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
2014年06期 v.34;No.154 525-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王健;
目的:探讨泪前隐窝径路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泪前隐窝径路的鼻内镜手术23例(观察组),术前主观评估采用症状可视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问卷调查,客观评估采用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并在术后3个月和1年再次进行相同的指标评估;在术后第1天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并随机选择手术同期其他鼻内镜术后患者为对照组,同样在术后第1天进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1年的症状VAS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第1天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前隐窝径路是传统鼻内镜手术Messeklinger术式的有效补充,为治疗复杂、广泛的上颌窦病变提供了创伤小、疗效佳、复发率低的新途径。
2014年06期 v.34;No.154 527-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袁滨;孙鲁宁;冯莹;束昊;杜斌;沈计荣;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联合带线锚钉加强治疗Ⅳ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Ⅳ型肩锁关节脱位18例患者均采取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联合带线锚钉加强治疗的方法。18例患者在治疗前、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评价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和Constant评分方法对比治疗前后疗效。结果:18例术后均随访12个月。VAS评分:治疗前为(9.98±0.29)分,治疗1年后为(0.09±0.63)分;UCLA评分:治疗前UCLA评分为(7.55±2.77)分,治疗后1年后为(34.86±4.23)分;Constant评分:术前为(32.56±20.66)分,术后1年为(92.36±6.97)分。3个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联合带线锚钉加强治疗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2014年06期 v.34;No.154 529-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蒋春峰;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同相位(in phase,IP)/反相位(out of phase,OP)(IP/OP)成像技术在脊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患者38例的磁共振资料,并与正常脊椎12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所有被检查者均在常规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和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T1WI+T2WI)、T2脂肪抑制成像(T2WI/FS)的基础上进行DWI序列及扰相梯度回波T1WIIP/OP扫描,比较方法 A(T1WI+T2WI)、方法 B(T2WI/FS)以及方法 C(DWI+IP/OP)在脊椎转移瘤中的检出率、定性率、及定性准确率,同时比较脊椎转移瘤和正常脊椎椎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相对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SI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 3种方法病变检出率、定性率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78.9%、66.6%、56.6%;92.9%、77.3%、75.6%;100.0%、94.7%、94.4%,方法 A、B与方法 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b=800 s/mm2时脊椎转移瘤的ADC值为0.962±0.236,SIR值为1.07±0.16;正常椎体的ADC值为0.541±0.117,SIR值为0.61±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联合IP/OP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检出率、定性率及定性准确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6期 v.34;No.154 53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葛许锋;成红兵;陈丹华;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3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率、术后1周内及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的改变。结果:分节段减压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等方面均小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良率及植骨融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节段减压组有2例发生内植物松动、移位。结论: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2014年06期 v.34;No.154 53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黄骊莉;赵艳;陈晓辉;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与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临床诊断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elvic organ prolaps quantitation,POP-Q)Ⅲ~Ⅳ度患者60例,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组)30例、全盆底重建术(重建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术后12个月POP-Q分度检查等客观指标及患者手术前后排尿、排便、盆腔疼痛等主观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建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高、排尿症状改善优于阴式组,POP-Q分期评估两组患者术后Aa、Ba、C、D、Ap、Bp位点均得到显著改善,但两组均有1例复发脱垂。结论:两种术式用于治疗女性盆腔脏器重度脱垂都是安全可行的,全盆底重建术近期效果优于阴式全子宫切除述+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和循证。
2014年06期 v.34;No.154 535-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李兴慧;许广照;王健;施民新;陈铃丽;季秀珍;王汉杰;傅爱燕;
目的:探讨乳腺彩超、钼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者联合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38例乳腺病变患者共249个病灶,回顾性分析乳腺彩超、钼靶及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彩超、钼靶、MRI及三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疾病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1%(192/249),75.1%(187/249),82.7%(206/249),90.8%(226/249);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6.8%(138/159)、85.5%(136/159)、90.6%(144/159)、96.2%(153/159),漏检率分别为:13.2%(21/159)、14.5%(23/159)、9.4%(15/159)、3.8%(6/159)。结论:乳腺彩超、钼靶、MRI三者联合检查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6期 v.34;No.154 537-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顾国春;鲍晨东;周文君;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治疗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分析致病诱因及转归情况,以期提高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发生AKI时的诊治水平。方法:观察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112例高龄(≥80岁)心力衰竭患者,使用ACEI治疗2个月,每日记录尿量,每周检测肾功能、血钾,观察患者AKI发生的情况,同时分析诱因,观察转归。结果:112例患者中出现AKI 16例。发生AKI的致病诱因为原有肾功能不全,合并感染、低血压、重度浮肿、重度心力衰竭。5例存在多种诱因。经积极治疗处理,肾功能好转或恢复10例,恶化4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ACEI治疗要密切监测尿量、血肌酐、血钾变化,谨防AKI发生。
2014年06期 v.34;No.154 539-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倪杰;顾建国;李刚;蔡飞;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的AMI行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27)和维拉帕米组(n=25),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矫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om countc,c TFC)、PCI术后14 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PCI术后6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冠状动脉内用药后首次及PCI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率均高于维拉帕米组(均P<0.05),c TFC帧数均少于维拉帕米组(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14 d LVEF高于维拉帕米组(P<0.05),PCI术后60 d内,替罗非班组MACE发生率明显好于维拉帕米组(均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AMI行PCI术中无复流冠状动脉血流,是治疗无复流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2014年06期 v.34;No.154 54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曹广鑫;王小林;黄健;蒋松琪;江晓晖;
目的:研究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对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皮下注射,qd,用至患者出院;对照组术后不用抗凝剂,引流未见活动性出血均未使用止血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1、4、7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腹腔引流量、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D-二聚体(D-Dimer,D-D)变化及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1)术后第1、4、7天两组间Hb以及7 d的总共腹腔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PT明显缩短,D-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4、7天PT明显延长,D-D明显降低,术后第7天观察组上述指标均在正常范围(P<0.05);(3)对照组在术后第4、7天PT仍较术前明显缩短,D-D明显升高(P<0.05);(4)对照组血栓相关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预防胃肠道肿瘤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且不增加发生腹腔内出血的风险。
2014年06期 v.34;No.154 54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顾谦学;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特点,探讨两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RDS患儿92例,以胎龄<37周的为早产儿组(50例),胎龄≥37周的为足月儿组(42例)。对两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时间、治疗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RDS患儿男婴多于女婴(P<0.05)。早产儿组入院时间、临床诊断时间早于足月儿组,无宫缩剖宫产比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使用机械通气13例,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factant,PS)34例,开始上机时间(7.81±10.21)h;足月儿组使用机械通气20例,使用PS 2例,开始上机时间(27.82±20.1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肺气漏、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肺出血发生率低于早产儿(P<0.05)。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在病因、治疗经过、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足月儿RDS的发生与男婴、感染、糖尿病母亲、择期剖宫产有关,发病时间较晚,易合并气胸,应引起重视。
2014年06期 v.34;No.154 54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李陈美;刘立;顾玮玲;袁林;
目的:研究预注小剂量丙泊酚对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丙泊酚0.6 mg/kg,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3 mg/kg,芬太尼2μg/kg;B组:丙泊酚1.2 mg/kg,余同A组;C组:未使用丙泊酚,余同A组。观察3组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血压、心率和肌阵挛的发生率。结果:和C组比较,A组和B组肌阵挛阳性率明显减少(P<0.05);A组在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平稳,B组在T1、T3血压明显下降(P<0.05),C组在T2时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预注小剂量丙泊酚可很好地预防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2014年06期 v.34;No.154 547-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罗金花;
目的:探讨全麻中应用可视喉镜在保留自主呼吸情况下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方法:需要保留自主呼吸插管的全麻患者42例,ASAⅡ~Ⅲ级,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时进行各种护理配合,观察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呼吸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分析护理配合的效果。结果:合理的护理配合患者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Sp O2无显著变化;与插管前相比,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可视喉镜在保留自主呼吸插管的整个流程中都需要护理的密切配合,手术室的护士必须熟悉掌握气管插管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保证气管插管的顺利实施和麻醉过程的安全性。
2014年06期 v.34;No.154 54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樊怿辉;陆海敏;高俊;周晓梅;陈橼;
目的:观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主动干预老年患者胸外科术后排痰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接受胸外科手术、术后第3天评估有排痰困难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72例,其中35例(A组)予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37例(B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有明显改善(P<0.05);A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呼吸衰竭的风险较B组患者小(P<0.05)。结论:术后出现咳嗽排痰困难的老年患者早期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干预吸痰,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呼吸衰竭及肺不张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2014年06期 v.34;No.154 550-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陈建祥;
目的:观察并分析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骨肽30 mg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具体变化、骨折愈合时间及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愈合时间为(8.3±2.5)周,对照组分别为54.2%和(12.1±3.2)周,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提高骨诱导能力,增加患者骨量,从而促进骨折痊愈。
2014年06期 v.34;No.154 552-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王灿灿;余健;李文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鼻腔或咽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及麻醉苏醒期的作用。方法:鼻、咽部行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80例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患者于插管前10 min予0.5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同速的生理盐水。观察舒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两组呛咳反应的程度与发生率,记录入室时(T0),插管前5 min(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5 min(T3)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情况及两组入麻醉恢复室后的拔管时间和拔管时MAP、HR、拔管后躁动评分等的比较。结果: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D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降低(P<0.05),严重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插管时HR、SBP、DBP、MAP与均较插管前明显增加,D组变化程度显著低于C组(P<0.01)。拔管时D组HR、MAP均低于C组(P<0.05),拔管后躁动评分D组明显低于C组。结论:预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并可减少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促进平稳恢复。
2014年06期 v.34;No.154 553-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黄学芳;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8例在我科行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28.6%),其中胆道感染5例,胆道出血2例,胰腺炎1例,经积极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均好转出院,未出现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的病例。结论:加强对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安全、高效。
2014年06期 v.34;No.154 556-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高思蓉;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妇科恶性肿瘤腹式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3年5月通州区人民医院行妇科恶性肿瘤腹式根治术132例,其中清扫盆腔淋巴结时应用超声刀46例,高频电刀42例,撕脱法44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液量、尿管留置时间及淋巴囊肿发生例数。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液量、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均低于高频电刀组及撕脱法组(P<0.05)。结论:腹式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在妇科肿瘤根治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6期 v.34;No.154 55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王鸣凯;孙晓晖;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7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6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35例)单独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具有协同降压作用,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尿酸值。
2014年06期 v.34;No.154 559-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 杨洋;林永德;胡青;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治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胸外科收治的胸骨骨折患者28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随访。结果:28例患者中死亡4例,出院后随访3~12个月,非手术患者骨折畸形愈合4例,占非手术治疗患者的20.0%;术后畸形愈合1例,占手术治疗患者的12.5%。结论:胸骨骨折的患者早期进行周密细致的检查,必要时结合多层螺旋CT进行明确诊断。严格把握治疗的原则,积极处理相关复合伤,明确轻重缓急,可明显减少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2014年06期 v.34;No.154 560-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 刘志云;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e index of plasma,AI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的SUA和AI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SUA及AIP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SUA与AIP关系密切,同时与冠心病发病相关。
2014年06期 v.34;No.154 562-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蔡金娥;黄锦翔;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治疗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真菌易感者的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34例VLBW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入院后予保暖、静脉营养、改善微循环、呼吸支持、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预防真菌感染。结果:对照组发生真菌感染6例(35.29%),5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观察组发生真菌感染1例(5.88%),1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康唑、妈咪爱对预防VLBW真菌感染有一定的效果。
2014年06期 v.34;No.154 563-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夏小丽;何建伟;王昌泉;
目的:分析匹维溴铵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的效果。方法:将82例确诊为IBS-D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匹维溴铵50 mg,tid,观察组联合口服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0.4 g,tid;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总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的评分值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匹维溴铵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匹维溴铵治疗。
2014年06期 v.34;No.154 56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刘郁鹏;陈橼;施民新;周晓梅;毛清华;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RAD5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遗传易感性、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食管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98例食管鳞癌患者为观察组和8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取RAD51 135 G/C基因多态性为研究位点,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在食管鳞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携带RAD51 135 G/C多态患者中,基因型CC、GC与野生基因型GG相比,患食管鳞癌的危险度OR和95%CI分别是1.86(0.54~6.46)和0.93(0.50~1.72)。RAD51 135基因纯合及杂合型基因型与淋巴结转移状态、远处转移及复发相关。结论:RAD51 13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当地居民食管鳞癌遗传易感性无关;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可能相关;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4年06期 v.34;No.154 56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陈红梅;柏振江;华军;
目的:了解危重症儿童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住1 935例患儿,根据其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分为低白蛋白组和非低白蛋白组,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低钠血症组和非低钠血症组,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理化特征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白蛋白组371例患儿中,疾病分布前5位依次是肺炎90例(24.26%),脓毒血症41例(11.05%),脑炎39例(10.51%),外伤39例(10.51%)和肠炎20例(5.39%),低白蛋白血组死亡率(23.72%)显著高于非低白蛋组(5.43%)(P<0.05),并且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P<0.05),低白蛋白组存在低钠血症198例(53.37%),显著高于非低白蛋白组的7.93%(P<0.05),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0.66,P<0.05)。结论:儿科重症患儿出现低白蛋白血症与各类重症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低白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易伴随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要及时发现,并作出针对性的处理。
2014年06期 v.34;No.154 569-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王娟;丁敏;刘小琴;郁海蓉;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术后早期应用鼻胃管喂养,对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32例患儿为实验组。实验组于肛门恢复排气或排便后(术后3~7 d)施加鼻胃管喂养,按时鼻胃管内注入定量母乳或配方奶,同时配合注食前抽吸胃液,其余处理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体质量增长情况、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肠梗阻、胆汁淤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对先天性肠闭锁术后新生儿应用早期鼻胃管喂养,通过食物刺激,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是新生儿肠闭锁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方法。
2014年06期 v.34;No.154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陈学先;周斌;成红兵;
目的:探讨转移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转移性骶骨肿瘤1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骶骨分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术中出血量平均1 600 m L。切口愈合不良3例,有疼痛症状的13例术前疼痛评分平均7.5分(4~9分),术后2.0分(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便功能异常5例中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3例,变化不明显和症状加重各1例。10例患者有脊髓压迫症状,Frakel分级B级2例中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中2例恢复至D级,D级5例中4例恢复至E级。结论:根据肿瘤累及骶骨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4年06期 v.34;No.154 57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王文苑;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thickening of the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行超声测量IMT,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血尿酸(uric acid,UA)、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等。以有无IMT增厚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增厚组患者FBG、TC、LDL-C、RBP4、Cys C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RBP4、Cys C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1.322,1.402,1.309,均P<0.05)。结论:血清LDL-C、RBP4及Cys 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重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密切。
2014年06期 v.34;No.154 575-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高海波;朱庆文;周君;
目的:阶段性分析南通市在新生儿中普遍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4月南通市765名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的结果。采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9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盒(微阵列芯片法),对中国人群中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9个热点突变分子进行检测,9个位点分别是:GJB2基因的35 del G、176_191 del16、235 del C和299_300 del AT,GJB3基因的538 C>T,SLC26A4基因的IVS 7-2 A>G和2 168 A>G,以及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的1 555 A>G和1 494 C>T。全部的样本数据和检测数据使用南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开发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芯片复查发现携带上述耳聋基因突变者42例,其中GJB2突变30例次,SLC26A4突变13例次,GJB3突变2例次,线粒体12S r RNA突变1例次;其中有1例同时有5个基因位点异常。结论: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在新生儿筛查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6期 v.34;No.154 57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 夏宝山;任维果;章建胜;
目的:探讨膀胱硬软镜结合微创治疗尿道骑跨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放置尿管失败的尿道骑跨伤患者采用膀胱硬软镜放置导尿管行尿道会师术,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2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术后随访2~15个月,其中11例拔除导尿管后通畅,1例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3个月,并行冷刀切开一次治愈。结论:膀胱硬软镜结合下行尿道会师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治疗尿道骑跨伤的有效方法。
2014年06期 v.34;No.154 578-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 赵小芹;崔世维;欧阳嵘;王鑫蕾;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I’acn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79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61例绝经后无糖尿病患者(NDM组)的前胸、骨盆、上下肢、脊柱、头颅的BMD,同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高比、体脂含量、绝经年限、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及糖尿病病程的关系。结果:DM组BMD低于对照组,其中以骨盆、脊柱降低明显(P<0.05);DM组患者骨量减少的比例为46.8%,明显高于NDM组的29.5%(P<0.05);BMD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 Alc水平及绝经年限呈负相关,与BMC、BMI及体脂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BMD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糖尿病病程长、绝经年限长及血糖控制差者降低更明显;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特别对绝经患者要常规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且定期测定BMD,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骨质疏松。
2014年06期 v.34;No.154 580-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谭俊元;孙剑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像学表现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18例及未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4例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改变,观察组的总负荷评分和负荷静息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总静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表现,且伴有一定程度的心肌收缩功能减退。
2014年06期 v.34;No.154 582-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黄顺根;汪健;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0例肠系膜裂孔疝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为术中确诊,1例术中未见肠坏死,仅行肠管复位+系膜孔修补术,7例有部分肠坏死,行Ⅰ期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因腹腔感染较重,予以坏死肠管切除系膜裂孔修补、回肠单腔造瘘术,术后2个多月再行关瘘术。1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无明确病因的剧烈呕吐、面色苍白和腹部体征迅速变化的患儿应警惕肠系膜裂孔疝的可能,细致的体检和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以及腹部X线、超声,尤其是CT三维成像,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
2014年06期 v.34;No.154 583-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周丽敏;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2例(50眼)用羟苯磺酸钙联合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口服羟苯磺酸钙0.5 g,3次/d,连服3个月。对照组28例(50眼)单用激光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原有的降糖及降压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00%,对照组为64.00%,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及30°视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提高临床疗效。
2014年06期 v.34;No.154 585-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 许小平;谢阳桂;梁博;
目的:总结两种硬化剂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护理观察结果。方法:将10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分为聚桂醇组(50例)与无水乙醇组(5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聚桂醇组1年随访有效率达94%,无水乙醇组有效率达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无水乙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硬化剂介入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疗效与无水乙醇相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后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硬化剂。
2014年06期 v.34;No.154 58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 袁晓春;吴丽芳;顾伟;
目的:观察氯解磷定大剂量突击疗法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 poison,AOPP)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AOPP并呼吸衰竭3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的同时,观察组采取氯解磷定大剂量突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动态检测血清中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 E)浓度,计算氯解磷定、阿托品总使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两组Ch E浓度在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24、48 h,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阿托品总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突击使用氯解磷定抢救AOPP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能够减少阿托品用量,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2014年06期 v.34;No.154 58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汤明明;韩靓;蒋斌;
目的:探讨下咽癌术后并发巨大咽瘘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下咽癌术后并发巨大咽瘘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转归。结果:本组17例患者经换药和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愈合时间32~65 d,均未出现颈动脉破裂、纵隔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巨大咽瘘应在局部感染控制后尽早行手术修复。
2014年06期 v.34;No.154 590-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曹志龙;
目的:探讨南通市2013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合理的院前急救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该年度接诊的14 275例院前急救患者为调查对象,以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疾病谱等为观察指标,将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男∶女为1.64∶1,年龄以≥60岁所占比率最高,疾病谱前4位依次为创伤(58.16%)、脑血管疾病(6.83%)、心血管疾病(5.45%)、急性中毒(主要为酒精中毒)(5.09%)。全年无明显高峰季节。结论:南通市2013年院前急救患者主要为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员在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专业培训方面要有所侧重,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2014年06期 v.34;No.154 592-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孙怡;
脂肪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之一,腋鞘脂肪瘤在临床上罕见,国内外少见报道,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分析1例58岁女性右腋鞘脂肪瘤的误诊过程,并回顾文献对腋窝肿块的鉴别诊断加以总结,提高对腋窝肿块的诊治经验,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2014年06期 v.34;No.154 593-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 曹文慧;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杓状软骨拨动术在环杓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环杓关节脱位17例患者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复位治愈9例,5~7 d后再次复位治愈7例,3次复位好转1例,治愈率94.1%。结论:表面麻醉下间接喉镜下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治疗环杓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复位成功率高、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6期 v.34;No.154 594-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张向东;蔡晋;黄锋;
目的:研究儿童糖尿病的临床分型与实验室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2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儿科及内分泌科的53例糖尿病患儿采用对照研究分析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 Alc)、C肽及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ies,IAA)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见于10岁以下,2型均>10岁,两型之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糖尿病1型、2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肽及ICA、GADA、IAA等自身抗体在两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肽及ICA、GADA、IAA等自身抗体对儿童1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发病年龄及BMI与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2014年06期 v.34;No.154 596-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正>自2009年起,《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启用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旨在杜绝抄袭、伪造、剽窃、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提高期刊内容质量。
2014年06期 v.34;No.154 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王兴纬;周德霞;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70例(观察组),健康体检老年人70例(对照组),两组均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北京版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合并MCI患者共36例,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个人史、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情况等相关信息,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计算体质量指数,对两组MCI发病率进行比较,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MCI患病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CI患者的Mo CA总分、视空间结构、注意、延迟回忆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MCI患者(MCI组)的Mo CA评分与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MCI患病率增高;糖尿病合并MCI患者的视空间结构、注意、延迟回忆功能下降;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受教育年限及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
2014年06期 v.34;No.154 598-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占向鸿;张晓膺;狄冬梅;蒋南青;钱永祥;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原性恶液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200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原性恶液质患者30例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的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26例存活出院者的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显著改善,术后早期效果良好。结论:手术效果取决于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积极纠正三尖瓣反流;术后加强心肺功能支持,及早处理肾功能不全,重视围术期的营养支持。
2014年06期 v.34;No.154 600-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王书兰;黄建萍;孙福华;梁建梅;李美娟;
目的:了解如皋市2008—2012年5~<20岁儿童青少年的死亡状况,为政府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eath Reg2005死因系统数据库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如皋市2008—2012年5~<20岁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如皋市2008—2012年5~<20岁儿童青少年年均死亡率为16.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0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7,P<0.001)。5~<20岁儿童青少年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先天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构成比分别为44.98%、16.27%、10.53%、6.70%、4.78%。前5位死因的期望寿命减寿年分别为5 290人年、1 880人年、1 245人年、755人年、53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均>50年/人。损伤和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淹死和机动车交通事故,占76.60%。结论:应根据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特点,加强伤害预防的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儿童青少年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
2014年06期 v.34;No.154 602-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