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专家述评

  • 环状RNA在肝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价值

    姚敏;杨婕;姚登福;

    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ibonucleic acid, circRNA)是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与RNA领域研究的新热点之一。与传统含5′和3′末端的线性RNA不同,circRNA分子呈封闭环状结构,为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富含microRNA(miRNA)结合位点,在肝细胞中起miRNA海绵(miRNA sponge)作用,以竞争性内源RNA机制调控miRNA抑制/促进靶基因表达,在HCC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述评了circRNA在HCC进展中表达、调控机制及其潜在价值。

    2020年03期 v.40;No.187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论著·编委有约

  • 海马外泌体中miR-219a-1-3p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李雯;成翔;秦建兵;田美玲;何辉;赵荷艳;金国华;

    目的:探讨海马外泌体中miR-219a-1-3p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切割穹窿海马伞,构建去神经支配海马大鼠模型,分离提取切割组和正常组海马外泌体,与SD大鼠海马NSCs共培养,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外泌体在NSCs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通过RNA-seq方法检测外泌体中表达变化的miRNA,利用Real-time PCR对差异表达的miR-219a-1-3p进行验证,并检测其在成年SD大鼠各组织以及NSCs、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的表达水平。利用miR-219a-1-3p mimic转染NSCs,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iR-219a-1-3p对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结果:切割组海马组织外泌体可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海马组织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219a-1-3p与RNA-seq结果一致;miR-219a-1-3p在端脑和海马中呈现优势表达;miR-219a-1-3p在NSCs中表达较高,而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较低;过表达miR-219a-1-3p可抑制NSCs向神经元分化。结论:海马外泌体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可能与miR-219a-1-3p下调有关。

    2020年03期 v.40;No.187 202-205+222+295+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 高压氧治疗对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和组织水肿的影响

    朱鸣镝;赵林霞;高永静;

    目的:研究连续高压氧(repetitive hyperbaric oxygen, HBO)处理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和足底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足底注射CFA诱导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在注射CFA后1 h或3 d每天将小鼠置于高压氧舱中(纯氧,2个大气压,持续5~8 d) 1 h,3 h后行为学检测小鼠热痛觉过敏和炎症爪体积;分别在CFA注射后的1、3、7 d取足底皮肤,用Western Blot检测p-c-Jun 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s, TRPV1)的表达。结果:CFA诱导小鼠产生慢性炎症性疼痛和注射爪的水肿;高压氧处理显著缓解热痛觉过敏,并减轻了CFA引起的足部肿胀。而且,CFA诱导足底皮肤中p-ERK、p-JNK和TRPV1在1、3、7 d均显著升高;高压氧处理后的3 d和7 d有效抑制了pERK、pJNK和TRPV1的表达。结论:重复高压氧处理可能通过抑制ERK和JNK的激活以及TRPV1的表达有效缓解慢性炎症性疼痛和局部组织水肿,为临床上采用高压氧镇痛提供了依据。

    2020年03期 v.40;No.187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 长链非编码RNA ZFAS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艳;施英娟;申娴娟;王峰;鞠少卿;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zinc finger antisense 1(ZFAS1)的方法,应用该技术检测胃癌(gastric cancer, GC)患者、胃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ZFAS1相对表达水平,探讨血清ZFAS1对GC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4例GC患者(其中包括初诊患者54例,术后患者35例和复发/转移5例)、2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期匹配47例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进行对比分析。通过q RT-PCR检测血清ZFAS1的相对表达水平,并评价其线性、重复性及特异性;分析血清ZFAS1表达与G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价血清ZFAS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 CA19-9)单独及联合检测对GC的诊断价值。结果:检测血清ZFAS1含量的qRT-PCR方法线性良好,重复性较好,特异性较高,熔解曲线单峰特异。GC初诊患者血清ZFAS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P<0.001);GC患者术后血清ZFAS1显著低于术前(P<0.01);GC初诊患者血清ZFAS1含量与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ZFAS1、CEA、CA19-9单独作为诊断指标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 4、0.658 8、0.556 3,三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结论:血清ZFAS1在GC辅助诊断及术后病程监测中发挥作用。

    2020年03期 v.40;No.187 210-214+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 白桦脂酸通过抑制NLRP3/NF-κB信号通路保护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严丽军;徐立新;何红梅;居玲玲;张湘云;邵建国;

    目的:研究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 BA)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Cl4组、CCl4+水飞蓟素组(silymarin, SL, 100 mg/kg,阳性药物)、CCl4+BA低剂量组(20 mg/kg)、CCl4+BA高剂量组(40 mg/kg),采用CCl4诱导小鼠建立肝脏纤维化模型,24 h后取小鼠血和肝脏组织。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做HE染色,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的水平,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jeucine rich repeat and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NLRP3)/核因子(nuclear factor, 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A组(20、40 mg/kg)能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与肝脏组织中ALT、AST、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能显著改善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降低肝脏组织中NLRP3/NF-κB的蛋白表达。结论:BA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效应可能与调控NLRP3/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0年03期 v.40;No.187 215-21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论著

  • 干针治疗慢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何林飞;郭爱松;

    目的:探讨干针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肩袖损伤伴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行物理因子、运动训练及关节松动术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干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肢功能障碍问卷(disabilit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估两组肩部疼痛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VAS及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针疗法可减轻慢性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2020年03期 v.40;No.187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顾红兵;张凡;王飞英;顾谦学;

    目的:评估婴幼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al hypothyroidism, CH)的社会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筛查确诊且经过规范治疗的CH患儿41例及与之相配的正常同龄儿童5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及1~3岁儿童气质评估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能力及气质特征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独立生活、运动及集体活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儿童在心境、注意分散度及反应强度3个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初筛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气质及家庭环境是影响CH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结论:CH患儿尽管在新生儿期间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其婴幼儿期的社会生活能力仍受影响,治疗时应根据其心理发育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及干预措施。

    2020年03期 v.40;No.187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 3-脱氧葡萄糖醛酮对PICS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脓毒症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

    曹志龙;韩旭东;黄晓英;张素燕;田李均;林金锋;徐俊贤;袁晓宇;

    目的 :探讨3-脱氧葡萄糖醛酮(3-deoxyglucosone, 3-DG)在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诊断及其与脓毒症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PICS分为PICS组和非PICS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3-DG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检验指标,分析PICS的影响因素及3-DG预测PICS的价值,评估3-DG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价值。结果:PICS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低于非PICS组,而PICS组在血浆3-DG、C-反应蛋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高于非PICS组(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血浆3-DG、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PICS的影响因素(P<0.05)。3-DG预测脓毒症致PICS的ROC曲线下结果为0.720,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56.6%。相关性分析显示3-DG与APACHEⅡ评分(r=0.237, P=0.004)、SOFA评分(r=0.308, P<0.001)、GCS评分(r=0.125, P=0.041)具有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3-DG不同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淋巴细胞计数、血浆3-DG、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PICS的影响因素,3-DG预测PICS具有较高价值。3-DG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相关性。

    2020年03期 v.40;No.187 22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SurA通过调控鞭毛表达影响伤寒沙门菌生物膜的形成

    韩海霞;徐芸芸;刘超;陆仁飞;

    目的:研究周质伴侣蛋白SurA对伤寒沙门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用前期构建的surA基因缺陷株、缺陷空载体株及缺陷回补株的生物膜实验,观察surA基因缺失对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几个关键基因在surA缺陷株及野生株中的表达差异,探索surA影响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可能通路。通过电镜实验观察surA缺陷株及野生株的鞭毛表达情况。最后通过生物膜实验观察鞭毛缺失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野生株相比,surA缺陷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调,缺陷株里回补surA后,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恢复到与野生株相当。与野生株相比,surA缺陷株中鞭毛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电镜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surA缺陷株的鞭毛表达数量显著减少。鞭毛缺失株(△flhD)几乎不形成生物膜。结论:伤寒沙门菌surA基因缺陷可能通过下调鞭毛基因表达来影响生物膜形成。

    2020年03期 v.40;No.187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 EPCs在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于云宝;林芷伊;满洋;苗章;朱东阳;张宏伟;彭心宇;

    目的:探讨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ecursor cells, EPCs)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和EPCs,取第3代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培养,培养过EPCs的无血清及因子的培养基(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conditioned medium, EPCs-CM)、无血清的α-最低必需培养基(alpha minimal essential medium,α-MEM)分别与肝细胞转化培养基按1∶1比例配置,作为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正常α-MEM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在培养3、5、7、9 d时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清蛋白(albumin, ALB)的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MSCs形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细胞均出现肝样细胞形态。空白对照组未见AFP、ALB表达,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3、5、7、9 d AFP、ALB表达水平均增高,其中实验组比模型对照组AFP、ALB水平增高明显。结论:EPCs在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0年03期 v.40;No.187 235-23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 Shaker训练法联合摄食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效果观察

    王莹;孙丽;王司晔;沈丽华;陈伟观;

    目的:探讨Shaker训练法联合摄食训练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伴吞咽障碍的PD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进行Shaker训练法和摄食训练,为期4周,训练前后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ing assessment tools-10, EAT-10)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the repetitive saliva swallowing test, RSST)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EAT-10和RSST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AT-10和RSST结果皆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haker训练法联合摄食训练对PD吞咽障碍有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误吸。

    2020年03期 v.40;No.187 239-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 眼肿瘤患者症状体验和需求认知的质性研究

    严晓玲;顾冬梅;郭海燕;董庆;王晓芸;汤红端;

    目的 :探讨眼肿瘤患者真实的症状体验和需求认知,为进一步制定促进其身心健康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眼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并笔录,借助NVivo 10.0软件,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主题。结果:眼肿瘤患者症状体验和需求认知可归纳为5个主题:自身形象改变;心理负担过重;面临各种压力;对信息和心理支持的需求;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感。结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信息支持,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0年03期 v.40;No.187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复杂性热性惊厥儿童视频脑电图及头颅神经影像学特点分析

    李斌;周辉;

    目的: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 CFS)患儿的视频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50例CFS患儿(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的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 SFS)患儿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视频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发病前有神经系统异常8例,发作后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5例,热性惊厥家族史15例。(2)观察组中视频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异常32例,对照组EEG异常14例;观察组32例异常EEG中,痫样放电占28.0%,显著高于对照组(5.0%)。观察组随访1年后,EEG异常者中继发癫痫2例(6.25%)。(3)观察组行头颅CT检查8例(16.0%),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42例(84.0%),共发现异常20例(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CT和MRI图像异常率分别为12.5%和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FS儿童EEG及神经影像学(尤其MRI)异常率高,易发生脑损伤及继发癫痫。在CFS的诊治过程中,有必要个体化选择适合患儿自身的EEG及影像学检查方法,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长期评估随访。

    2020年03期 v.40;No.187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改良呼出气冷凝液收集装置和EcoScreen冷凝装置用于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患者呼出气冷凝液收集的比较

    姚雷;陈金亮;赵露林;刘增慧;谢玮;宋杰;

    目的:明确改良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EBC)收集装置和EcoScreen冷凝装置用于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患者EBC标本收集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拟择期在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M组)和EcoScreen组(E组),每组30例。两组于手术开始后10 min串联入EBC收集装置收集EBC标本,收集时间为20 min。记录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40 min(T5)和50 min(T6)时的生命体征、潮气量(tidal volume, Vt)、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气道平均压(mean airway pressure, Pmean)等指标。测量所收集的EBC量,并对EBC中的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 8-iso-PGF2α)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气道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Vt、Ppeak、Pmean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气道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组EBC收集量[(1.05±0.37) mL]低于E组[(1.99±0.53) mL](P<0.05),但两组患者EBC中8-iso-PGF2α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患者EBC标本收集过程中,改良EBC收集装置收集效率低于EcoScreen冷凝装置,但其收集成本低,可满足短时间内多次取样检测。

    2020年03期 v.40;No.187 248-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 南通市崇川区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丁志民;徐杨;姚宁;

    目的 :调查南通市崇川区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状况,了解南通市崇川区学龄前儿童口腔现状,并指导开展龋病防治工作。方法:对南通崇川区8所幼儿园1 74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计算患龋率、龋均、充填率等。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743名儿童中,乳牙患龋1 028例,患龋率为58.98%,龋均3.17±3.92,充填率仅2.28%。患龋率男女无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岁时到达高峰,而龋均随着年龄增长整体呈上升趋势,4岁达到峰值,5岁稍下降,随后又有所上升。结论:南通市崇川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充填率较低,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做好预防工作。

    2020年03期 v.40;No.187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长链非编码RNA EPIC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罗茜;薛红;卞兆连;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表观遗传诱发长链非编码RNA1(epigenetically induced long non-coding RNA1, EPIC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8年3月被确诊为HCC患者48例的肿瘤及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HCC组织、细胞中EPIC1的表达情况;分析EPIC1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EPIC1在肝癌组织中平均表达量为(13.28±36.6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2.84±108.93)(P=0.006)。相较于正常的肝细胞系L-02,EPIC1在HCC细胞系中低表达(P<0.05)。HCC患者EPIC1表达量与患者的TNM分期相关(P=0.033)。结论:EPIC1在HCC中低表达,可能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0年03期 v.40;No.187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出生后早期体质量监测在母婴同室新生儿中的作用

    朱红利;戈婷婷;林小飞;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后早期体质量监测的重要性。方法:纳入2019年5—9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入母婴同室新生儿,共1 865例。记录每日体质量直至出院。按每日体质量下降情况,将婴儿分为3组:A组,每日体质量下降量<出生体质量的2%,总体质量下降量<出生体质量的10%;B组,每日体质量下降量为出生体质量的2%~4%,总体质量下降量<出生体质量的10%;C组,每日体质量下降>出生体质量的4%,或总体质量≥出生体质量的10%[1]。新生儿需加强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和补充配方)、血糖、尿量[2]。结果:足月儿1 865例中,完成7 d的体质量监测1 052例(A组356例,B组513例,C组183例)。3组新生儿在出生体质量、性别、Apgar评分和胎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剖宫产和初产次数明显多于A组;C组住院率(30.6%)高于A(12.1%)、B组(12.5%)。C组纯母乳喂养率(28.4%)低于A(41.0%)、B组(38.4%)。B、C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均P<0.001),C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34),C组因脱水发热2例,低血糖3例。结论:当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下降≥4%或总体质量下降≥10%时,新生儿更易发生异常体质量下降,增加了新生儿住院的风险,降低了纯母乳喂养率。

    2020年03期 v.40;No.187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综述

  • 内脏动脉瘤腔内治疗研究进展

    葛炳豪;仲崇俊;明志兵;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 VAAs)是指腹主动脉所从属的各条内脏动脉及其分支产生的动脉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肌纤维发育不良、动脉管壁中膜变性、外伤、医源性损伤、先天性异常、感染、结节性动脉炎、门静脉高压等。内脏动脉瘤以往治疗手段主要是外科手术,随着介入放射学不断发展,血管腔内治疗VAAs已成为临床首选,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旨在综述目前内脏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

    2020年03期 v.40;No.187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 Lnc RNA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王鹏;申文豪;郭卿;张玮;姚娟;余磊;杨颂;黄俊星;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死亡原因和第八种最常见的癌症,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亚洲地区的主要病理类型是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诊断EC的传统生物标志物包括CEA、CA19-9和SCCA等。由于传统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敏感性偏低和特异性不强,EC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因此导致预后欠佳。EC存在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基因调控网络,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 RNA)可预测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或预后,并可能成为一类新的肿瘤标记物及潜在的治疗靶标。本综述主要阐述Lnc RNA在EC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并讨论其作为诊断、治疗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应用。

    2020年03期 v.40;No.187 264-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胃肠道间质瘤术前及术后诊断的研究进展

    蒋颖;闫骏;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临床上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但单凭临床表现较难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其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改进,术前相关检查可辅助诊断,现就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及术后诊断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0年03期 v.40;No.187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祝青;王雪琴;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AITD)是一种最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和Graves病(Graves′disease, GD)。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及免疫等有关,其中免疫反应是核心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会扰乱免疫平衡并破坏对自身抗原的兼容性,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是证明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直接证据,多种疾病从FMT治疗中获益。本文就肠道菌群与AIT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究肠道菌群对AITD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

    2020年03期 v.40;No.187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临床研究

  • 两种评分系统在脓毒症相关凝血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王亚东;

    目的:评估脓毒症相关凝血病评分系统(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 score, SIC)与改良的日本急诊医学学会评分系统(modification of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Acute Medicine score, M-JAAM)对脓毒症患者危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2月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1例),按照28 d的预后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28例),比较两组的基础状态;以28 d预后为标准,根据两种诊断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得出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 AUC),比较两种评分对28 d死亡率的预判效果,以及两种评分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基础凝血状态无明显差异;死亡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23.82±6.77)分vs(18.74±7.10)分, P<0.01]和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10.18±3.44)分vs (7.58±3.61)分,P<0.01]高于存活组;在入ICU 2 d内,SIC评分对凝血病的诊断率高于M-JAAM评分(67.61%vs 39.44%, P<0.01及47.89%vs 28.17%, P<0.01),在死亡敏感性方面SIC评分较M-JAAM评分更为敏感(82.14%vs 50.0%, P<0.01及60.71%vs 35.71%,P<0.01),但特异性不如M-JAAM评分(41.86%vs 67.44%, P<0.01及60.47%vs 76.74%, P<0.01);而在预测28 d死亡率方面,SIC评分的AUC与M-JAAM评分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63 vs 0.649, P>0.05)。结论:SIC评分与M-JAAM评分均可作为脓毒症预后的预测指标,二者在预测预后的能力方面相仿,但SIC评分在诊断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方面更为敏感,更有利于进行早期干预。

    2020年03期 v.40;No.187 280-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颞颌关节内紊乱的MR表现

    陈小东;陆健;缪小芬;张学琴;黄爱娜;张继云;陈培培;姜吉锋;杜圣;

    目的 :分析颞颌关节内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JID)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表现。方法:收集TMJID患者43例86个颞颌关节的MR图像,从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关节腔积液、下颌骨髁突骨的改变、关节活动度5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3例(86个颞颌关节)发生关节盘移位77个,完全移位76个,其中前移67个,前外侧移位9个,部分移位1个呈关节盘外侧份前移;77个关节盘移位中可复性前移43个,不可复性前移34个。关节盘变形72个,其中折叠型28个,均厚型8个,伸长型7个,圆形19个,双凸型3个,后带膨大型7个;关节盘未变形14个,呈双凹型。关节腔积液74个,其中发生在可复性前移36个,不可复性前移33个,盘突关系正常5个。髁突骨改变29个,其中发生在可复性前移5个,不可复性前移24个。关节活动正常62个,其中发生在可复性前移36个,不可复性前移17个;活动受限24个,其中可复性前移7个,不可复性前移17个,关节盘位置、形态、关节活动度与盘突关系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MR对TMJID患者关节盘移位方式、关节盘变形方式、关节积液、关节构成骨的改变及关节活动度有很好的显示,可以准确诊断。

    2020年03期 v.40;No.187 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 小切口置管真空高负压引流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研究

    李佳;柯靖;房俊;陈锦鹏;

    目的:评估小切口置管真空高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院收治的43例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切口真空置管高负压引流术治疗20例(置管组),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23例(切开组),比较两组患者脓肿大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换药疼痛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脓肿大小、年龄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美观性及疼痛程度上明显优于切开组(均P<0.05)。结论:小切口真空高负压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具有美观、安全有效、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3期 v.40;No.187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 改良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30例效果观察

    唐淼;张逸;

    目的:探讨改良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30例(35眼)(改良下睑缩肌折叠术)和B组30例(36眼)(常规下睑缩肌折叠术),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睑缘形态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A组复发1眼(2.86%),B组复发1眼(2.7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术后12个月,A组复发1眼(2.86%),B组复发4眼(11.1%),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结论:改良下睑缩肌折叠术和常规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短期效果无明显差别,而改良手术的效果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3期 v.40;No.187 289-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 无痛化护理干预在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袁萍;樊婷婷;邱瑜;

    目的:探讨无痛化护理干预在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的82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配对法分成无痛化护理干预组(无痛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无痛组实施无痛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焦虑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断指再植成活率及对无痛化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无痛组术前10 min、48 h、72 h的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无痛组焦虑程度[(48.7±9.1)分]较对照组[(57.1±8.7)分]轻(P<0.05);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11.3±1.8) d]短于对照组[(14.4±1.3) d](P<0.05);对无痛化护理的满意度[(93.3±2.3)分]优于对照组[(85.7±3.1)分](P<0.05)。结论:以无痛化护理干预为主的优质护理较大程度地缓解了断指患者围术期疼痛感及焦虑情绪,提高了断指再植成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断指再植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2020年03期 v.40;No.187 29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进食受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朱亚雯;王俊俊;达静;沈晓锋;姜树中;凌鑫;许利华;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对进食受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行PEG术的进食受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PEG治疗前后其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成功实施PEG术,术后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均较术前提高(P<0.05),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率较术前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P<0.05)。结论:PEG术能有效改善进食受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3期 v.40;No.187 29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编委风采

    <正>金国华,男,1957年10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曾任南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主任、江苏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担任《解剖学报》《神经解剖学杂志》《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主讲《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解剖科学进展》等课程,主编、合编教材及教学用书多部。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发育与再生,主要从事

    2020年03期 v.40;No.187 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 《南通医学院学报》获准更名为《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09) 310号发文同意《南通医学院学报》更名为《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刊号为:CN 32-1807/R,ISSN 1674-7887,主办单位由原南通医学院变更为南通大学。《南通医学院学报》是原南通医学院创办的医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受到作者和读者的欢迎,先后在江苏省高校和全国医学院校学报质量评比中获奖,并被评为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

    2020年03期 v.40;No.187 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下载本期数据